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斯燕
【摘 要】 漢字是中國的象征與代表,蘊含著古代文學家的智慧與精髓,是中華子女需要繼續(xù)研究學習與傳承的藝術。語言是由一個個漢字組成,識讀是人們需要掌握的最基礎的能力。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明白語文教學的意義以及教學的方法,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基礎,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教師需要借助實際的教學來幫助學生拓展語文知識,將讀文習字的基礎知識講述透徹,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進行學習,達到教學的主要目的。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 低年段? 識讀結合? 新課標背景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這個時期是為日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的時期,也是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的時期。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部對小學階段的教學加強重視,修訂了語文教學的內容,要求教師全面提升學生的讀書習慣和識字能力,以較好的語文基礎來面對更加復雜的語文問題?;A決定未來的發(fā)展,如何能夠對低年級的學生展開高效的語文教學,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本人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展開相應的教學論述,并進行以下的總結。
一、運用故事教學,激活閱讀興趣
讀書識字是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學習的內容,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能夠讓人們更好的修身養(yǎng)性,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閱讀是語文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但是學生普遍對閱讀缺少一定的興趣和耐心,沒有建設一種良好的閱讀意識和習慣。為了較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展開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跟隨教師進行語文的閱讀訓練,從而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
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狐假虎威》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借助講故事的教學方式進行,在故事中將文章的內容進行展現(xiàn)。在這篇課文教學中,涉及一定的圖畫,能夠較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逗倩⑼愤@篇文章不僅具有教學趣味,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夠讓學生明白狐假虎威的意思,并且做人不能狐假虎威的道理。最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書籍中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和情節(jié)等待學生的探索,只有學生主動閱讀,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思想和知識。通過故事的引導,學生能夠較好的了解教學的主要內容,獲得一定的思想,并且懂得閱讀文章的趣味,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文學的能力。
二、運用朗讀比賽,搭建朗讀平臺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之一,教師通過文本給學生制造朗讀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具有情感的進行文章的朗讀,豐富學生情感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快的參與到語文課堂之中。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缺少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需要通過活動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學習意識,給學生實踐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語感,增添語文的教學氛圍。
比如,教師在對《動物王國開大會》進行教學時,可以給學生進行小組的分配,讓學生根據(jù)教學的內容進行小組之間的角色分布,學生模仿課本的不同角色進行內容再現(xiàn),通過帶有情感的進行對話來更好的融入語文課堂,體會教學內容。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一方面是讓學生收獲一定的生字詞,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懂得一些通知的要素,要把時間、地點、參加人、事情等幾個要素說清楚,進而將信息表達清楚。在實際的朗讀中,學生能夠更好的熟悉其中的生字詞,同時把握表達的方式,在互動中能夠較好的體現(xiàn)讀識的教學的重要性及有效性。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情感朗讀訓練,體會文字中的情感,豐富語文學習的內容。
三、讀識寫相結合,提升認字能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便是識字和練字,字體能夠代表一個人的形象,因此對于字體的書寫練習教師需要進行一些專業(yè)的規(guī)整與培養(yǎng)。在實際的調查中顯示,許多青少年的文化知識較好,但是字體較差,為此教師應該從小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讓學生將讀、識、寫進行有效的結合,加強對字體的理解,降低學生的書寫錯誤,能夠辨別相近字,避免錯別字。
比如,教師可以將40分鐘的課堂進行有效的分布,為學生的學字、識字和習字時間進行有效的分配。在進行語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文識字,首先讓學生進行課文的熟讀,先保證文字的認識并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文字的朗讀,加強學生對生字的認識。之后在課堂中留有10分鐘,讓學生根據(jù)講解對生字進行練習??梢苑謩e從拼音、字體、詞組進行書寫練習,通過自己進行組詞來對生字進行進一步的認知與理解。這樣的教學能夠將生字的學習全面化,既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讀音,又能夠在書寫中加深記憶,訓練學生的書寫能力,從而達到一種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坐姿的調整、筆畫的規(guī)整,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習慣。這種習慣是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一旦出錯便很難糾正。
總之,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培養(yǎng),教師需要全面把握,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展開相應的教學策略,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建立扎實的語文基礎。傳統(tǒng)的方法已經落后,不能夠較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文識字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對于讀方面,教師可以展開閱讀引導和朗讀訓練,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識方面,教師可以將讀字、識字和寫作三者結合,讓學生能夠對生字具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建立一定的識字基礎。上述方式在實踐中具有較好的效果,適用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教師們可以借鑒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海波.關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蒙古教育,2018(06).
[2] 張敏.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