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琰
摘 要:“個性化閱讀”就是指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個體研讀“為重點,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目標,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循著自己的思路,去獲得自己獨有的感受和體驗,同時在教師評、學生互評、自評等個性化的評價過程中完成的一種閱讀實踐過程。
關鍵詞:以生為粞;探究學習;課外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 把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放在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閱讀教學的建議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顯然,《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目標和閱讀教學建議是以發(fā)展學生個性為出發(fā)點與歸宿點,倡導語文閱讀教學走個性化閱讀教學之路的。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個性化閱讀得到有效實施呢?我認為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和諧,讓每位學生在愉悅中學習
(一)關愛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教師的最終任務就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把愛滲透在課堂教學的角角落落,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要讓每位學生都感到老師在關注我、老師很在乎我的感覺。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提高,他們對學習就會充滿自信。
(二)尊重學生,肯定學生對權威角色的挑戰(zhàn)意識
教師要放下以往權威的架子,遺棄那種古老的唯師獨尊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是引導者,又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因此,教師要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另外,在學習過程中要敢于接受學生的挑戰(zhàn),并能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敢說愛說的好習慣。如果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偏離,教師及時幫他糾正,促進他個性的發(fā)展。
二、教師的主導性是正確的個性化閱讀的保證
(一)引導“研”讀,培養(yǎng)學生互動的探究學習
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師放棄對于閱讀活動的主導作用,其實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提煉出有價值的探究專題,引導學生主動去發(fā)現、去探索、去研究,才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例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我摒棄了以往逐段講讀、層層設問的教學方式,著力引導學生緊緊抓住“忐忑不安”一詞,讓學生通覽全文,自主讀書,探究閱讀,看看課文哪些內容讓你感到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這種探究性的閱讀極大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潛心讀書,仔細探究,邊讀邊標出有關語句;積極討論,大膽交流,爭先恐后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體會著發(fā)現者的愉悅。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在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是發(fā)現者,探索者、這將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
(二)注重多讀,引導感悟
引導學生感悟是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學生原有生活積累與現時感悟的沖突,激活思維,形成獨特感覺。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多讀,從讀中理解,從讀中感悟。例如,在教學《將相和》一文時,教學伊始,我出示了廉頗的一段話“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先讓學生自讀體會廉頗說這句話時帶著什么樣的感情,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學生自讀后體會到第一句用驕傲的語氣讀,第二句用妒忌的語氣讀,第三句用不服氣的語氣讀。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問學生:“藺相如立功,藺相如僅僅是靠一張嘴嗎?”“那么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說出了哪些話,請 快速讀課文,用――畫出藺相如的語言來,讀一讀體會體會,讓我們用事實來說服廉頗,讓他改變對藺相如的錯誤認識。”于是,學生們動手在文中找出藺相如的語言,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最后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已錯了,從而負荊請罪。“藺相如立功,藺相如僅僅是靠一張嘴嗎?”是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極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情感,讀中沉淀閱讀的方法。難怪張?zhí)锶粝壬鸀槭裁凑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是讀。”我想,道理就在這里。把時間花在指導學生讀書上值得。
三、課內閱讀向課外延伸是個性化閱讀永不枯竭的動力
個性化閱讀是建立在學生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的。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特別強調對課本上文章的精講精讀,結果是學生的閱讀視野狹窄,對閱讀失去激情。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課外,引向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有益的書和各種報刊雜志,鼓勵學生在網上閱讀,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提高語文的素養(yǎng)。
我中途接了一個五年級的班,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發(fā)現這個班孩子的閱讀面很窄,沒看過幾本課外書,所謂的課外書無非就是幾本作文書、教輔書籍。為了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面,我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開展了每月一本的班級讀書會。每月指定孩子購買一本課外書,一個學期下來,我們班的孩子共買了《窗邊的小豆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網》《草房子》。每個月讓孩子閱讀一本書,在月末召開讀書會,一同分享讀書心得。在這個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氛圍的營造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思維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課堂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有深度了,語文的素養(yǎng)也在隨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