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成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但合作學習有時也遇到一些問題。文章從三個方面探討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合理分組,明確分工,是有效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驅動,是有效的合作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指導,科學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有效保障。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程;合作學習;小組合作;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7-0026-02
當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教師把時間還給了學生,把講臺還給了學生,合作學習成了課堂上的一大亮點,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教室熱鬧了起來。但要引領學生深度學習,深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思考,讓合作學習更加有效,更有品質。筆者結合日常教學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合作學習進行研究。
探索一:合理分組,明確分工
合理分組,明確分工,是有效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沒有合理的分組,就容易出現(xiàn)同一學習小組內相同類型的學生比較集中的現(xiàn)象。如果是強強聯(lián)手的小組,成員在學習上就能彼此促進,共同進步,但如果是弱弱聯(lián)合的小組,成員在學習上就難以從同伴身上很好地獲得幫助,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就大,若缺少足夠的合作學習時間,缺少教師耐心的指導,他們的合作學習往往就會失去價值。因此,學習小組應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佳,這樣有利于組內同伴互幫互助,小組之間你追我趕。
分組以后,教師還要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教師應與班主任一起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搭配組合,以使每個小組都有強、中、弱三個層次的學生。每個小組由4名到6名學生組成。學習能力強、有責任心、敢于擔當?shù)膶W生擔任小組長,協(xié)助教師管理好本小組合作學習的進程;文靜內秀不多話的學生當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本組內每一位同學的發(fā)言內容;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檢查員,負責檢查本小組同學自主學習、作業(yè)完成及合作討論時的遵守紀律情況。這樣能夠使小組內每一位學生都有事做,感受到自己在小組中存在的價值。教師每隔一段時間要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點評和總結,指出哪些行為值得保持,哪些行為需要改進,并且對小組內部分工進行適當調整。這樣優(yōu)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發(fā)揮,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因此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更高。
探索二: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驅動
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驅動,是有效的合作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的本質是讓學生通過相互協(xié)商,共同分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要讓組內所有成員都參與到學習中去,這對合作學習的內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道德與法治學科強調回歸生活,聯(lián)系生活,教師必須選取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素材,把教材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因為真實的情境能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有了真實的教學情境,教師還要結合此情境設置有價值的開放性的問題,來撬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通過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展示交流,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促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平時課堂上學生思考與討論的問題,往往都是教師設計的,但是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否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呢?筆者認為未必,尤其是在一個各學習層次學生都有的五十多人的班級里,更是不可能。教育的底線之一是“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只適合一部分學生,那么對其他學生來講,這個問題就失去了意義。筆者曾嘗試把設計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初三復習“面對誘惑學會說‘不”專題時,筆者結合學生提供的真實案例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小剛受表哥影響,上中學時學會了吸煙,他認為這是男子漢的風度。有一次,他看見表哥把一些白色粉末狀的東西放進香煙里,吸后瞇起眼睛,得意洋洋。表哥說這是海洛因,吸一口很舒服。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吸了第一口,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結果吸低了成績,吸壞了身體,吸光了財產,最后吸進了犯罪的深淵?!苯酉聛?,筆者要求每一個學生結合這段材料和本節(jié)課復習的內容,設計幾個問題,并給出解答問題的答案和觀點,然后把自己設計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分享,每個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組員的問題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最有價值的問題,最后全班進行交流展示。這個環(huán)節(jié),贏得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
學生自己設計問題、思考問題、分享問題、展示問題的合作學習方式,大大增強了課堂的開放性、靈動性和生成性,提高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堂課上只要有一次或兩次能讓全體學生真正“動”起來的小組合作學習機會,長期堅持下去,定會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讓他們獲得深入學習的成就與價值。
探索三:加強指導,科學評價
加強指導,科學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有效保障。合理有效的指導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絕不能放任不管,該怎么預習、怎么思考、怎么討論、怎么記錄、如何展示,教師都需要進行適當?shù)闹笇АW生進行合作討論時,教師應認真細致地觀察每個小組的合作情況,對學習態(tài)度欠佳或不愿參與合作交流或鋒芒畢露不愿聽取他人意見的學生更應密切關注,并給予友情提醒。有效的指導有利于促進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進而加以改進,使自己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評價具有導向作用,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得怎樣、如何改進,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評價。有些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只有“好”“不錯”“真棒”之類干巴巴的語言,這樣的評價無法深入學生內心,激發(fā)不出他們合作學習的成就感,讓他們感覺學習索然寡味。筆者認為,為了激發(fā)學習小組內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采用不同的評分標準。比如,同一個問題,優(yōu)等生回答得2分,中等生回答得4分,學困生回答得6分。這樣每個小組為了多得分就會先讓學困生回答問題,甚至優(yōu)等生和中等生還會盡量幫助學困生,只有學困生確實無法回答時,中等生、優(yōu)等生才回答。這樣的評價方式能讓學困生得到更多鍛煉與展示的機會,也能營造互幫互助的學習氣氛。
小組合作學習既要評價集體,也要評價個人,使個人感覺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每個月月底,教師可以根據集體積分和個人積分情況,評選出當月最佳學習小組和最具風采個人,并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如可以為他們拍照留影并把照片貼在教室榮譽墻上,可以獎一本筆記本或一本他們喜愛的書,也可以滿足他們每人提出的小心愿。筆者曾滿足過一個學生的心愿:到老師家里參觀做客,和老師共同生活一天。這樣的評價避免了以單一的知識性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帶來的弊端,能把學生牢牢吸引到學習過程之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獲得學習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總之,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合作學習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師積極思考,并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要以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引教學行為,重視合理分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科學評價,促使合作學習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以引領學生深度學習,深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課堂革命[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
[2]孫邑,向穎.多元評價視域小組合作教學的行動敘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04).
[3]姚金鳳.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與注意事項[J].教書育人,2018(14).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Shen Lihong
(Nengren Middle School, Haimen City, Jiangsu Province, Haimen 226100, China)
Abstr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has become a bright spot in the reform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teaching, but sometimes cooperative learning has encountered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from three aspects. Reasonable grouping and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are the preconditions of effe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ng situation and problem driving are the important links of effe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engthening guidance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are the effective guarantee for the smooth progress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Key words: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cooperati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重點資助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誠·明課堂構建的實踐研究”(批準號:E-a/2018/07)的子課題“積極心理學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影響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沈莉紅(1973-),女,江蘇海門人,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