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樂
摘要: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具有教學和育人的雙重價值,教師要融繪本故事于課本教材中,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讓繪本教學和學生共生長。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繪本教學?閱讀?生長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階段兒童的英語閱讀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初中一年級學生,更是要求課外閱讀量達到4萬詞以上,學生需要大量適合閱讀的資料。繪本以其生活性、趣味性以及語言文字的高復現(xiàn)率,成為當下學生喜愛的閱讀材料。繪本教學的研究也相應受到小學教師的關(guān)注和重視。那么繪本教學如何與教材自然有效結(jié)合,促使學生遷移運用教材知識,通過觀察理解對文本做出正確的評判,使文本閱讀有血有肉,具有向上生長的活力?本文將以繪本故事The ugly duckling的教學為例,來進行探討。
一、依靠角色背景,遷移運用
在教完譯林版5A課本內(nèi)容后,教師選擇了The ugly duckling來進行教學。繪本中主角為小鴨,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為:春天丑小鴨的兄妹在河里嬉戲;冬天丑小鴨無家可歸。故事發(fā)生的場景多變,隨著故事的發(fā)展續(xù)編的故事情節(jié)所涉及的語言知識點和書本內(nèi)容相吻合,移情換景,遷移運用,不僅使書本語言的知識點有了落腳點,而且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成就感。
教師先以一首歡快的歌曲Three little ducks揭開教學的序幕,并提出問題:Do you like these animal friends? Do you like them? Why?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I like these ducklings. They are so lovely/soft/fat...學生自然表達,激活語用活力,在語言運用中體驗成長。
屏幕切換至繪本主角“Duckling”,學生看圖即興表達:Its so ugly. I like... I dont like....Its ugly.學生的表達語言豐富,邏輯清晰,層次分明。教師借此情境適時開展如下詞句學習和賞析:The grass turns green.The ice turns into water. The wind is blowing...學生在語言學習和賞析的過程中,激發(fā)了遷移運用和表達的活力。
在故事的結(jié)尾,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只學霸天鵝的光輝形象,以The swans weekend作為學生寫作的話題。這個話題和課本第七單元語言項目契合度較高。課本中寫作的話題大多是學生自己或者同學朋友的周末,這種用繪本卡通人物作為話題主角的方式,擊中了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可以根據(jù)想象,大展身手。
教師依托繪本中的人物背景,物盡其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語境,喚醒學生知識的記憶,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學生會遷移運用書本所學知識,并通過繪本化情境,實現(xiàn)自身的成長。
二、借助插圖文字,觀察理解
插圖和文字是培養(yǎng)小學生邏輯思維的重要載體。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多模態(tài)繪本,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在圖文情境中獲取語言信息,并理解和表達。
本文的教學中,教師截取了繪本中三只小鴨和丑小鴨的圖片,通過對它們的比對描述,順利導入相關(guān)內(nèi)容,并呈現(xiàn)三只蛋和四只蛋的畫面。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一開始就有一只蛋有別于其他,與眾不同,于是學生會產(chǎn)生一種“代入感”,從而帶著疑問來分步閱讀繪本,以探討“What happened to the big egg”這一問題。
1.迅速讀圖,理清故事脈絡
教師布置閱讀任務:這只大蛋經(jīng)歷了三個不同的時期,迅速讀圖,把同一期的圖片劃分在一起。學生通過觀察,劃分出三個時期:his birth,丑小鴨破殼而出;his childhood,并不幸福的童年;his adult,華麗的蛻變。教師憑借圖片,讓學生很快理清文本脈絡。
2.潛心深讀,理順故事情節(jié)
在大致了解故事層次的基礎上,隨著主人公三個時期的不同遭遇的主線的浮出,學生圖文結(jié)合,喚醒內(nèi)心的閱讀欲望,并深入理解故事。
丑小鴨出生這一時期中,除了三只小黃鴨和丑小鴨的不同之處外,鴨媽媽眼神和動作的變化,也是圖片的細節(jié)之處。孵蛋時,鴨媽媽緊緊地護著蛋,滿眼的期待;小黃鴨出生了,鴨媽媽張開翅膀,把小鴨護在自己的胸前,滿眼歡喜;丑小鴨出生時,鴨媽媽伸長脖子,滿眼疑惑。細讀配文“Oh,my lovely babies!I love you!”去體會母親深深的愛。通過談論“Every mother loves her child. What does your mother often say to you?”引發(fā)學生對自己生活經(jīng)驗的回憶,讓學生深入體會角色情感。針對鴨媽媽對待丑小鴨的不同表現(xiàn),教師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想象作出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評判,而是保持懸念,讓學生繼續(xù)循圖閱讀。
通過第二時期丑小鴨的童年生活經(jīng)歷,學生了解了鴨媽媽的不公平的區(qū)別對待,小鴨們的自私、不友好等。同時細讀如下對比句:Three yellow duckling sit on her back, the ugly duckling swims behind them...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慢慢體悟文本的情感,并進一步追問:“What do the three yellow ducklings and their mother do?”學生在內(nèi)心不斷探究,不斷體驗自我心靈的成長。
3.讀有所思,理解故事內(nèi)涵
周國平說:“真正的閱讀必須是靈魂的參與?!庇辛诉M一步閱讀的意愿,學生才會讀思結(jié)合。文本的最后一部分圖畫非常直觀,文字也比較豐富,故事的結(jié)局也很美好?!癐m an ugly duckling, Yes! Im a beautiful swan.”據(jù)此,學生朗讀模仿,感受繪本閱讀的魅力和文字背后的意義:丑小鴨歷盡苦難挫折,終于變成了白天鵝。此時,教師回到封面圖,帶領(lǐng)學生了解作者安徒生。學生將作者的時代背景和繪本故事的意境相結(jié)合,深入體會故事中蘊含的深層意義,并在思考中追問“生長”的確切含義,并真正認識了自我。
三、依托故事結(jié)局,分析評價
學生能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不斷走進故事,對情節(jié)發(fā)展、故事人物進行審視和評判,從而實現(xiàn)在繪本閱讀中“生長”。比如,在閱讀完丑小鴨童年經(jīng)歷后,可以請學生評價一下鴨媽媽。S1: Shes not a good mother. So, I dont like her.She doesnt like the ugly duckling. S2: Shes so bad. Shes unfair. She doesnt let the ugly duckling sit on her back. T:Every mother likes her baby ,so does the mother duck. Maybe she has to do that.在此繪本故事結(jié)束后,師生展開合作互動,引導學生多元評價繪本中的角色,發(fā)展思維品質(zhì),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實現(xiàn)學生和繪本教學共成長。
總之,繪本故事只是載體,我們讓學生在繪本故事中,通過讀、看、思和悟,從而實現(xiàn)學生和繪本教學共成長,將學生培養(yǎng)成善良、溫暖且有個性的新時代祖國花朵。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蕓.“以圖會義”實施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有效教學[J].小學教學設計,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