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數學作為一門主要的學科,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多種知識的課程,空間思維是從空間的事物著眼,對空間事物迅速高效地進行一系列分析判斷應對及再調整處置完整謀事的思維過程。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需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并獲得,是數學學習的核心能力。因此文章結合小學數學教學開展分析,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空間思維能力,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為學生今后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空間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
數學是一門注重實際應用的學科,很多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與數學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充分結合中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小學階段是對數學認知的最早時期,在教師合理的引導與幫助下,通過學生自身的觀察與感知,多層次、多渠道的在生活中建立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使小學數學教學彰顯出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的一面。
一、 立足生活,細心觀察
觀察是學生探知世界的窗口,是接觸現實世界事物的觸角,也是學生認識生活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之一,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大部分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實物原型,在不斷觀察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特點,為學生提供現實生活中的原形實物進行直觀、形象的觀察,在比較與感知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觀察固體(一)》的課本內容時,為了能夠讓學生詳細了解不同事物的觀察方法,教師可以從生活入手,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觀察,使學生在生活的基礎上對數學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入。
教師:你們聽說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嗎?主要講述的是有5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他們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樣子的,于是決定一起去摸一摸,當他們摸到后敘述大象的樣子時,每個盲人所講述的大象樣子都各不相同,他們各執(zhí)一詞,爭論不休,大家知道是為什么嗎?
針對教師的問題,學生們紛紛討論起來,也給予出了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可以最后進行相應的總結和分析。
教師:每個人僅僅摸到了一點,就認為自己是對了,卻沒有看見過象的全身,自以為是得到了象的全貌,就好比沒有聽見過佛法的人,自以為獲得了真理一樣。
教師:看來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不僅需要動手去摸一摸,還要用我們的眼睛去細心觀察,我這里準備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儲蓄罐和玩具小熊,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仔細觀察,和我說一說,你看到儲蓄罐的哪個面?這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呢?你可以在教室內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再次觀察儲蓄罐和玩具小熊,然后告訴我你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儲蓄罐的樣子是一樣的嗎?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呢?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從前面、側面、后面等多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幫助學生感受到不同角度的物體的不同形狀,通過觀察鍛煉學生對物體角度的重新認識,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相對活躍,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物品帶入到課堂之中,減少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使學生對立體圖形有更加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通過正確的引導,全面強化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二、 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合理的情境可以快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和學習欲望,教師可以從生活入手,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選擇富有情趣且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生活問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多媒體教學的出現使小學數學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將原本靜態(tài)的數學知識化為動態(tài),生動形象的為學生演示數學知識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圖形的空間變化,有效豐富學生的空間思維。
例如,在學習《位置》的課本內容時,教學重點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運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學習知識。
教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看電影嗎?有沒有好的電影來推薦給我呢?
學生:喜歡,我知道最近有幾部上映的電影非常好看,是……
教師:那么在看電影過程中,你覺得哪個位置是最好的呢?
學生1:我喜歡前排的位置,這樣看的會比較清楚。
學生2:我們坐在后排一點,因為前排的音響聲音太大了!
教師:那么下面請仔細觀察這張電影院的座位排列圖,豎排叫做列,行排叫做行,請說出電影院的座位一共有幾行幾列?
學生:一共有五行六列。
教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數列的時候需要從左邊往右邊數,行的時候需要從前往后數,班級中每個學生,請你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好嗎?在數學上有一種統(tǒng)一的方法,既簡單又能夠清楚的表示每一位學生的位置,我們需要用一個括號表示位置。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需要用逗號隔開,這種方式叫做數對表示法,那么下面請你用數對的方式將自己的位置找出來吧。
學生1:我發(fā)現了,我的位置是(3,4)。
學生2:我也發(fā)現了我的位置,是(2,3)。
學生3:我的位置原來在(6,4)
教師:沒錯,看來大家都找對了自己的位置,那么你能夠準確說出其他人的位置嗎?請你說一說小明、小紅、和小文所在的位置?位置距于你的位置距離有多遠?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正處于逐漸發(fā)展過程中,空間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如果僅僅在書本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工作,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知是比較困難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從生活情境入手,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識圖能力,而且學生也能夠清楚的認識圖形,把握空間的基本特征,將平面思維轉化到立體思維上,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 聯(lián)系生活,實踐應用
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知識都有待學生去探索和解決,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去細心去感悟和觀察生活,而且還要通過生活提高學生對實踐的應用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營造自由而富有智慧的學習氛圍,在實際的生活中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使學生充分利用數學知識體驗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將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表象與直觀體驗,進一步提升空間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課本內容時,為了鞏固學生對周長的認識和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讓學生通過尺子線段等方式測量出身邊一些生活中物品的長度,如書本、樹葉、五角星、鉛筆盒等,在測量書本的時候可以使用尺子,在測量葉子周長時可以先使用線,使學生充分了解到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教師:在校園中有一塊不規(guī)則的小菜園,我們需要將這個小菜園圍一圈欄桿,那么我們需要多少欄桿呢?我們需要先測量這個菜園的哪些因素呢?
學生:我們需要知道菜園的周長。
教師:非常正確,這個菜園一周的長度就是我們需要欄桿的總長度,但是這個菜園屬于一個不規(guī)則的圖形,在測量過程中你們需要精心選擇你們的測量工具,并通過合理的測量方法才能夠完成這次任務。誰能夠告訴我這次測量都會需要哪些工具呢?
學生1:我覺得可以使用量尺,將各個長度測量后彼此相加。
學生2:我覺得可以使用線段,用線段將這個小菜園圍起來,標記好長度,最后用量尺將整個線段的長度量起來,就是這個菜園的長度。
教師:看來大家都做好了準備,那么在整個測量過程中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才能夠順利完成測量,下面請在我為你提供的測量工具下選擇并開展你們的測量吧,比比哪一個小組能夠最快完成任務,將會獲得相應的獎勵。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測量這個小菜園的周長,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每個小組成員在4至6人左右,在這個測量活動中需要學生結合測量對象的特征精心選擇測量工具,確定測量方法后,與小組成員進行合作探究,在測量過程中不規(guī)則的菜園對于學生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共同合作,一起去探索菜園的測量方法。
合作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好的幫手,在合作的幫助下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實踐操作案例,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將原本抽象的數學化繁為簡,獲得更多的抽象概念,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過程中,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要考慮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的教學需求,結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以及規(guī)律,合理運用生活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引導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實現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全面增加學生對數學的直觀經驗,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走入到數學知識之中,體驗到數學知識的真正價值所在,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靜.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途徑[J].小學教學參考,2020(23):83-84.
[2]金炳祥.拓展數學視野?體驗數學價值——小學六年級“空間與幾何”拓展課程的教學探索與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7):216.
[3]鄭麗華.拓空間?重體驗?育素養(yǎng)——小學數學拓展課課型的思考和實踐[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0(6):47-48.
[4]雷紅燕.試析小學數學幾何教學中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以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為例[J].讀寫算,2020(15):190.
[5]劉穎.玩透“數學實驗”,提升數學思維能力——以小學數學“空間幾何”領域為例[J].求知導刊,2020(21):76-77.
[6]鄧雪顏.激活生活感知?暢游數學空間——小學第一學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策略初探[J].新課程(中),2019(8):59.
[7]郭長忠,胡繼紅.回歸生活空間?領悟數學魅力——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吉林教育,2008(28):85.
作者簡介:
郭金妹,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臨平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