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夢倩
摘 要:問題導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創(chuàng)造很大的自主學習空間,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應用問題導學進行語文教學,教師要合理設計導學問題,合理指導學生自學,并注重檢驗、討論和總結。
關鍵詞:問題導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0-0074-02
問題導學作為一種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對語文閱讀教學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推行,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落后于時代需要。而問題導學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所以受到語文教師的青睞。本文對問題導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進行探討。
一、問題導學的內涵與作用
所謂問題導學,就是以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先設計具體的閱讀問題,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問題進行自主閱讀,之后檢驗學生的自學效果,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對課文進行梳理,加深學生理解和認知。問題導學不僅實施起來容易,還可以發(fā)揮多方面的積極作用。第一,可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以生為本的理念,指出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問題導學以學生自學為主,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二,實現(xiàn)教師角色轉變,有助于開展針對性教學。在問題導學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能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第三,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導學的實施,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積累閱讀經(jīng)驗和技巧,并且對這些經(jīng)驗和技巧進行實踐。長期堅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不斷提高。
二、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問題導學的誤區(qū)
問題導學雖然得到了廣泛的實踐和應用,但從具體的教學效果來看,卻不盡如人意。筆者發(fā)現(xiàn)在運用問題導學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降低了問題導學的實際效果。具體來說,這些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導學問題設計不合理。要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要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而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在導學問題的設計上,存在不合理的現(xiàn)象。部分教師問題設計的難度不合理,數(shù)量不適宜,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第二,疏于指導,過度放縱。問題導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關注和指導,幫助學生克服自學過程中的一些困難。然而,個別教師對此認識不足,在學生自學過程中疏于指導,過度放縱學生,導致個別學生并未認真學習,降低了教學效果。第三,缺少總結討論。問題導學需要學生有效地進行討論交流,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強化理解記憶。然而,個別教師忽略這方面的工作,未能深入內在本質。
三、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問題導學的策略
實施問題導學,教師要對當前的一些誤區(qū)形成清楚認識,通過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將問題導學有效融入到語文閱讀教學之中。
1.合理設計導學問題
要將問題導學更好地融入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就要合理設計導學問題,為閱讀教學的開展做鋪墊。要設計合理的導學問題,需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由易到難。導學問題的設計應該呈現(xiàn)出一定的難度和梯度。簡單來說,就是從容易的問題到困難的問題,逐漸提高問題難度,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閱讀不斷深入。例如,在教學《三顧茅廬》一文時,教師設計的簡單問題可以是:誰去三請諸葛亮?為什么要請諸葛亮?設計的有難度的問題可以是:三請諸葛亮表現(xiàn)了劉備的什么品質?關羽、張飛為何愿意跟著劉備三次前往拜訪諸葛亮?第二,數(shù)量適宜。問題過多,學生解答不完;問題過少,又不能起到良好的導學作用。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導學問題的數(shù)量,控制在8個~12個為宜,同時可以再拓展設計3個~5個問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第三,緊貼課文內容。在設計導學問題的時候,要緊緊貼合課文內容,設計的問題要從課文中得到體現(xiàn),不能脫離課文,否則會影響學生自學效果。
2.合理指導學生自學
在設計導學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將其編制為一張問題清單,在課堂上將問題清單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清單上的問題,展開自主閱讀。在學生自主閱讀的時候,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狀況進行觀察,對于出現(xiàn)障礙的學生,合理給予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閱讀任務。具體來說,對于基礎水平薄弱的學生,教師在對他們進行指導時,可以細致一點,引導他們對問題進行分析,給他們指明思考的方向。而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在指導時給學生以啟發(fā)即可,讓學生自主思考。例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時,由于課文是節(jié)選,前因后果沒有交代,因此會導致學生一開始就會出現(xiàn)問題。課文開篇寫道:“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fā)配滄州?!睂W生會產(chǎn)生疑惑:林沖是誰?高太尉是誰?林沖為什么會被陷害?對此,教師可對林沖被陷害的過程進行講述,讓學生了解故事發(fā)生的起因。再往后繼續(xù)閱讀,學生可能還會產(chǎn)生其他的疑惑,教師應該適時對學生進行指導,解決學生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阻礙,確保學生可以在導學問題的驅動下,完成自主閱讀。
3.注重檢驗、討論和總結
在學生按照問題清單完成自主閱讀后,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問題清單搜集起來,看一看學生對相關問題的回答,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與此同時,要開展討論活動,從導學問題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實現(xiàn)思維上的碰撞。等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可根據(jù)掌握到的情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并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對課文的整體脈絡結構進行梳理,將相關的知識點呈現(xiàn)到思維導圖上,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讓學生對照這個知識框架,反思自身在課文理解上存在的問題。比如,對于上文提到的《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在學生完成自主閱讀后,教師可設計一些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自學成果進行檢驗,可從林沖、洪教頭這些不同的角色出發(fā),構建相應的思考情境,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然后可以設計一些討論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對課文的整體脈絡進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
總之,問題導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創(chuàng)造很大的自主學習空間,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應用問題導學進行語文教學,教師要合理設計導學問題,合理指導學生自學,并注重檢驗、討論和總結,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衛(wèi)洪.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導學法[J].內蒙古教育,2019(23).
[2]尹燕霞.問題導學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J].教書育人,2019(16).
[3]姜婧.走進問題導學構建自主課堂[J].教書育人,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