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鍵教育事件”是指在教師的教育生涯中,對教師專業(yè)成長有重要作用、可以揭示“內隱”觀念、觸動教師靈魂的事件。幼兒園應以“關鍵教育事件”為線索,觸發(fā)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讓教師改變自身的教育行為,啟迪教師追求智慧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關鍵教育事件;幼兒園教育;教師專業(yè)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34-0093-02
引? 言
在一次中班數(shù)學活動上,彼時筆者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認識天平,知道天平重的一端會沉下去,輕的則會翹起來。面對這樣一節(jié)還算常規(guī)的課,筆者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在幼兒面前拿一個天平現(xiàn)場演示,再讓個別幼兒實際操作體驗,教育目標就能達成。大部分幼兒在作業(yè)本上將重的一方畫圈,但只有嘉嘉標錯了。于是,筆者生氣地說:“老師剛才講了那么多遍,你怎么還沒做對?”整個下午,嘉嘉都一言不發(fā),撅著小嘴。筆者察覺到自己的話可能傷害了嘉嘉,于是來到嘉嘉身邊說道:“嘉嘉,你能講一下剛才是怎么想的嗎?”嘉嘉聽后,猶豫了一會兒后,講出了自己的想法。“哇,原來你是因為喜歡小兔子,才給它打鉤的呀!”嘉嘉的表情逐漸輕松。接著,我們聊起了兔子的故事、玩起了兔子的輕重游戲。
反思、回顧平時與幼兒的對話:“我不是跟你們說過了嘛,怎么又忘記了!”“今天這個本領你們都必須學會?!薄瓕τ陬愃频脑?,筆者一點兒都不陌生,偶爾會從自己的嘴里不自覺地冒出來。這些話里包含著“又、必須”等詞,就像給幼兒貼上了標簽。筆者深知自己處理得不對,于是自我反思:怎樣做才能避免說出這些負能量的詞語?筆者的兒童觀、教育觀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為何會與主流理念出現(xiàn)偏差?
一、反思:審視教育實踐
對于“你怎么還不會”這句話,慣性思維是因為幼兒上課沒認真聽講所以不會,已經反復教學的內容,幼兒應該掌握。但細細琢磨,這其實違背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理念。幼兒園的教育對象是幼兒,作為教師首先要了解3~6歲的兒童是如何發(fā)展和學習的。
(一)掌握年齡段兒童發(fā)展和學習的知識
皮亞杰、維果斯基等教育家認為,“智力的發(fā)展是一個與他人、活動材料和經驗相互影響而不斷建構的過程”[1]。那么成人要做的,就是為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為其提供所需材料和交互作用的環(huán)境,以此來促使兒童主動學習,讓兒童對知識體系進行建構,盡可能少對其進行直接教學。
回看當前的課程模式,發(fā)現(xiàn)一周內每天都有一節(jié)集體教學。集體教學是所有幼兒共同獲取信息、提高能力的一種渠道。但是集體教學給幼兒設定了整齊劃一的目標及教學過程,難免會出現(xiàn)“你怎么還不會”這一現(xiàn)象,違背幼兒主動學習的規(guī)律。
(二)改變年齡段兒童發(fā)展和學習的方式
通過閱讀相關書籍,筆者了解到國外也有集體活動,但產生的條件是基于兒童研究問題的一個星期后。這一個星期內,兒童通過材料來學習、以合作來解決問題。因此,教師是采用大量直接或間接的教學策略來促進兒童主動學習的,必要時才會通過直接指導和講解教學來促進兒童學習。
然后,筆者又重新開展了一次“認識天平”的教學活動,在上課前一周,筆者給每個小組提供了一份操作材料,并預設問題:什么情況下天平會發(fā)生傾斜,傾斜的秘密是什么?筆者通過觀察、談話了解幼兒對天平的認知情況,從中分析幼兒對概念的掌握水平。有的幼兒說:“哪一邊重就會朝哪一邊倒。”這說明他已經初步了解了天平稱重的規(guī)律。有的幼兒說:“超市阿姨幫我稱重量計算需要花費多少錢?!边@說明他能從生活經驗出發(fā),拓展天平的種類。由此,筆者堅信幼兒是有能力、有自信心的學習者,不再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衡量幼兒的發(fā)展情況。
二、學習:更新教育觀念
說出“你怎么還不會”這句話,其實是教師當時對幼兒缺少了解、缺乏尊重,沒有將幼兒看作一個特定的個體,而是簡單地歸納為中班年齡段中的一員,所以才會沒有真正接受幼兒的個體差異性。
(一)接受個體差異,學習尊重
