辛亞梅
【關鍵詞】高中;人際交往;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高中生受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影響,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點:有時擔心自己不受他人歡迎,缺乏自信;有時過于自我、忽略他人,容易產(chǎn)生人際矛盾。他們渴望成為受歡迎的人,但又不知道應該如何做。高中階段是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重要時期,教師應在此階段指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本課通過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自我在人際交往中的特點和表現(xiàn),了解人際交往中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增強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信心,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教學過程】
一、團體熱身階段
學生伴隨音樂隨意走動,跟身邊的同學微笑著握手或擁抱說“你好”。
教師:在剛才的活動中,你的感受如何?
學生:感覺很開心。
教師:是什么讓你感到很開心?
學生:與同學之間良好的人際互動。
教師:沒錯,正是良好的人際互動讓我們感受到了身心的愉悅。那么,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秘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引導學生體驗良好的人際互動帶來的身心愉悅,從而引出本課主題。
二、團體轉換階段
1.人際中的我。
教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受歡迎,但是你思考過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是什么樣子嗎?在每組的桌子上都擺放著一些畫有動物形象的卡片。下面,讓我們借助這些卡片探索“人際中的我”。
PPT 展示:請同學們?yōu)g覽桌子上的卡片,如果用動物代表“人際中的我”,你會選擇哪種動物?如果一張卡片無法完全反映人際中的你,可以選擇多張卡片。請在小組內分享你的選擇及選擇的原因。
學生活動。
學生1:我選擇的是獅子。獅子看起來很兇猛,這并不是說我的脾氣不好,而是我不允許別人欺負我的朋友,我會保護他們。
學生2:我選擇的是蒼蠅。蒼蠅喜歡到處飛來飛去,在人際交往中我也喜歡主動和不同的人接觸。
教師:通過動物卡,同學們對人際中的“我”有了一定的認識。也許你在人際關系和互動中所具有的特點無法完全用動物卡反映,沒有關系,我只是想借助這個活動讓同學們有一個認識自我的機會和媒介。
2. 拓展分享。
教師:在這些特點中,哪些對你的交往有促進作用?它們是如何起到促進作用的?
學生思考、討論并在全班進行分享。
學生1:我覺得“寬容”的特點促進了我的人際交往。初中時,兩個和我處得比較好的朋友開我玩笑,說得比較過分。我心里有些不高興,但沒有說什么,他們看我不說話也停了下來。經(jīng)歷了這件事,我們三個人的關系變得更好了。
學生2:我也不是很清楚哪些特點促進了人際交往,但是我的朋友有事都喜歡跟我傾訴。
教師:你覺得他們?yōu)槭裁丛敢飧銉A訴?
學生2:可能是因為我善于傾聽,并且能幫他們保守秘密吧。
教師:嗯,這就是你人際交往中的優(yōu)勢。
設計意圖:以卡片為媒介,引導學生對自己在人際關系中的特點和表現(xiàn)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其中積極的部分。
三、團體工作階段
教師: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地交到朋友。最近,學校心理輔導室就接待了這樣一位同學,他沒有朋友,感到很孤獨。請同學們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智慧幫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現(xiàn)在,每組桌子上有一張白紙(見圖1),紙上畫著一個哭泣的娃娃臉,這就是那個沒有朋友的同學——小錦。請各小組討論,是什么原因導致他沒有朋友。
學生小組討論,派代表全班分享。
教師:同學們找出了很多原因。我們一起來幫他找找解決的方法。
PPT 展示:請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進一步討論,為小錦提供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建議并分享。
小組代表1:平時多微笑;適當拓寬自己的涉獵面,這樣和同學交流時就會有更多的話題。
小組代表2:要學會換位思考,多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在出現(xiàn)不良情緒時先深呼吸三次,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對別人亂發(fā)脾氣,等情緒穩(wěn)定后再和別人交流。
小組代表3:說話前多思考,注意說話方式。
小組代表4:尊重別人,動別人的東西時要和對方打招呼,不開過分的玩笑。
小組代表5:可以學習一些交友的技巧,比如經(jīng)常贊美別人。
教師:在得到大家的幫助后,小錦的心情會如何?請同學們在他的臉上或者臉部周圍進行涂改和增添。
學生活動并分享修改后的圖畫。
小組代表1:我們在小錦的臉上涂上了腮紅,把向下耷拉的嘴角改成了咧著嘴笑。他破涕為笑,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
小組代表2:我們讓小錦閉著的眼睛睜開了。他現(xiàn)在能看清自己了,也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了。
小組代表3:我們給他加了一頂皇冠?!坝骰使?,必承其重”,雖然改變的過程不容易,但是我們相信他經(jīng)過努力一定能改善人際關系,交到很好的朋友。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案例降低學生的心理防御,促進他們自由地訴說和表達,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四、團體結束階段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幫助了一個人際交往不順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相信大家對自己的人際關系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思考和啟發(fā)。希望同學們在繼續(xù)保持自己優(yōu)勢的同時,也能借鑒別人分享的好做法,讓自己的人際關系更加和諧!最后,讓我們在一首動人的歌曲《朋友》中結束本節(jié)課。
播放歌曲《朋友》。
【教學反思】
筆者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來訪學生的很多心理困擾是因為同伴交往不暢而產(chǎn)生的,其中相當一部分問題存在共性,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探討和分析。
讓高中生在公開場合直接暴露和剖析自己的困擾是比較困難的,直接表達對某些交往行為的不滿也可能會引發(fā)學生之間的摩擦。筆者在教學時并未讓學生對問題進行直接探討和交流,而是借助了一個中介,通過他物、他人讓學生敞開心扉。
從課堂呈現(xiàn)看,這種間接、溫和的方式有效地破除了學生的拘謹和顧慮,在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以及與同學的互動交流中,他們反思自我,實現(xiàn)領悟和成長。
【點評】
《人際交往初探秘》這節(jié)課落腳在一個“初”字上,帶領學生對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基本的、普遍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打開了探索“人際交往”主題的大門。整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教學理念積極,啟發(fā)學生化“被動”為“主動”。高中生雖然對“自我”有一定的覺察,卻很少能夠具體到人際關系中思考“我”的特點。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或選擇退縮,或希望別人做出改變。然而,“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也要從“自己”開始。這節(jié)課從引導學生“覺察自我”到“反思自我”再到“完善自我”,沒有關注問題,沒有分析別人,始終著眼于自己,培養(yǎng)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自主意識。
教學設計巧妙,教學方法有特色。這節(jié)課充分借助“中介者”進行教學,有效避免了學生直接說“自己”時可能出現(xiàn)的拘謹和尷尬以及表達觀點時的擔心和顧慮。整節(jié)課看似在說“動物”的特點,其實是在梳理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xiàn);看似在幫助一個“沒有朋友的同學”,實際投射出的是自己的想法。最后,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助。兩條線的教學設計非常巧妙,看似是在言他物、幫他人,其實始終圍繞的是自己。
幫助學生梳理、明確了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但他們有時對人際交往中“受歡迎的品質”和“不受歡迎的表現(xiàn)”并不明確。作為一節(jié)“人際交往”主題的基礎課,心理健康教師帶領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梳理,對于學生今后的人際交往是有所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