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弘萍
摘 要:根據(jù)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語文學科特點,根據(jù)“部編本”語文教材編寫的特點,本文著重從三個方面切入研究:一是從“小”端正書寫、二是從“小”提高口頭表達、三是從“小”拓展閱讀,三個方面分別從低、中高段闡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最終達到讓扎實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語文教材;改革;思考
少兒時期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從“小”處著眼,從小細節(jié)入手,利用“小”時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到了中、高年級,注意不斷發(fā)展,但常常還是外控的,仍需要教師及時提醒、督促。
一、從“小”端正書寫
(一)低段:樂在其中,端正寫字姿勢
在課堂中利用“小”時間練字:識字教學后趁熱大跌開始練字時間(五分鐘)。在練字過程中,筆者會播放一些優(yōu)美柔和的輕音樂,讓他們一邊寫字,一邊聽著音樂,心境開闊,注意力集中。筆者經(jīng)常性地示范坐姿,并進行形象化地講解,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要求:頭正、身正、臂張、足安,一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對寫字姿勢正確的學生進行鼓勵,以此強化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中高段:用心感受,熱愛漢字書寫
練字不僅僅是簡單技法的傳授,更應該帶領孩子去探尋漢字的根源及背后的文化,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欣賞漢字的美,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
設計“小活動”——漢字、書法小講堂,每周一講,安排在周三的大課間進行。四人小組合作收集相關資料,整理資料,制作ppt,小組長擔任主講人。為學生營造一個特具精神內(nèi)涵的文化學習氛圍,展現(xiàn)漢字、書法獨有的藝術形式和在歷史長河中的發(fā)展歷程,勢必會給學生的心靈帶來震撼。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又能增長學生的文化知識,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
二、從“小”提高口頭表達
(一)低段:喚醒說話欲望
利用“小”時間:課前三分鐘說話,筆者提前挖掘學生身邊潛在的語言資源,讓那些學生所熟識的內(nèi)容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如介紹我的好朋友、我做過的手工、我的家鄉(xiāng)等等,將其有機整合,合理運用,讓小組長抽取其中一個話題,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根據(jù)自己小組抽到的話題進行分配任務,組長每次派出一名小組成員進行說話,教師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他說出來的一切,不管是對是錯,慢慢地學生能過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自主思考能力也會提高,學生嘗到甜頭后也會有成就感,從而愛上說話,為低段寫話做好了鋪墊。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意識,喚醒說話欲望,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富含生命力與活力。
(二)中高段:樂于表達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學會表達與交流,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學時,利用“小”時間訓練學生語言運用的敏捷性和靈活性,選取一些特點明顯、易于模仿的精彩片段。如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課,課文內(nèi)容優(yōu)美,且句段結構相似,非常適合學生仿說。教學時,我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讓學生觀察句型,找出特點,模仿句子的寫法,以身邊的事物(水池里的魚、校園里的樹等)為對象寫一句話,給出說話的對象,降低了說話的難度,學生樂于表達,發(fā)言極其活躍。
三、從“小”拓展閱讀
(一)低段:充滿童趣,激發(fā)閱讀興趣
新教材第一單元入學教育中提出閱讀教育,設置“快樂閱讀吧”和“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把閱讀習慣提升到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要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習慣不能僅靠課堂上的課文閱讀指導,還要指導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
設計“小活動”——“小小讀書會”,建立圖書角,定期到圖書館借書來更新圖書角,也可以發(fā)動學生帶上自己喜愛的書籍與同學分享,增加圖書角書籍數(shù)量。平時鼓勵學生利用“小”時間閱讀書籍:早讀前、課間十分鐘,每個星期五下午開展“小小讀書會”十五分鐘,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舒適的閱讀氛圍,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喜愛上閱讀。
(二))中高段:交流閱讀,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中高階段的孩子,為了滿足大腦成長的需要,應該博學多才、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著,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才能讓孩子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fā)展能力。
設計“小實踐”——“讀書交流會”,研究表明,喜歡閱讀的孩子,詞匯量更豐富,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也會更高。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因此在閱讀之后,筆者搭建一個平臺——“讀書交流會”,鼓勵學生把近期自己看過的書籍推薦給同學,說出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這樣能增加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筆者認為每隔一周開展一次,每次發(fā)言人數(shù)不少于四人。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需要教師耐心、細心、認真指導、嚴格要求、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劉莉. 培養(yǎng)閱讀興趣要從小抓起[J]. 課外閱讀2012年第10期:17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