對同齡幼兒的發(fā)展情況進行相互比較是不科學的[2]。每位幼兒都有自身獨特的發(fā)展情況方式和發(fā)展速度。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不同背景和家庭情況,尊重幼兒的差異性。尊重的態(tài)度讓教師對幼兒充滿信心,相信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發(fā)展能力;讓教師冷靜下來,在任何情況下都尋求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多種方式[3]。
(二)尋找適宜答案,拒絕唯一
對于經驗有限、知識技能相對薄弱的幼兒,教師應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在特定的時間知道怎樣做才是最適宜的[4]。就像故事中的嘉嘉,她對天平顯然不了解,筆者嘗試了以下不同方法調動她的學習經驗:(1)與嘉嘉共同進入菜市場,觀察老式的稱是如何稱重保持平衡的;(2)鼓勵嘉嘉進入區(qū)域游戲,使其通過操作初步了解天平;(3)支持嘉嘉所在的小組對天平進行探究;(4)創(chuàng)設菜市場角色游戲,讓嘉嘉在游戲中了解天平的知識……筆者通過材料的調整、支持的策略,為不同幼兒尋求最佳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三、改變:邁向更適宜的實踐
為了自身的專業(yè)成長,努力克服慣性思維,做出改變,筆者是這樣做的。
(一)自我肯定正能量
改變,最重要的是樹立信心、肯定自我。通過閱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等書籍,筆者將習得的理念貫徹落實,讓理論知識儲備得以提升。慢慢地,筆者發(fā)現(xiàn)了個人的特殊優(yōu)勢,憑借自身的閱讀能力、學習能力,獲得了他人的認可。當獲得認可后,筆者有了不斷前進的動力,在自我成長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雙重機遇下不斷挑戰(zhàn)自我。
(二)確定初步的任務和目標
結合自身實際,從小事做起,從每次關注一個方面開始,減輕因改變產生的壓力。這樣能夠將關注點全部投入計劃、實施和評價教學實踐中。
例如,筆者通過學習,決定開始改變一日活動安排,將大的固定活動變?yōu)閮和l(fā)起的自由選擇活動。在設定了這個整體計劃后,筆者再把這個計劃劃分成小的、遞增的步驟。第一,分析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最迫切需要改變、讓幼兒自主探究的環(huán)節(jié)。第二,將幾個零散的時間段進行整合。第三,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創(chuàng)建一套能夠幫助幼兒做出選擇的指導體系,并進行持續(xù)觀察,不斷尋找最佳方式。
(三)尋求團隊的支持
在筆者所在的團隊中,有理念先進的領跑者、富有經驗的實踐者,還有不同專業(yè)的擅長者,他們都可以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幫助。在每周的學習研討時間,我們會坦誠和自由地表達自己在轉變過程中的感受和經歷。團隊則會對我們思考的問題提供反饋意見、教學策略。
結? 語
距離“一句話事件”已經過去很多年。對于筆者而言,“一句話事件”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是一段摻雜著酸甜苦辣、探索求新的關鍵事件,一次走出困境的努力,一場自我突破的思考,引領著筆者不斷向教育高峰攀登。
[參考文獻]
[1]Carol Gestwicki.發(fā)展適宜性實踐:早期教育課程與發(fā)展[M].霍力巖,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朱家雄.由“發(fā)展適宜性教育實踐”想到的:對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反思之四[J].幼兒教育, 2007(09):4-6.
[3]李艷紅.特色教育助推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實踐探索[J].文理導航,2021(05):94-95.
[4]鄒玲.觀察幼兒行為,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J].好家長,2021(28):71.
作者簡介:郭瑤窈(1989.5-),女,江蘇江陰人,先后擔任幼兒園教科室主任、科研助理、年級組長等職務,曾獲江陰市“教學能手”、江陰市“科研新秀”、江陰市“書香教師”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