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寶
摘要:高年級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經(jīng)歷,把小組合作運用于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取寫作資源,如何去謀篇布局,如何在交流中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如何學會自己修改習作,從而讓學生在師生、生生互助交流中收獲經(jīng)驗,真正地提高習作的能力。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與其教師盡心盡責地把每一篇作文的立意、遣詞、謀篇、結(jié)構都設計好、修改好,不如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取寫作資源、如何去謀篇布局、如何在交流中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學會如何自己修改習作。因此,把小組合作運用于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它關注的不僅是教學效果、成果、結(jié)果,更是學生解決問題、獲得認知的學習過程。
一、組建小組,優(yōu)勢互補
搭建科學的小組是開展作文教學的前提。根據(jù)“同組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依照性格、寫作能力、智力、性別等方面進行組建。筆者會選一個比較外向、善于調(diào)動氣氛的優(yōu)秀的組長,在習作交流時、指導組員進行評價時起到“領頭羊”的作用。一部分學生善于觀察生活.豐富寫作素材;還有一部分學生文學功底較薄弱,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能力都比較差,書面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因此,筆者便將學生按照一名優(yōu)等生、兩名中等生與一名后進生組建了四人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關系先行”。筆者還會對班級文化、小組文化進行構建,形成小組間良性的競爭機制,調(diào)動他們向上的積極性。同時進行生訓——把組內(nèi)每個成員的職責、分工一一明確,培養(yǎng)合作技能,保證小組合作能有效地開展。
二、合作審題,由扶到放
審題是寫好作文第一步。小組合作審題首先應該由教師先進行講解,明晰體裁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游記等,特別是一些作文題目對文體類型沒有直接的提示,那就由教師帶著學生仔細推敲。如:在一次作文課上,筆者創(chuàng)設了體驗的情境。學生在樂趣橫生的捏雞蛋實踐體驗中明白了“薄殼原理”。接著,筆者告訴他們這是一篇場面描寫的作文。通過小組討論,他們明白可以對人物捏的動作、表情、語言進行詳細的刻畫、要寫清楚捏的過程……最終,學生寫出了一篇篇有趣的作文。
在審題時,筆者還會幫助學生明確作文的寫作范圍。如《快樂六一》,是限定了寫作時間;《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是限定了寫作地點;《我的姐姐》,是限定了寫作對象。明晰了寫作范圍后就交由他們小組討論探究寫作的內(nèi)容。
小組討論應選擇什么樣的材料,當材料多時如何取舍材料。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當小組內(nèi)有不同的“聲音”時,教師要幫助解決疑惑。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觀察小組成員的參與度,特別是后進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從而確保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審準題、選好材。
三、多種形式,編寫成文
高年級習作內(nèi)容不僅限于作文,還可以是故事續(xù)寫、創(chuàng)作童詩、觀察日記、調(diào)查報告等。而這些多種形式的習作過程,不僅僅是個人“閉門造車”,還可以在組內(nèi)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
會寫童詩的孩子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在教授完兒童詩《我想》一課后,筆者讓學生在組內(nèi)仿寫童詩。組員們共同探討,積極思考,可以寫出有創(chuàng)意、迸射出智慧火花的詩歌。而教師適時參與其中,起到鋪橋搭路的作用。與小伙伴一起寫詩,成了一件令學生幸福,又充滿期許的事。
在學完《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后,學生意識到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刻不容緩。為了加深他們的認識,將生活融人到習作素材中,筆者倡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環(huán)境問題的調(diào)查。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制訂了可操作性強的計劃。有的小組調(diào)查了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的問題,有的小組調(diào)查了垃圾分類不當?shù)膯栴},有的小組調(diào)查了附近的工廠排污問題。同時結(jié)合網(wǎng)上的資源,他們撰寫了小組調(diào)查報告,提出了改進的方案和措施。
可見,習作課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多種形式,百花齊放的,而組員間相互討論交流則碰撞出更多思維的火花,從而解決了習作時“寫什么”的難題。
