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摘要】長久以來,初中歷史教學在初中教學中位于邊緣地帶,教師的教學往往以考試內(nèi)容為主,過于重視知識和技能,忽略了學生情感和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而歷史作為人文類學科,是學生了解本國歷史、培養(yǎng)民族感情的重要學科,歷史教材貫穿古今中外上下幾千年的時間,有許許多多的歷史素材,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絕不應僅僅止步于考點的傳授,所以,歷史課堂一定要注重情感教學。
【關(guān)鍵詞】歷史教學 情感教學 情感策略 教學策略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初中歷史教學而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有著更重要的意義,歷史教育與情感教育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教學中,合適的教學手段能將情感教育滲透入課堂,學生定能受其感染,與課程內(nèi)容完美融合的情感教育,對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具有不可比擬的推動作用。但是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對于情感教學不夠重視,自己的理解也不到位,這是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一大缺陷。
一、現(xiàn)狀分析
1.歷史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不只是學生,很多任課教師,都認為初中歷史很簡單,只需要記和背,因此,學生往往把歷史課程作為在其它主要課程之后的放松時間。而教師在上課時,也存在照本宣科的情況,著重強調(diào)考點和知識點,缺乏課外知識的拓展,更缺乏對其中所蘊含情感因素的分析,教學目的僅僅在于提高學生的考試通過率,這是初中歷史教學面臨的很大一個問題。
2.教師的觀念與方法存在問題
由于教學課時不夠、教學任務重等原因,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時往往采取比較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注重知識點的聯(lián)合串講,甚至有時上完幾課時的內(nèi)容,連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沒有,自然就不會花費時間去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在這樣快節(jié)奏的教學方式之下,若是有些學習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跟不上課程,就很容易落下,進而導致學生之間成績差異的擴大。
3.個別教師缺乏情感教學意識
教師在情感教育中發(fā)揮主導作用,一個沒有情感教育的歷史課堂,是一個不完整的課堂,但很多教師做不到這一點,缺乏進行情感教學的意識,這是導致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缺失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情感教學在歷史課堂中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存在于初中歷史教學目標之中,且不應被忽略、無視,它值得被重視,在教授知識時,傳遞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是每一位歷史教師的責任。
從歷史中吸取經(jīng)驗、體會情感,感受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體會的宏大,對于中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和內(nèi)心情感的豐富,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對教師而言,若能在教學中融入良好的情感教育,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
在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習中外歷史,有利于學生情感和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都說讀史讓人變得明智,學習古今歷史,擴展宏觀視野,將思維立在歷史的高度上,更能明辨是非。
三、實施情感教育的教學策略
1.更新教學方法與理念
教師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傳遞給學生更多的能量,所以教師在平常時,應該積極吸收新興的教學理念,開發(fā)擁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方法,作為自己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武器。具體方式有閱讀期刊、參加學校和校外組織的教研活動、尋找新鮮的歷史教學資源,盡量找一些不常被使用的影像資料、文物圖片,等等,以此為基礎(chǔ),讓課堂充滿新鮮感,通過這些創(chuàng)新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如八年級《抗日戰(zhàn)爭》一課,就可以采用最新發(fā)現(xiàn)的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一些資料,以及幸存老人的一些采訪,讓學生了解到抗日戰(zhàn)爭對我們國家和民眾造成的巨大傷害,培育學生的民族情感,樹立珍愛生命、遠離戰(zhàn)爭的意識。
2.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情感教育是教師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情感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教師的作用很重要,學生也不容忽視,由于接受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必須要讓學生有參與感,教師可在這堂課上完知識布置下一堂課的預習,讓學生準備一些相關(guān)的歷史材料,在課堂上就自己找到的材料進行介紹,師生間開展互動,當學生去主動了解事件背后的知識之后,定能對教材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如《鴉片戰(zhàn)爭》那一課,可讓學生收集一些吸食鴉片者的圖片,讓他們看到吸毒者可怕的外表,才能意識到毒品對人的危害。
3.采用多媒體技術(shù)
多媒體技術(shù)的運用,大大豐富了現(xiàn)代教學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而且歷史課程在課堂上帶給學生的,都是過去的發(fā)生的事情,僅僅依靠文字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shù),通過放映圖片與視頻文件,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去一一感受文明的燦爛、戰(zhàn)爭的殘酷,與歷史知識產(chǎn)生情感共鳴,情感教育便潛移默化深入人心了。例如學習《戊戌變法》時,便可播放相關(guān)視頻,向?qū)W生展示維新人士為救國救民所做的種種努力,譚嗣同等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喚醒國民,運動雖然失敗了,但他們的壯舉永遠被人銘記。課堂中讓學生說出感悟,以此激發(fā)愛國之情。
四、實施情感教學的方式
1.激發(fā)學生情感
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是情感教育的首要任務,初中學生的情感世界不夠豐富立體,這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激發(fā),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并加以合理利用。也可通過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去探究其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從而營造一個有意義的課堂。比如,學習中國近代史上一系列被侵略的事件時,教師可向?qū)W生拋出問題。為什么西方國家要侵略中國?自稱天朝上國的清朝為何無力反抗?通過提問引導思路,在一起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展示給學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將史實與具體的經(jīng)驗教訓結(jié)合在一起,以史為鑒,以歷史視角,解決現(xiàn)實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情感
初中歷史應不僅僅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歷史,還應體會其中情感。所以,在課堂教學時,不要忘記學生所處的中心地位,將枯燥的歷史知識變換形式,變得生動活潑,學生才容易吸收進入,教學內(nèi)容與生動的語言、眼神、必要的肢體動作的結(jié)合是有必要的,生動有趣的課程,才能達到效果。如想用抗日戰(zhàn)爭來弘揚愛國情感,那么老師首先由要充滿愛國情懷,才能將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講解紅軍長征時,語言感情要有變化,以顯示紅軍長征過程中的艱難困苦,學生才能有所觸動,知道現(xiàn)代中國是無數(shù)人拋頭顱灑熱血才成就的。如此方式,學生不僅了解到我國近代歷程的艱辛,還從中吸取了愛國情感的養(yǎng)分。
3.加深學生情感
情感教育和知識教育一樣,也因鞏固和加強,這時可采用虛擬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扮演真實歷史人物,感知其所思所想。如講解戊戌變法的內(nèi)容,可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戊戌六君子,當對人物有所揣摩之后,所看到的,便不再是課本上一個愛國的符號,而是那個時代一個活生生的青年,為了國家與人民,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此種方式,一定能讓學生對愛國情感有更深刻的領(lǐng)會。新的課標格外注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因此,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此目標作為教學目標之一。
五、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歷史知識的學習,必然離不開情感教育,盡管初中歷史并不要求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入的分析,只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歷史知識點,但教師在教學中,還是應該將情感教育與人文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將人文關(guān)懷融入歷史教學之中,這對于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豐富學生的情感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都十分有益。
參考文獻:
[1]林娟.情感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9,(16):88.
[2]劉仁保.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方法[J].華夏教師,2019,(05):61.
[3]詹耀強.情感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的實施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