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曉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的教學問題,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成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在課堂學習階段中的高效提高與發(fā)展。為了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首先對生物學科的教學特點做好分析工作,依據其具體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以實現對課堂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
關鍵詞:教學有效性;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課堂有效性提高為方向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已成為每個教師的首要任務。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始終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觀點對生物學科的教學特征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物學習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策略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多元化的創(chuàng)新,以此促成課堂有效性的提高。
一、課堂教學手段信息化
信息化教學工具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已經滲透入并成為教師教學實踐中重要的教學工具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工具的靈活運用,發(fā)揮出信息化教學工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意義,能夠使學生在多媒體、微課等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表現形式下與課堂中的教學內容進行更為直觀的接觸與學習,實現生物學習效率的提高。為此,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學習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方法,在課堂中靈活地利用互聯(lián)網數字資源、多媒體教學工具等手段對傳統(tǒng)教學表現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助力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的學習中,為了使學生更加明晰種子萌發(fā)、植株生長以及開花結果的三個階段,筆者在課前通過在網絡數字資源中的篩選與收集,為學生制作出了一個聲畫并存的微課視頻并應用于課堂之中。通過教室中多媒體教學工具作為媒介對微課視頻在教學實踐中的呈現,學生通過視頻的形式較為直觀的觀察到了被子植物生長的各個階段,在直接觀看的過程中對被子植物的生長經歷建立起了深刻的理解,并且伴隨著視頻當中的文字內容,學生更加清楚的認識了被子植物生長過程中所蘊含的理論知識。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以多媒體等工具發(fā)揮出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實踐意義,有利于使學生更加直觀的觀察到生物教學中的教學內容,以此實現學生教育效率的提高。
二、課堂教學活動合作化
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教師適當地組織教學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學習效率的提高。為了實現課堂活動有效性的提高,教師可將合作化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方向,通過組織學生小組開展課堂活動的方式給予學生互動的空間與環(huán)境,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活躍課堂活動的氛圍,在互助中得到課堂學習內容基礎知識的鞏固。為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結合生物教學的具體特點對以往的合作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利用符合學科特點與新穎性、有效性并存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筆者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輔助學生在當堂課程中及時地解決課程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對合作活動進行了互助互答式的創(chuàng)新。例如在《腔腸動物與扁形動物》一課的學習中,筆者為了確保班級中學生在課堂中切實地掌握了當堂課程中的基礎知識,在教學后組織學生開展了制作題目互相解答的互解合作活動。在教師的要求下,學生根據課程中腔腸動物與扁形動物的特征、代表動物、生殖方式等基礎知識內容進行了題目制作,并在完成題目創(chuàng)作后小組學生互換題目并解決同學所制作的問題。在合作互解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活動參與興趣被新穎的合作活動形式充分地激發(fā)了出來,并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制作題目與解答題目的兩個環(huán)境進行了兩次對基礎知識的鞏固,深化了對課堂基礎知識的印象與理解,以此建立起了穩(wěn)固的基礎知識體系,保證了課堂活動有效性。
三、課堂教學內容實踐化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生實踐是使學生以操作直觀接觸代替?zhèn)鹘y(tǒng)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重要形式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實踐化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通過對學生實踐的引導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形成過程的認知,促成學生在初中生物學習中的深度學習。在促成課堂教學內容實踐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加強自身對學生的引導職能,通過對學生合理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高效地開展課堂實踐活動,并在操作中掌握實踐方法,以此課堂實踐與學生操作的實際效率,提高課堂有效性。
例如在光合作用內容的學習中,為了使學生切實地理解綠葉進行光合作用時的必要條件,筆者在課堂中除了做好理論知識的教學外還引導學生完成了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課堂實踐。在實踐的過程筆者通過布置任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遵循任務的軌跡循序漸進地完成實踐中的各個準備環(huán)節(jié)與實踐環(huán)節(jié)。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不僅高效地參與并完成了課堂中的實踐,利用操作檢驗了綠葉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的必要條件,通過直接的操作深化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在教師引導下掌握了科學的實踐方法,從根本上實現了生物學系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做到善于學習、善于反思,通過接受新鮮教學專業(yè)知識與反思教學問題的方式對原有的課堂環(huán)節(jié)進行調整以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此為學生的生物水平提高造就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賈長才.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初探[J].中華少年,2019(2).
[2]王亞剛.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生物課程有效性教學探究[J].中華少年,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