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榮
摘 要: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肩負著學生語言能力、文學素養(yǎng)、審美情趣培養(yǎng)的重任。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學,可以強化語文的育人效果,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就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學做出了研究,希望能對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美育教學;滲透策略
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可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時代人才。因此,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核心素養(yǎng)下,許多教師都主張將美育貫穿到語文教學中,通過“美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通過美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呢?
一、發(fā)掘教材中的美育資源,明確語文美育目標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改革方向在語文教材中都得到了生動的體現(xiàn)?,F(xiàn)行的語文教材是多位專家學者集體智慧的結晶,語文教材中蘊含豐富的美育資源和素材,這也為高中語文美育教學做好了準備。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又要以教材為根本,深入發(fā)掘教材中的美育內容,同時結合教材內容整合各種美育資源,并將它們用到美育教學中,以增加語文教學的靈動性和美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如在學習《采薇》這首古典詩歌時,關于這首詩,清代學者方玉潤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意,不可言喻?!睘槭裁凑f詩的末章最為絕妙呢?因為詩的末章有千古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兩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頗具畫面感和高度的美感。其實,這首詩不僅末章精彩,而且許多地方都非常值得品味。教師可以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情操和鑒賞能力”為教學目標,將名家評《采薇》的有關資料用到課堂教學中,如南朝宋劉義慶、清代王夫之等都對《采薇》的內容進行了鑒賞、評價,結合這些內容,重點講述詩歌的內在美,并讓學生在字、詞、句分析的基礎上理解詩意,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感受遠離家鄉(xiāng)的戍卒的思鄉(xiāng)之情。這樣結合教學內容并整合素材,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創(chuàng)設美育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美
美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美的概念和形式也是多樣的。但是,受應試教學模式影響,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都將精力放在了知識教學上,不重視美育。而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下,一些學生都養(yǎng)成了審美依賴,缺少審美追求、審美理想和審美的自覺性。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要以學生為主,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鑒于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教學,并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美育教學情境,改變語文教學枯燥呆板的狀況,讓學生借助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教學方式受到美的熏陶和啟發(fā),促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如在學習《故都的秋》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展示一組關于北京秋日風景的明信片,讓學生感受北京美麗的秋景。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問題,讓學生感受北京的自然風物,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眷戀之情:文章主要描寫了幾個畫面?都描寫了哪些關于秋的景物?這些景物(秋晨天空、秋日牽牛、秋槐落蕊、秋蟬殘鳴、蕭瑟秋雨、棗樹奇景)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何要在文中寫自己對北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文學情境,并緣景入情,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樣借助多媒體和問題創(chuàng)設美育情境,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使學生在寬廣的美學世界里獲得美的體驗。
三、將美育落實到學生自身,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美
現(xiàn)代素質教育越來越注重對人才的綜合培養(yǎng),越來越關注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當前美育教學的重點是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完善學生的人格,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打好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認識到美育的價值和意義,強化美育教學的地位,又要創(chuàng)新美育教學策略,將美育教學落實到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美的多種形式、功能和含義,讓學生養(yǎng)成美的心靈和人格。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一課時,在文言詞句教學、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家國、個人角度思考探究荊軻刺秦王的行為。荊軻刺秦王的行為,反映了荊軻不畏強權、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這種行為是傳統(tǒng)俠義理念、家國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即便是在今天,也有積極的價值和意義。這就是荊軻為何是“四大刺客”中唯一的失敗者但是千百年來仍為人們稱頌的主要原因。然后,結合英雄的品德,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理想和道德的教育,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完善學生的人格,使學生養(yǎng)成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語文具有美育功能,語文課程資源中蘊含有豐富的美育素材。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積極發(fā)掘語文美育資源,還要從教學情境、教學內容等方面入手,全方位進行美育滲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杜成治.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的實踐探索[J].才智,2015(18):142.
[2]侯樹軍.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實施美育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