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
摘?要:為促進教學工作的落實質(zhì)量與效率,本文對以人為本理念的中小學教師管理進行了相關內(nèi)容的論述,發(fā)現(xiàn)在落實此項工作時,必須要注重從多個角度入手,讓教師的同理心、自發(fā)性、主動性得到激發(fā),進而獲得更高的教學水平,與學生展開更多的良性互動。校方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以人為本的情感溝通管理、以人文本的教師參與學校管理、以人為本的教師自主管理、以人為本的人才開發(fā)管理等。
關鍵詞:以人為本?中小學?教師管理
引言
秉承“以人為本”理念開展教師管理工作,是保證教師管理、溝通效果高效、直達目的的先導,因為人都是感情動物,中小學教師也如此,校方如果以關心、愛護的姿態(tài)與教師溝通,可以讓整個溝通的氛圍更加輕松、愉悅,也能讓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被更快地了解到,有助于校方與教師之間構建一個和諧、平等的工作關系。
一、以人為本的情感溝通管理
落實情感溝通管理方法時,校方與教師之間不應是命令者與執(zhí)行者的關系,而應是民主、和諧的關系。同時,校方領導與教師進行情感溝通時,應注重情感上的溝通,而不是簡單的教學工作效果與教師所帶班級的學生成績。要將關注點放置在教師個人的真實想法,或是個人發(fā)展上。同時,就情感溝通的地點而言,可以在任意場合,家庭、辦公室、教師、公共場合等,形式上也可以多樣化,如面對面交流、電話溝通、電子郵件溝通等??傊瑢W校的管理者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盡量行教師的方便,讓教師感到輕松、無壓力即可。此階段的管理還未涉及學校的管理與決策,因此校方可以注意對教師的個人情況進行了解,同時針對教師個人的一些問題給予一定的幫助或疏導,讓教師感受到校方對其的關心與愛護,如此,教師才能有安全感,將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當作是一份職責,而不是一份工作。
二、以人文本的教師參與學校管理
在該層次中,教師已經(jīng)開始參與工作目標的制定與決策,因此教師的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決定著他們是否可以參與學校的管理,同時自身是否愿意配合校方的管理與支配。如果其自身有這樣的愿望,那么學校的管理者就應當給予教師這樣的權利,讓教師可以更為全心全意地配合校園對教師的管理、對學生的管理。例如,教師與學校一同對學校的工作計劃、目標進行討論時,學校的管理者講出自己的計劃與安排后,應注意詢問教師的意見,不可獨斷專行。要“以人為本”的與教師商量,因此一些教學目標對有些教師可能不適宜,同時影響教師教學質(zhì)量與目標完成水平的因素很多,校方要注意采納教師的意見,了解教師的困難。在對中小學教師進行故管理時,給予教師更多的發(fā)言與參與權,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理念與內(nèi)容,可以讓教師對校園的滿意度更高,同時減少決策擬定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失誤與損耗。
三、以人為本的教師自主管理
教師管理的自主參與度不斷提升后,尤其是那些已經(jīng)做到中高級職稱的中小學知識型教師,校方在一些管理活動上,可以放手讓這些教師自主安排,這樣的自主管理環(huán)境,能夠讓教師的能力與價值充分發(fā)揮。此時,作為校方應積極給這些教師構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為教學工作開展進行助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試驗推行柔性化工作方案,激勵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自主性更高,同時讓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與經(jīng)驗,要求校方給予一定的幫助與支持,提升校園的教學工作質(zhì)量。其次,設計柔性化工作管理方案,從情感層面,激發(fā)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讓其先感受到校方的關懷關愛,而后再將這種感受到的溫暖與價值觀延伸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再次,設置多層次、多元化的報酬體系,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價值得到體現(xiàn),如此,才能讓教師的工作勁頭更高、也更加公平。還有,在對職業(yè)生涯設計進行個性化調(diào)整時,校方要注意為中小學教師的發(fā)展進行量身打造,因為每個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同、理念落實層面可能也存在不同,因此,校方要注意對教師的工作落實進行政策輔助,讓其可以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最后,教學工作是一個工作壓力、身體負擔都較大的工作,因此教師的身體健康也需要得到校方的關注與照顧,生理層面,可以在辦公室中準備一些感冒發(fā)燒、跌打損傷的藥品,供教師及時取用;心理層面,要定期讓教師參與心理輔導,及時將教師精神壓力、緊張情緒排解掉,讓其以更為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進行學生管理與教學工作落實。
四、以人為本的人才開發(fā)管理
人才開發(fā)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提升教師的自主管理水平,但是前提是要在此之前對教師進行充分的培訓,讓素質(zhì)得到整體性提升,同時認識到自己的自主管理優(yōu)勢是什么。因此在中小學教師的管理工作中,必須要讓其可以認識到素質(zhì)提升、職責明確、價值定位等方面的重要的性。在培訓的過程中,除了教學技能、理論方面的知識,還需要穿插一些德育方面的內(nèi)容,因為有些教師的觀念是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工作、職業(yè),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即可。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因為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工作,還是一個事業(yè),是培育中國未來創(chuàng)造者、領導者的大業(yè),因此教師必須要清晰自身的使命,以更為長遠且崇高的理念指導自己的工作,身體力行的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師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實更加有價值。因此學校必須注重對教師的各種類型培訓工作開展,讓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更高,擁有更為完善的人格。方法是可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同時建設人才培養(yǎng)機制。讓中小學教師的受教育機會更多,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與學習機會。
結語
無論是校方對教師的管理還是教師對學生的管理,都要秉承“以人為本”原則,因為情感是人與人獲得良好溝通效果的紐帶、基礎。同時此管理理念要不僅僅停留在口號上,必須深入教師的管理工作中去,讓教師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愛與培養(yǎng),感受到校園的支持與幫助。
參考文獻
[1]劉思伽.以人為本理念在中小學教師管理制度建設中的踐行[J].教學與管理,2019(15):53-55.
[2]王晶.烏海市中小學教師管理“以人為本”的探索與實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
[3]許錦秀,劉愛華.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中小學教師管理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06(06):10-11.
[4]郭曉華.以人為本理念的中小學教師管理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