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琴
摘 要?在傳統(tǒng)模式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由老師講授,學生來聽,師生之間互動的次數比較少。這就使得整個教學課堂缺乏了一定的樂趣,學生學有關知識的時候也是比較枯燥的,同時學生的積極性并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對于語文教學課堂的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隨著現(xiàn)代新課改進程的不斷進行,對師生之間互動重視度越來越高,師生之間互動次數越來越多,會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本文將主要以小學語文教學為話題,對有關內容進行論述。
關鍵詞?師生互動;小學語文;應用
中圖分類號:B0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2-0172-02
傳統(tǒng)模式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過分得強調了老師的權威,忽視了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主導地位。那么在今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時要強調學生主體的教學地位,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同時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活動,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更樂于去學習語文知識,提高了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建立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對課堂效率和質量的提升都大有幫助。
一、對師生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進行分析
(一)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留夠自我思考的時間,老師要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自我的探索。這樣一來,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使得整個課堂會更加生動有趣。而且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強調學生是一個個體,師生之間要相互尊重。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個性比較強,每一個學生之間的特點又不同,所以老師在教學時要學會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來調整教學方案,因材施教,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二)達到合作式教學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合作式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合作意識的提升,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也是很有幫助的。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人們有著合作意識,無論是哪種形式,合作都會讓整個項目走得更加長遠。對于語文教學來說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有關的語文知識,更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相關的能力和素養(yǎng),所以要著重的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老師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式的教學,幫助學生走出自己想法的局限,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更加全面,思考事情時會從全方面入手,更好地達到合作式教學的效果。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在知識的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自控力,加上學生對小學語文不夠重視,從而使得語文課堂比較枯燥,學生興趣不高。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在學生和老師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這樣老師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想法,正視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興趣的提升,提高整體的課堂效率。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師生互動教學方式的措施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認識,了解到將師生互動教學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發(fā)揮出巨大的價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以下將師生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
(一)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正確認識師生之間的關系
為了更好地讓師生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出效果,首先老師就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有一定的權威性,掌握著整個上課的節(jié)奏以及內容。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都是以老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式的接受狀態(tài),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對知識的感悟不夠透徹。有一些學生迫于老師的權威,并不會課堂上主動詢問老師問題,導致自己在這方面的問題無法解決,影響了自己的語文成績以及對有關事物的理解,這些都是傳統(tǒng)觀念對學生的不良影響。所以老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來保障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黃繼光》這一篇文章時,老師不要立即將文章的主旨告訴學生,可以應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讓學生一起對文章的主旨進行探究,讓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在黃繼光身上有哪一些優(yōu)點是值得我們傳承和發(fā)揚。通過小組成員對文章的進一步研讀,學生會更好地認識到文章中的一些細節(jié),并對黃繼光身上的優(yōu)點印象更加深刻。
(二)豐富課堂上的教學活動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事物的認識比較有限,所以在閱讀和理解文章的思想上會有一定的困難,那么此時老師就應該要對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在這方面老師可以用以小見大的方式,根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知識,漸漸地過渡到學生所學的內容上,從而幫助學生對知識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是很重要的,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增加師生之間互動的次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比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老師和學生通過分角色扮演來進入到情境中,從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對該文章的主旨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能對該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幾個場景,學生也會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幫助學生提高語文修養(yǎng)。
(三)積極地開展課堂的評價
為了幫助老師解決自己在課堂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可以開展相應的課堂評價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評價中來,鼓勵學生積極地討論自己在課堂中比較喜歡和不太感興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以調查問卷的形式來開展相應的課堂評價,同時也可以采用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們的想法。比如可以在課間,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詢問學生自己在上課時有哪些疑惑,或者是在上課時有沒有存在過跟不上的現(xiàn)象等等。老師也可以問學生生活和學習上存在的哪些困難,并給出相應的意見。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和老師交流次數,加強學生對于老師的信任,避免老師在課堂教學上不會存在冷場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幫助老師更好地認識到自己上課的不足,并進行相應的改正和完善。
(四)把握好師生互動的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方式來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fā)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老師也要把控好師生之間互動的靈活度和時間,不能將課堂上的時間都用在師生互動上,也應該保留一些學生進行自我思考的時間。通常而言,運用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是比較有效的。通過課堂上的提問,老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來調節(jié)老師的教學計劃。但是老師也要注意提問的次數,如果提問次數過多的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老師也要注意互動的靈活度,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來設計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使得整個互動在課堂的銜接更加自然,不要過于突兀。否則會讓學生出現(xiàn)一定的抵制心理,不能積極配合老師參與課堂活動,也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總而言之,對于老師來說,在開展課堂互動時要把握一定的靈活度和時間,這需要老師在課前認真地做好相應的準備,并對教學內容有著充分的認識,從而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輕松愉悅的氛圍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注意力更加集中。所以在今后的小學語文課堂改革中,老師們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來制定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偉軍.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63.
[2]王偉.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有效性探究[J].文教資|料,2011(33):65-66.
[3]王新芳.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