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四娣
摘要: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班主任在工作中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就是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關鍵詞: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愛的教育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確實,教育是一門藝術,良好的教育就是用愛守望學生的成長。班主任在工作中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就是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一、愛是理解
理解學生,就是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就發(fā)生過這么一件讓我難忘的事。多年前,我?guī)н^一位這樣的學生:他性格怪癖,不招惹是非,喜歡獨來獨往,處事固執(zhí)己見,成績在班里是倒數(shù)的。開學一個星期,我就發(fā)現(xiàn)了這位學生的與眾不同。課堂上,他靜靜的坐著,不擾亂課堂,也不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后,他趴在桌子上,不跟同學聊天嬉戲,一個人獨自沉思;放學后,一個人默默的離開。后來,通過電話與家長聯(lián)系得知,他是留守兒童,家長為了生計在外務工,很少回家,家里只有孩子兩兄弟。平時,家長是通過電話與孩子溝通聯(lián)系的。但家長打電話回家,他常不接聽,就算有急事,他也是告訴弟弟,由弟弟跟父母說。所以,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弟弟與父母溝通解決的。了解了他的情況后,有一天上午放學,我把他叫到辦公室,想進一步了解他的內(nèi)心。我問他:“你在班里有要好的同學嗎?”他搖搖頭。 “那你在學校有可以聊天講心里話的朋友嗎?”他還是搖頭。我突然感到焦慮,心微微有些酸痛。作為一名在校的未成年人,成長的路上,應該是快樂的,無憂的。而他,沒有朋友,沒有要好的同學,無論是學習上的困惑,還是生活中的困擾,都是獨自一個人默默的承受、解決。我理解了他怪異的行為,明白他行為怪異是因為缺少關愛,他把自己封閉起來,像個刺猬,防范著周圍的一切,長久下去,對他的身心都非常不利。我決定拉他一把,用愛心溫暖他冰封、孤獨的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我物色到了一位幫手,我班的英語科代表李夕,李夕與他住得近,性格開朗,為人正氣,做事情認真負責。于是,我跟李夕詳談,共商對策。開始,我安排李夕跟他一起坐,并交代李夕要想辦法跟他成為朋友,幫助他的學習,跟他一起結伴回家。在班里,我會細心留意,發(fā)現(xiàn)他的進步及時的表揚,讓他樹立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班會課時間,我會特意花幾分鐘時間叫上他和三五位學生,一起聊學習,聊班里的情況,聊自己的收獲。慢慢地,他從不愿意開口說話,到在三五個學生面前靦腆的談自己的收獲。我還交代他的父母,不管多忙,也不管孩子是否愿意接聽電話,都要常打電話回家,問問孩子的學習;天氣變化了,交代孩子照顧好自己;節(jié)假日,安排好孩子的活動。盡可能的讓孩子感受到家人對他的關愛。經(jīng)過將近一個學期的努力,我發(fā)現(xiàn)他跟班里的同學熟絡了,下課不再無聊的趴桌子了,可以開心快樂的和同學們嬉戲,學習也慢慢有了起色。我懸著的心放下了,很慶幸,當初沒有因為他成績不理想而不管教他,放棄他,也很慶幸,他能從那個黑暗的角落里走出來。
這件事讓我明白:對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我們要正確的看待,不能強求。要做到以學生為本,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從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出發(fā),幫助學生,為學生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各種可能創(chuàng)造的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成才驅(qū)動力。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我們要引導他們勇攀高峰;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我們不能打擊,不能歧視,要讓他們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還要教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愛是寬容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處在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個體意識,每個人都有自我為人處事的行為方式和習慣。一個班的學生來自幾十個家庭,在生活和學習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偏差,我們要學會角色互換,把自己當成學生去體會他們的想法,平等友好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公平公正的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我們應該明白,作為教師,要把寬容作為一種美德,對于學生不經(jīng)意犯下的錯更要懂得寬容他們。 我班有位學生譚某某,特別調(diào)皮搗蛋,毫無紀律意識,是那種“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問題學生。早上進到課室,他會在課室里走來走去,這里講講,那里聊聊,有時還會在課室里追逐捉弄其他同學,嚴重影響了他人的學習。課堂上,他左顧右盼,一旦有人理睬一下他,他就像個話嘮,講不停嘴。如果發(fā)現(xiàn)沒有人跟他玩,他就趴在桌子上睡覺。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經(jīng)常不完成。面對這樣一個學生,我曾大動肝火,或嚴厲的批評,或約見家長,每一次都狠狠的將他訓斥一頓。有一天下午,他在籃球場與同學打球時發(fā)生摩擦,還揚言要找人教訓對方。得知此事后,我電話聯(lián)系了他的家長,向家長說明情況,并要求家長到校配合教育。那天我們一起推心置腹的聊了他不守紀、不認真學習以及校園欺凌的危害,希望他知道這樣的行為對自己,對他人都不好;還跟他一起探討: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對孩子寄予的希望,作為孩子該如何報答;讓他說說自己的心里話。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沒有訓斥,這次教育,不僅從心理上打動了他,還及時的制止了打架事件的發(fā)生。在此后的幾天里,他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大有改善,質(zhì)量明顯提高,上課東張西望的時間減少了,能堅持認真聽半節(jié)課,老師提出問題,他也積極舉手回答。抓住契機,我在班里表揚了他,課余時間,又繼續(xù)找他談心,談學習,談人生,談未來的規(guī)劃。幾次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變了,東張西望的時間又少了,雖然也會犯一點小錯誤,但他的上進心明顯增強了,會主動的承擔自己的值日任務,跟同學們的相處和諧了。
我發(fā)現(xiàn):教師對于有問題的學生更要偏愛一點,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鎖的鑰匙,教師用真摯的愛心,能使學生綻開笑臉,能給學生成長的道路一盞明燈。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是多樣的,不管學生如何變化,我始終深信,愛是教育的靈魂,教師的愛,能融化學生冰封的心;師愛是學生成長的力量之源,是激發(fā)學生向上的動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不應該吝嗇自已的愛,應該大方的向?qū)W生展示自己無私的愛,讓學生沐浴在愛的陽光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