四、逐步深入,引導評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敝娜毡窘逃龑W者佐藤學在“學習共同體”中提到三個原則:一是學會傾聽,二是勇敢地說出我不會,三是熱情分享。因此,“學生參與作文評價,小組合作互評”就顯得十分必要。修改別人的作文既是一個傾聽的過程,又是一個向同伴學習的過程,而且也有助于學生自我反思,在同學批改的基礎上完成自主修改,潛移默化地提升修改能力,從而不斷地修改好自己的作文。教師在學生完成互評互改后,最后還要檢查讀評價習作的內(nèi)容和評價互評互改的情況。當學生看到經(jīng)過多人修改的習作時,學生會對習作更感興趣。
教導學生學會評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具體到作文教學中,整個批改過程分為三步走:第一步修改句子,第二步修改段落,第三步修改篇章。在教師示范修改時,應該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出學生的典型習作,從選材是否巧妙、語言是否精彩、結(jié)構是否合理、是否緊扣習作要求等維度展開示范評改。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評改的過程。
(一)讀一讀:通曉習得
小組互評開始時,讀是評改的第一步。首先,先拿一本組員同學的習作,由一個同學通讀全文,其他同學當聆聽者,把握主要內(nèi)容,考查是否符合習作要求。在讀的過程中,組長要引導組員以學習的態(tài)度,用波浪線標注好的句子,用三角星標注好的詞語,共同欣賞、共同批注,可以在旁邊寫下感受。當然,也要指出不足的地方。對文中的錯別字、標點、用錯的詞語、文中的病句進行修改,使得整篇文章文從字順,用詞得當。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巡視,盡量兼顧指導,保證每一名組員都能參與到習作評改中來。
要注意的是,保證每一名學生的作文能被組內(nèi)任何一名學生讀到,同時保證組內(nèi)的任何一名學生能閱讀到其他任何一名學生的作文。
(二)說一說:品讀鑒賞
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還體現(xiàn)在段落層次清晰、布局合理。于是,筆者引導學生聯(lián)系《頤和園》中學到的“移步換景”,《十六年前的回憶》中學到的“首尾呼應”,《那個星期天》中融情于事、融情于景、融情于物等寫法商議討論,思考同學們的文章結(jié)構并做出點評。討論一下合理的分段方式,如何做到首尾呼應,如何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的細膩的情感等。
(三)仿一仿:規(guī)范表達
學生可能出現(xiàn)口頭評價很精彩,但一旦動筆寫評語時,就出現(xiàn)詞不達意、噦嗦繁冗的現(xiàn)象。語言凝練、簡明扼要是書面語的特點。從口頭語到書面語是一個質(zhì)的提升過程。筆者建議組員可以模仿教師的評價語。如,當遇到結(jié)構合理時,可以說“這篇文章段落層次清晰,緊扣中心,凸顯了文章的××主題”;當碰到不通順的詞句時,可以在旁邊圈出批注——“這個地方?jīng)]看明白,你能表達得更好嗎?”,提醒作者進行修改。通過這樣的引導,尤其是對后進生能起到幫扶作用。而優(yōu)生也可以在組內(nèi)讀讀自己是如何具體修改的,將自己修改的習作進行組內(nèi)傳閱??傊?,要明確評語撰寫的方向是——先肯定優(yōu)點再委婉地指出不足。
(四)放一放:個性飛揚
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模仿”訓練,學生掌握了撰寫評語的要點,為創(chuàng)意點評打下基礎。此時,教師就要大膽“放一放”,讓學生自由點評。
在開放、和諧的小組合作氛圍中,學生討論與撰寫評語的形式多種多樣:評者與作者面對面交流評,作者邊聽邊記評語;組內(nèi)互評,實現(xiàn)組內(nèi)每一人的習作都能被其他三人評到;一人朗讀、兩人評價、一人撰寫評語;按照教師給出的“星級評價表”從體裁、選材、表達、結(jié)構、情感等維度點評;還有的以80分為基礎分,有好詞句加分,有錯誤的地方扣分,最終有不乏得分超過100分的;還有的圖文并茂地在總評時豎個“大拇指”或標個“小星星”,總之以能激發(fā)作者和評者的積極性為佳。在放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學生“原生態(tài)”的學習狀態(tài),扎實的語言功底、個性飛揚的評改方式。
(五)評一評:總結(jié)激勵
當學生互評后,教師應再一次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批閱,查看作者的習作和評者的評改情況,進行總結(jié)激勵式的評價。對沒有被學生發(fā)現(xiàn)的共性問題——立意有偏差、描寫不具體、扣題不緊密等都要在全班進行重點分析講解。對寫得好的作者和批閱認真的小組融人激勵機制,激勵性策略如助推器般能促使學生寫出高質(zhì)量作文。
五、結(jié)語
學習是一種探究式學習的方式,把小組合作融人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指導、習作和修改中,是作文改革的必然趨勢。這一改革一改過去習作時師生單向交流的弊端,使師生、生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同時,對提高寫作水平,培養(yǎng)作文評改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最終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參考文獻
[1]徐永珍.“小組合作,探索反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嘗試[J]學苑教育,2014( 01).
[2]袁靜.激活評改方式提升寫作水平——淺談小組合作評改習作的策略研究[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