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曉虹
摘要:對于聾生來說,小學數(shù)學學習課堂是培養(yǎng)他們邏輯思維能力的最佳場所。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奮斗,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授課方式。通過這樣,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聾生;小學數(shù)學;積極性
前言:
數(shù)學是眾多學科中最基礎的一門學科。對于小學階段教學中的聾生來說,學習抽象和邏輯性較強的數(shù)學知識,不僅相比正常學生存在一定困難,同時也會使其產(chǎn)生畏懼心理,從而學習興趣下降,也就不會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之中。那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讓聾生快速的接受并且學習,這就需要小學數(shù)學教師共同思考,并通過不斷地加以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式,逐漸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積極參與性,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一、靈活使用教學工具
對于聾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聾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合理的使用教學工具。讓學生直接的感受數(shù)學的內涵,更易于學生理解。同時也能引發(fā)學生思考,逐漸的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第六冊《筆算乘法》這一節(jié)中,由于學生是初次接觸乘法,無法理解乘法的內涵與意義。為此教師便可以運用教學工具予以教學,讓學生逐漸從加法中轉入乘法。當然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教學工具的合理運用。比如,在引入的過程中,擺弄粉筆,先在一邊擺弄兩堆相同數(shù)量的粉筆,在另一邊擺弄一堆與剛才那一邊相同數(shù)量的粉筆。讓學生在教師擺弄的過程中,去體驗乘法的意義,以及乘法在生活中的實用性。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去運用更加簡便的乘法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通過這樣,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充分合理的運用教學工具去教學,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也能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學習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課程,在這一過程中設置合理的問題。所謂的設置問題,其實就是利用所設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設法用問題來讓學生主動的去預習新知識,用自己的理解去解決老師的問題。不僅能夠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還能夠避免教師引入陌生的知識導致學生不易接受。為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設置問題的方法,以教學內容為基本要素,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巧妙的運用設置問題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如上,學習《筆算乘法》這一節(jié)中,在講授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過程中,可以先拋出一些相關的問題,例如,“三十乘以十五等于多少?”,“三十乘以八等于多少?”。以此來引入本節(jié)課。做好鋪墊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實物來加強學生的認知。還像上面一樣,以粉筆為例。一盒粉筆有三十根,那么十五盒總共有多少根?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運用加法,將數(shù)量計算出來,另一組運用拆分,將兩位數(shù)乘以兩位數(shù)化為兩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來簡便的計算,最后對比兩組的結果。
對比結果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學習這節(jié)課的內容,講授學生課本中的豎式算法,講解豎式算法與拆分算法的區(qū)別。在講述的過程中,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哪一種方法更加便捷。在這個過程中設置問題,逐漸的讓學生去思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后,學生也能利用課后習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快感,通過這種設置問題的方式,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三、利用游戲教學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愉快的教學與學習是教學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學生貪玩活潑的特性,在課堂上利用游戲去教學。在游戲中學習,不僅可以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還更有利于學生去記憶新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減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感,另一方面還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學習“乘法口訣”時,教師可以分開去教授,找尋身邊相近的事物去便于學生記憶,而不是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死記硬背不僅效率不高,而且還不利于學生對學習感興趣。長期下來,學生會對學習產(chǎn)生排斥,另外,會逐漸拉大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更不利于教師教育教學。因此,教師應積極運用游戲教學,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就像在學習六的乘法時,教師可以引入水果石榴,六個石榴為一組,三組有多少個?或者讓學生扮演石榴,六人一組,玩貪吃蛇。讓學生在游戲中去體會乘法的意義。同時也增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感情。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的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教師在快樂中教學,可謂兩全其美。
四、利用輔助工具教學
在課后,同一種題型學生可以很迅速的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題型變換之后,學生往往會卡進題里,不會舉一反三。其原因就是,教師一味的帶領學生學習課本上的內容,統(tǒng)一式的教學模式和做題方式。長期以來,學生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模式,極其不利于學生去進步。其實知識就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的真理中提煉出來。將教學中所遇到的一些知識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接受,還更有利于學生去記憶。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也逐漸步入課堂,其與教師的教學工作相結合,極大的便利了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另外也讓學生看到了更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及千變萬化的題型。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相遇問題》這一節(jié)時,教師僅利用教材是很難講授抽象的實物問題,此時若加入多媒體教學進行相關的視頻展示,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讓學生更直觀的去感受問題是如何產(chǎn)生的。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而且還能夠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結:
聾生是這個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同樣也有受教育的權利。從聾生學習的整個階段來看,小學數(shù)學是其最重要的階段。因此,教師應該高度關注聾生的學習狀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建明.淺析聾校如何開展小學數(shù)學教學[J].魅力中國,2020,(16):23.
[2]尉紅.如何提高小學聽障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J].中外交流,2017,(26):254.
[3]李文慶.探究聾啞小學數(shù)學中段教學方法[J].中外交流,2016,(15):275.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 ?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