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和時代的逐漸進步,我國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當然在很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在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的變革,小學教育也不例外。小學科學的學習是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探究能力,而在小學教學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性活動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培養(yǎng)探究能力。而本文就主要圍繞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展開了研究,希望能夠促進小學生探究能力更好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學生的研究能力;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科學課程擔負著學生進行科學啟蒙的重任,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主要科目,它主要是通過探究讓學生發(fā)現學習中的樂趣。小學的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為主,探究不僅是學生學習科學這門科目的主要目標,同樣也是科學課程開展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小學科學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引導,給予學生充足的科學探究機會,讓學生自主、大膽的去探究自己想要的答案,去激發(fā)自身的探索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從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還需要教師不斷的探索方法,接下來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深入的研究。
1.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
小學科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極其緊密,這門學科的一個主要教學思路就是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出發(fā),大膽猜想,進而引發(fā)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探討。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探究,激發(fā)學生對事物的疑惑,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通過自我探究一步步解開疑惑。比如在講述“電磁鐵”這一課程時,我們身邊可取的材料有很多,離學生們上課最近的就是上課鈴聲,所以在上課開始之時,老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一些問題,即“聽到鈴聲時大家要開始準備上課,那大家是否知道鈴聲是怎么來的呢?”一開始就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深思,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埋下伏筆,同時還有利于將學生的思緒拉回到課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的自主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2.開拓探究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小學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人們總是很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當然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很重要,但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也很重要,因為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的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能力,還包括學生探究能力,自主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需要一味的講述,更好的方式就是給學生留下一些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擴展自己的思維方式,激發(fā)自己的探究能力。所以小學科學的教學更重要的是教學的過程,而不是教學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和能力的成長,而不是成績的高低。
比如在進行“電磁鐵”這一知識點講授時,教師就沒必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太多的知識,而是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在課堂上給學生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生活提出電磁鐵是怎樣制造的疑惑,然后教師再結合理論引導學生去感受身邊的自然事物,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時在課堂的尾聲可以進行一個頭腦風暴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大膽的提出疑惑,即”影響電磁鐵的因素有哪些“或者”電磁鐵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運用“等問題,然后老師做進一步的引導,幫助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過程尋求答案。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自主探究能力。
3.注重實驗過程,讓學生寓樂于探究
探究本就是小學科學教學的一種主要方式,它主要以開展實驗為主,通過實驗研究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科學知識。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社會的認知較少,所以對社會自然的好奇心會比其他階段的孩子更重一些,而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貪玩、好奇的特性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玩,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進行“電磁鐵”這一知識點的授課時,教師可以增加實驗的課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上課鈴聲的電磁鐵的制作方式,讓自己動手感受電磁鐵的原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將一些鐵釘用導線纏起來,然后接通電源靠近大頭針,這時大頭針就會被吸起來,然后切斷電源,大頭針又會掉下去。通過這樣一個親身感受的過程,讓學生真正的理解電磁鐵的工作原理,進而實現寓樂于探究,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化課外科學探究
在小學的科學教學中,大多數的自然事物都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小學科學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感受科學,探索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同時還需要更多的給學生科普一些教科書上沒有但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自然現象,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提出疑問,然后通過不斷的自主研究解答疑惑。一個新奇的事物、一個大膽的猜想、一次自主探究的過程都是小學生成長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5.結語
總之,科學探究不僅是小學科學教學的方式,同時也是科學學習的目標,所以,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征,聯(lián)系實際的自然情況展開準確、有效的教學,同時加強實驗教學,通過多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付向春;淺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天天愛科學(教學科研);2020(11);
[2]邱文麗;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2020(08);
作者簡介:劉妹(1990.5-),女,山東濱州人,本科,二級教師,濱州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福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