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云
摘 要:班級管理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可以使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有自主管理的能力。但若在采取小組合作時,教師沒有將學生的個人情況、班級中的情況等等方面都考慮完全,則在實際進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而如何將這些問題解決,運用好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使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此過程中形成良性競爭、互幫互助,班級整體的氛圍積極向上,是每一位教師目前需要考慮的問題。本篇文章就旨在深入探究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的實踐與探究。
關鍵詞: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實踐與探索
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首要目的便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人。而在班級的管理中,構建合作小組,學生便能從合作小組中既感受到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又使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這不但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出每一位學生管理班級的積極性,又能夠將每一位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出來。一旦學生之間能夠有較好的競爭與合作精神,則學生就會擁有班級榮譽感,此時良好的班風就會形成。
一、小組合作班級管理實際操作方式
(一)合理劃分合作互助小組
小組合作班級管理實際操作的第一步,便是分小組。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劃分成人數(shù)相同的小組[1]。。例如,教師可以在挑選小組成員時,按照學生的平時成績、行為方式等等來進行劃分。這樣可以使每一個小組的實力都相同,在遇到困難時,小組中的優(yōu)秀學生也能夠幫助其他學生。而當小組劃分清楚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管理小組的學生,再要求學生為自己的小組取名字,并制定出一句口號。
(二)制定小組合作競爭細則
當班級中的小組劃分完畢以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制定出小組合作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選擇課余時間或者班會課來與學生一起探討[2]。在小組競爭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便是小組紀律、小組衛(wèi)生以及小組學習這三點。首先,小組紀律。小組紀律既包括課間的紀律,又包括課堂的紀律。小組中的成員可以每日監(jiān)督課間紀律,而各個教師以及課代表則負責監(jiān)督課堂紀律,并對每個小組進行相應的加分或者減分。其次,小組衛(wèi)生。除了平時的班級衛(wèi)生打掃之外,小組中的學生也需要負責教室桌面以及抽屜的衛(wèi)生清潔。班級中的衛(wèi)生委員可以隨時抽查各個小組的衛(wèi)生情況。最后,小組學習。小組學習中會主要有小組學生作業(yè)的完成度、課堂回答問題的舉手率、小組學生的測驗成績等方面。只有各個小組中的學生學會互相督促、互幫互助,才能使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有較大的進步。
(三)確定小組管理評價制度
當教師把班級中的小組劃分出來以后,可以將班級黑板的左側或者右側分隔開來,并在上面記錄各個小組的分數(shù)情況[3]。教師可以每日都將評分最高的小組選為最佳小組,而最佳小組中的學生則會獲得一定的獎勵。這樣不但能夠使班級中每個小組之間形成較好的良性競爭,還能夠使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
二、小組合作班級管理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班級管理模式中的小組合作,的確益處較多,例如,教師不用再每天督促后進生完成應做的作業(yè),教師也不用再苦惱上課時的舉手率太低等等。雖然小組合作能夠在很多方面都幫助到教師,但若教師沒有較好地將其運用在班級的管理中,則會使其中一直存在較多問題。
(一)后進生被嫌棄
班級中的后進生不愛學習,平時的行為習慣也并不良好,雖然在小組合作中這部分后進生已經有所進步,但仍然會有一些后進生不遵守課堂紀律,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和質量也較低。這就會使小組的整體得分受到影響。因此,會有一些學生不愿意讓班里的后進生加入自己所在的小組。
(二)組長管理能力不足
在每個小組最開始被劃分出來以后,會由學生自行推薦一位學生來擔當小組中的組長[4]。而組長的工作也非常關鍵,不僅要給小組中的其他學生做出表率,在平日也要督促其他學生完成自己應做的事情,并有效地管理和防止其他學生的不良行為。所以,小組中的組長,其要具備較強的能力。而有些剛被選中的小組員,會因為自己實力不夠或是管理方法不正確,而受到其余學生的抱怨,進而使組長失去管理好小組的自信心,甚至有的組長會選擇不再當小組長。并且,有些小組在短時間內換了幾位組長,但仍然沒有解決掉最初的問題,
(三)各科教師的參與率較低
在教師對班級的管理過程中,時常會出現(xiàn)的問題便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這些課程的課堂紀律較好,但音樂、體育、美術等這些課程的課堂紀律較差。雖然教師開展了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使音樂等這類課程的課堂紀律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但仍然會有部分課程的課堂紀律得不到較好的改善。這可能是因為,此部分課程不像主要課程一樣,會有較為復雜的知識體系,且此部分課程的教師在課堂上也并不會使用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而一旦學生少了小組評價的制約,就會使某些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
(四)學生沒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
在小組協(xié)作的學校模式中,每一個學生都是組織的主人,而每一個學生都要對自己所屬的組織負責,并時刻記得要維護好自己所在小組的榮譽[5]。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會為了小組榮譽,而監(jiān)督了其他學生完成自己該做的任務,但還是有個別學生沒有較強的小組榮譽感,其只會覺得只要自己完成了該做到的任務就行,不想再將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督促其他學生之上。這些個別學生的想法,就會使其他學生降低自身的小組榮譽感,在各個小組開展競爭時,其也就會沒有較強的積極性。
三、結語
班級管理是非常復雜的,這就需要教師用心去管理,用智慧去解決班級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而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融入小組合作的模式,則能夠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只有教師高效運用小組合作,才能使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互相督促,才能使小組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關系,才能使班級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
參考文獻:
[1] 孫萍麗. 小組合作在班級管理中的實踐與探索[J]. 中小學班主任,2021(19):38-39.
[2] 蘇綺梅. 小組合作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實踐與探索[J]. 文淵(小學版),2020(6):36-37.
[3] 陸芳霞. 小組合作模式下班級自主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 魅力中國,2019(9):189.
[4] 張夏薷. 初中班級管理小組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讀與寫,2019,16(8):24-25.
[5] 劉妮妮. 基于”小組創(chuàng)優(yōu)"班級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赤子,2019(22):147.C241605B-309B-42D7-B70C-D212FE905B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