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是一個人學習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習數學的高難階段。因此,授課教師應重視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在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以講解理論知識為主,缺少數學文化的滲透,難免會讓學生感到無聊、枯燥。隨著教育體制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成為優(yōu)化高中數學教學的方向。因此,本文主要闡述在高中課堂上滲透數學文化的方法,希望其對高中數學教學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中? 數學文化?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1-0102-01
數學文化內涵很廣泛,既包括數學方法、思想等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又包括數學在發(fā)展過程中和其他學科產生的人文關系。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滲透數學文化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公式的印象。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消除對高中數學的畏懼心理,最終有利于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一、將理論背后的故事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要想打破傳統(tǒng)高中數學課堂只講理論知識的局限,需要授課教師改變教學方法,不斷將數學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每一個數學公式都有其產生的時間、地點和創(chuàng)造它的數學家,這背后也定會包含有關數學文化的故事。授課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課堂講授時,應將與公式有關的故事分享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可以理解公式的來源和各個組成部分,還能夠感受數學家的高超智慧和他們縝密的邏輯思維。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并營造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最終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感受快樂,從而達到提高其數學素養(yǎng)的目的。如在學習極坐標系時,教師可以將愛情方程的傳說穿插在教學中。首先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指路問題,引入極坐標系的相關概念,然后在讓學生練習在極坐標系中描點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取符合方程r=a(1-sinθ)的并且便于標識的特殊點(給常數a一個確定的值,令a=1時)如(1,0)、(1,2π)當這些點被準確地描在事先準備好坐標紙上時,教師乘勢引導學生用光滑的曲線將其連接起來,發(fā)現了一個完美的心形。此時再將極坐標系的創(chuàng)始人笛卡爾與瑞典公主克里斯蒂娜凄美的愛情傳說娓娓道來,讓學生認識愛情方程。這種小故事的插入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的印象,還在無形中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探索的熱情。
二、運用幾何圖形的美吸引學生關注
數學是奇特的,數學也是美妙的,數學的美好需要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去發(fā)掘和體驗。高中數學中不論是立體幾何還是解析幾何都是非常有趣的,但是學生們由于畏懼數學往往忽略了數學幾何中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知識中蘊含的美的元素,消除他們心中的畏懼,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1]。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以欣賞美的狀態(tài)進行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高中數學的興趣,還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眼界和思維。如在學習立體幾何中的《三視圖》一節(jié),授課教師可引導學生們通過已知的三視圖還原圖形的原貌,在作圖的過程中充分應用圖形的對稱性。學生在進行還原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領略立體幾何圖形的奇特和趣味性,還能夠通過這個方式鍛煉自身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方向感。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授課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欣賞幾何圖形的美不僅能夠引起學生對數學的關注,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圖形審美能力和數學文化素養(yǎng),最終有利于素質教育。
三、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學習數學不僅要學會解決數學問題,更重要的是學習數學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高中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階段。在進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時,授課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總結。每隔一段時間,授課教師應通過回顧知識點的形式帶領學生對數學方法進行總結和溫習。如數形結合、函數方程等數學方法在高中數學中是很常見也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在將其滲透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以這樣的方式滲透數學文化不僅有利于歸納和總結數學思想方法,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如在處理習題:已知x,y滿足=1,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遇到此類題目學生一開始都會覺得無從下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原問題轉化為:在橢圓=1上求一點,使得目標函數z=y-x的值最大或最小。這樣學生很快會借助解二元一次不等式時獲取的學習經驗,想到目標函數中z的幾何意義為直線z=y-x在y軸上的截距,求z的最值,就是求直線與橢圓相交時直線截距的最值。從而把問題未知的問題化歸為熟悉的情景,再充分利用數形結合思想,使問題得以解決。通過對此類問題的講解培養(yǎng)逐步培養(yǎng)其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
四、倡導學生課下閱讀有關數學史的書籍
數學文化是悠久的,有其自身形成和發(fā)展的軌跡。為了更好的學習數學,授課教師應引導學生課下閱讀有關數學史的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的了解,同時可以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為了降低閱讀數學史的難度,授課教師應引導學生以中國數學史書為主,主要包括數學家生平、數學故事、數學名著等。在課堂上,授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自主發(fā)言分享從書上了解的數學小故事。雖然高中階段學生的課余時間不多,但是可以通過讀數學史放松心情、開拓視野。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文化素質。如《神奇的數學》和《數學演繹》兩本書,學生可以在周末閑暇時閱讀。《神奇的數學》這本書語言生動活潑,有利于激發(fā)高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數學演繹》這本書,學生可以了解十進制和二進制的小故事還可以了解三次方程的演繹過程。
五、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學習的目的在于掌握本領,最終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生活中數學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因此,授課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時不僅要在課堂上引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在學習《獨立性檢驗原理及其初步應用》時,教師可從與學生息息相關的近視問題入手,通過探究近視與性別的關系,讓學生體驗從具體的實際問題出發(fā),研究兩個分類變量的過程與方法,同時也讓學生掌握統(tǒng)計分析的基本步驟,引導學生們善于觀察生活,善于應用所學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通過這種方式滲透數學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理論的能力。
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成為數學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因此,授課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將數學文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柏銀花,程光宇.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教育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3):33.
作者簡介:
張玉婷(1985.11-),女,甘肅武威人,漢族,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