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榮
摘 要:在眾多學科中,化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考占分比例非常大,由于高中化學不僅難度大,而且枯燥乏味,如果學生沒有濃厚的興趣或者無法掌握重點難點知識等,都會影響學習效率。文章就新課改革后化學后進生的教學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革;高中;化學;后進生;教學
一、新課改下化學后進生產生的原因
(一)學生因素。1缺乏學習化學的興趣。由于其對化學學習無興趣,在學習高中化學時比較盲目,沒有學習目標,不重視化學知識,在加上自控力不足,都會導致化學學習效率不高。2無法掌握化學知識的重點難點。無法對教師所講的重點難點進行有效掌握理解,長期以往,將影響學習化學的質量和效率。3自覺性不足。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由于部分學生的自主能力較為薄弱,在學習中不按照規(guī)律和方法,不重視化學的預習、聽課、復習等流程學習,導致學習效率不高。4基礎知識薄弱。由于化學知識的學習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果學生的化學基礎不扎實,則無法跟上正常的學習進度,就會出現(xiàn)課堂教學中聽不懂內容,課后無法掌握理解化學知識,久而久之,對化學學習失去積極性和信心。
(二)教材原因。通過研究化學教科書發(fā)現(xiàn),在初中教科書中涵蓋的基礎知識不具備較強理論性、抽象度,多數基礎知識的理解僅靠感知,無法對其有效強化。而高中化學則不同,課程內容不僅具備較強的深廣度,而且具備從描述到推理的演變的特點,知識點的設置是從講述逐步過渡到探索,并提高了各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和綜合程度。研究對象多數與本質有關,在能力要求方面也從形象思維轉變?yōu)槌橄笏季S,整體知識內容有了質的飛躍。
(三)教師原因。1歷史遺留問題。因在初中化學知識學習中,時間較短,導致多數教師專注于知識的灌輸和教學進度,而缺乏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因而出現(xiàn)高分低能現(xiàn)象;未對學生闡述常識性知識和選學部分內容,導致學生未全部掌握化學知識。2教師對初中化學知識特點了解較少。多數教師由于不了解初中教科書的特點,無法很好將初中所學知識內容與高中知識進行有效銜接,在教學中,一味的抓進度;另外,有部分教師過度延伸教材內容,講述內容涵蓋化學的各個方面,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造成制約。3無法準確把握新課標要求。一些教師無法準確把控新課標,化學教學思想和方法不正確,無法在教學中,及時幫學生消除學習障礙,且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欲望,導致學生對學習化學沒有興趣,這也是出現(xiàn)后進生的一個因素。
二、新課改下的化學后進生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多數教師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在教學中一味向學生強行灌輸知識點,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且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進而出現(xiàn)學習質量和效率普遍偏低現(xiàn)象,產生大量后進生。因此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上課前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個性化問題,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出來,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例如,在為學生講述金屬腐蝕和防護知識點時,可以先為學生布置一個簡單且具備趣味性的課前作業(yè),將學生按小組進行劃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查找、思考與金屬腐蝕相關的問題,并使其對金屬腐蝕的危害性有所認識,并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得出相應的防腐措施,此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并了解化學反應帶來的影響,還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化學教學的能動性,有效轉換后進生。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實施情感教學。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在上課前,通過設置針對性、啟發(fā)性、趣味性較強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始終保持積極思考狀態(tài),以充分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且在課堂提問時,應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學習狀態(tài),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積極發(fā)言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輕松學習化學知識,有效轉換后進生。
(三)抓好常規(guī)學習環(huán)節(jié)。目前,后進生多面臨的化學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做好預習、聽課和練習。因此,為了幫助后進生掌握這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必須對學生提出一系列要求,即對預習情況進行檢查、積極課堂提問、課后及時輔導練習,對于未按要求完成的學生,適當采取措施督促他們及時完成任務,如適當懲罰和批評等;因化學知識內容在不斷變化,只有少數學生可以跟上進度,而多數學生會面臨一系列困難,隨著學習難易程度的變化,后進生也會變化,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對化學知識點進行反復抓,以避免部分學生因無法跟上學習進度而成為后進生。
(四)循序漸進,做好知識之間的銜接。教師要做好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知識之間的相互銜接,在上高中化學教材內容前,需要摸底調查了解每個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并根據每個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制定科學合理的銜接教學方案,以扎實學生的化學基礎,彌補初中知識的不足,如氧化還原反應、金屬活化順序等知識點,當學生的化學學習處于兩極分化時,教師需要做好教學進度管理工作,切勿盲目追求教學進度,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教學,不斷對舊知識點進行復習-引入新知識-新知識學習-舊知識點鞏固,從而讓后進生也能扎實化學知識。同時,在對新舊知識之間的內部關系揭示時,可以將新知識循序漸進的融入原知識結構中,例如,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和離子方程式的學習等。
(五)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師在化學教學中,一般都是從學科的角度出發(fā),只是為了應試,導致學生化學學習缺乏主動性,但實際上,生活與化學現(xiàn)象息息相關,但通常沒有人注意到此問題。此外,由于學生缺乏積極的觀念意識,教師應在教學中,將化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生活中挖掘化學知識,以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例如,在對“大氣質量”講解時,可以將學生領至污水處理廠、化工廠等場所,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并分析大氣的顏色狀況,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
(六)創(chuàng)新實驗模式,連接認知斷點。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一些教師由于對實驗缺乏正確認識,認為其會浪費時間,通常都是以視頻的方式展示實驗,或者讓學生使用組裝好的實驗設備并完全按照操作步驟完成實驗,以解讀化學反應,此種方式看似可以壓縮時間,但是它大大降低了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化學知識點,并剝奪了他們獨立探索的能力,與當前提倡的教育規(guī)律背道而馳。但是,通過傳統(tǒng)實驗模式,學生仍然無法理解試驗產物為什么是碳酸氫鈉,就會導致學生認知理解方面存在斷點,此時教師則可以通過其他實驗,解答知識斷點,例如在碳酸鈉中添加適量苯酚渾濁溶液,在碳酸鈉的作用下溶液由渾變清,且不會釋放出任何氣體,通過此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知識點的理解,消除學生的疑惑,以充分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中,不僅可以依靠教科書內容進行實驗,而且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實驗,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幫學生有效銜接認知斷點,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質量,有效對后進生進行轉化。
結束語
在我國教育行業(yè)中,化學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且在高考中分數占比很大,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后進生,此部分學生的學習效率普遍不高,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對策,提高其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有效轉化化學后進生。
參考文獻
[1] 丁剛,在新課標基礎上轉變了高中化學后進生策略,黑龍江科技信息,2018,(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