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要: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項新興課程,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被列入小學學校的課程體系之中的,教育目的是要逐步引導小學生掌握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是,每個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智能結構發(fā)育情況也存在差異,所以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要主動組織分層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異步發(fā)展,為學生取得學習進步做好充足準備。本文將從綜合劃分學生的層次結構、科學制定分層的教學任務、及時設計分層的學科作業(yè)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如何實施分層教學法。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法;實施策略
在傳統(tǒng)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領域,教師一般會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活動來組織學科輔導,目的是要在短期內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使其掌握各項信息技術操作技巧。但是,如果出現了拔苗助長的教學行為,那么不僅無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還會傷害學生的學習自信,難以真正優(yōu)化小學生的學習行為。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組織分層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行為,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探究中充分展現自己的智能優(yōu)勢,為學生的異步發(fā)展做準備,全力開發(fā)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埽粩鄡?yōu)化本學科的教學氛圍。
一、綜合劃分學生的層次結構
實施分層教學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將小學生劃分到各個層次結構之中,根據分層結果來組織分層指導教學活動。其中,劃分學生層次需要考慮多個因素,比如考試成績、課堂學習行為、學科創(chuàng)新行為等等,因為小學生的學習成長是一個復雜、多元的過程,單純的考試成績并不能綜合反饋小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全面觀察小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科中的自主學習表現及其所取得的學習效益,從而科學判斷學生層次。
由于信息技術教學比較直觀,需要小學生參與到豐富的動手實踐操作活動中,所以筆者會綜合分析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行為,結合具體的考試成績來劃分學生層次。第一層是指對信息技術了解不多,且動手操作行為低下,在學科考試中的成績低于班級平均水平的學生;第二層是指已經積累了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可以穩(wěn)扎穩(wěn)打地完成信息技術操作任務的學生;第三層是指具有良好創(chuàng)新意識,自主學習能力較好,考試成績也處于班級上游水平的學生。如此,便可為分層教學活動提供分層依據,也可讓小學生正視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水平,使其能夠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實現全面進步。
二、科學制定分層的教學任務
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學習目的,以及個人可能取得的學習進步,那么他們的學習行為會變得懶散、盲目,無法產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但是,如果小學生能夠準確判斷自己的現有認知水平,科學確定個人成長空間,那么也可在明確、清晰的學習任務驅動下實現自主學習。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科學設計層次化的教學任務,充分發(fā)揮教學任務的驅動作用,以便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探究活動中實現長遠發(fā)展。
就如在“設計編輯幻燈片”一課教學中,筆者就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差異設計了層次化的教學任務。針對第一層學生,筆者所設計的低難度學習任務為:熟悉PowerPoint軟件的打開、關閉等功能,初步掌握插入幻燈片的基本操作要點。針對第二層學生,筆者所設計的中等難度水平的學習任務為:掌握編輯幻燈片的方式方法,能夠給新的幻燈片設置背景。針對第三層學生,筆者所設計的高難度水平的學習任務為:不僅可以有效編輯幻燈片,還要積極體現自己的審美,自主調整幻燈片的構圖、圖文配合結構,能夠根據幻燈片的主題來設置背景。
三、及時設計分層的學科作業(yè)
在過去,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很少會設計課后作業(yè),少量的作業(yè)也并不會考慮生生差異,要求全體學生完成相同的課后作業(yè)。然而,既然小學生的智能水平不同,在課堂上的知識內化情況也存在差異,那么也應該設計差異性學科作業(yè),以便針對性地提升小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根據各層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情況來設計層次化的學科作業(yè),以便及時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就如在“電子表中存成績”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組織本班學生學習了在Excel軟件中輸入數據,利用有序簡單數列自主填充有效數據,調整表格行列的具體操作技巧,希望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待本課教學結束之后,筆者就設計了層次化的學科作業(yè):重復課堂操作行為,在Excel軟件中輸入真實數據,受眾群體是第一層學生,可使其及時鞏固知識記憶;能夠在Excel軟件中輸入個人成績表、班級學生成績表,及時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受眾群體是第二層學生;復習與歸納在Excel軟件中輸入數據、使用有序簡單數列填充功能補充數據以及調整表格行列的操作技巧,利用Excel軟件解決現實問題,自主調整數據表的構圖與編排結構,優(yōu)化數據表的數據效果,受眾群體是本班第三層學生。
總而言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組織分層教學指導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小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讓小學生取得學習進步。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利用分層教學法來組織差異性教學指導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進步與個體需求,從而切實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先進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屈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黑河教育,2017(08):79-80.
[2]林小玲.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4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