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新民
摘要: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yè)的動力源泉,有德無才當不好教師,有才無德不能當教師。
關鍵詞:職業(yè)道德;理想信念;愛的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55-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化,學生思想教育的內容相對也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當今社會轉型期、教育轉軌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倡全民素質教育,教師職業(yè)道德的修養(yǎng)尤其重要。當前影響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不利因素較多。特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全社會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以及行為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都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過程中,帶來了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的失序和紊亂現象,致使一些教師的理想信念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案杏X走”不斷失去了作為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出現了心灰意冷、麻木不仁、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敷衍塞責,簡單地完成任務為目的。個別教師由于教育法律法規(guī)意識淡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觸犯了教育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刑法。表現有:個別教師用最惡毒的語言刺傷學生心靈,造成一些學生心理壓力過大,出現了出走、自殺等現象;吉林省通化市某小學一句,“老師您寫錯了”,12歲孩子竟被打成骨折;南京老師讓差生開“弱智證明”;老師懲罰學生竟在臉上畫框;12歲女生未完成作業(yè)被罰跑,幾天后器官衰竭身亡;成都市一老師讓遲到女生爬進教室。所以,道德、社會公德、教師職業(yè)道德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所有事含有道德范疇現象。政府有關師德師風的文件也發(fā)了不少,近年來省、州、縣都下放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的通知和轉發(f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都要組建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糾正不良師德師風和不正之風,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責任制,要求廣大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yǎng),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教師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格素質,嚴肅的自我修養(yǎng),正確的處世態(tài)度,師者,人之楷模,應當是做人的典范。古人云“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yè)的動力源泉。教師若無“身正”之本,學生往往亦難有“正身”之舉。因此,教師必須自覺的用《教師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和教師職業(yè)道德來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規(guī)范自己的做人標準。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效其行”,也才能贏得家長和社會的尊重和信任。如我們把學校教育教學效果用這樣一個式子來表示:Y=KX,其中Y表示教學效果,K表示教師的人格魅力,X表示教師的教學水平。有教師業(yè)務能力并不低(X),教學效果不好(Y),那么可能就是教師人格魅力(K)等于或小于0。所以,教師的真正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起、激勵與鼓舞。教師沒有高尚的師德,就無法承擔起面向21世紀的素質教育,“有德無才當不好教師,有才無德不能當教師”。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內容,最基本的是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為人師表,精通業(yè)務,依法執(zhí)教,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樂意奉獻的精神。教師要具備“身正為范”的思想道德素質,做好學生的思想表率。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特別重視教師的素質和表率作用,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從”。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兒童,他們模仿性強,正如某位教育家所說:“孩子的眼睛好比錄像機,孩子的耳朵好比錄音機”,孩子的腦子把教師當做自己一切行為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好的、壞的、美的、丑的、善的、惡的、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近幾年來,在改革開放,經濟體制轉型時期,在商品經濟負面沖擊,金錢的誘惑下,在權利的驅使下,在朋友和親戚面子的作用下,一些教師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行出現了某種程度的“滑坡”。如:特別關照有錢勢的子女,特別關照親戚朋友的子女,向家長索要財和物,讓家長請吃請喝請玩,對窮學生和無權利的子女不聞不過,毫無關心等等。
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好壞與思想覺悟的高低,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極其重要。教師必須身正為范,以身作則,平時要求學生學習雷鋒,學習孔繁森,自己就向雷鋒和孔繁森那樣,扎實工作,無私奉獻,也就是說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實實工作,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真正在思想上做好學生的表率。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教師個人對青少年(少年兒童)心靈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無論什么樣的教科書,無論什么樣的思潮,無論什么樣的獎懲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個人的思想品質精神和行為規(guī)范的綜合表現。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在向學生滲透自己的思想、立場和觀點。教師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到教書育人,要有獻身教育的事業(yè)心,甘為人梯的工作熱情,誨人不倦的工作作風,為人師表的良好風范,相互學習、團結協作的優(yōu)秀品格。只有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此外,教師要有一顆炙熱的“愛心”。愛的教育是德育工作永恒的主旋律,尋找愛的烙印,營造愛的氛圍,爭做愛的使者,讓學生在感受到父母、同學、老師的愛后,再把這樣無私的愛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家園……讓學生懂得愛。教育過程中要切記空洞的說教,要處處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凝聚學生,讓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這樣春雨潤物的德育感染人,比慷慨陳詞的德育說教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