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璐宇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過問題引領,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課堂的參與興趣,并以小學數(shù)學《收玉米》一課為例,提出了一些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供參考。在當代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問題引領的方式是指教師通過設問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步探究知識并掌握知識,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借助問題的形式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強化。
【關鍵詞】問題引領;參與興趣;小學數(shù)學
當代小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科目時,無法完全掌握教材知識是常見的教學問題之一,一方面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教師對課堂的設計也存在缺憾,導致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習興趣并不高,學習狀態(tài)未能達到理想的標準,長此以往,必然引發(fā)更為嚴峻的教學問題。對此,教師可通過設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加以層次化的引導,鼓勵學生勇敢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提升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
一、《收玉米》一課的教學目標及難點分析
在北師大版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收玉米》一課中,教師應先設計合理的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方向加以引領。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可分為以下三點:其一,學生應能在教師所提出的具體問題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進一步體會到加減法的意義。其二,學生在課程結束以后要能夠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其三,學生在課程結束以后應學會用豎式來進行減法運算。以上三點是《收玉米》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從本課的知識內容方面分析,課堂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在于如何讓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且要使學生理解其中的算理,能夠獨立完成計算,得出正確的答案。通過如上的分析可知,利用導問法來引導學生學習計算知識更為有效,并且設置教學問題的方式,能夠對學生形成層次化引領的作用,教師還可在課堂中融入其他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參與課堂數(shù)學中享受更多的學習樂趣,實現(xiàn)“玩”中有“學”,真正有所收獲。
二、《收玉米》一課的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chuàng)設情景法與問題引領法聯(lián)用
在明確《收玉米》一課的知識內容以后,教師可從課程的引導方式進行調整,帶給學生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如在課程開始之初,教師可以用輕松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星期天就要來了,淘氣小朋友和笑笑小朋友要去幫農(nóng)民叔叔收玉米啦,我們也一起去看一看,好嗎?”一年級的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對事物的求知欲望也比較強,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學生對該課的學習欲望會更高,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引下,學生的注意力會有所提升,此時教師就可以在板書中引出課題《收玉米》,為下一步教學做準備。在課堂的引導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器材,將課件投放于大屏幕中,穿插一些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加迅速的進入到學習情境中,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促使學生更加專注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閱讀教材與發(fā)現(xiàn)問題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閱讀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依據(jù),也是學生復習時的工具,故在情景的引導之下,教師應帶領學生充分的閱讀教材。當然,教師也可以將教材的內容制作成課件,充分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情境的優(yōu)勢,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階段性地提出已經(jīng)設計好的問題,如,“通過仔細的觀察以后,你從圖中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呢?”“從你發(fā)現(xiàn)的這些信息中,你能夠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這些問題是用來引導學生進行提問的,而并非教師所提問題的重點。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讓學生從質疑中學會解疑,才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當學生提出問題以后,教師應予以適當?shù)墓膭睿⒆寣W生們“一問一答”的形式引導學生的思路,進而為提出后續(xù)的教學問題做鋪墊。
(三)提出問題與合作交流
在學生提問環(huán)節(jié)結束以后,教師可提出已經(jīng)設計好的教學問題,如,“聽了同學們的問題以后,老師也有一個問題想要考考大家,你們知道淘氣小朋友比笑笑小朋友多收了多少個玉米嗎?”這時學生們的回答是各不相同的,那么教師就可據(jù)此引出知識點教學,首先教師可鼓勵學生用小棒或者計算器來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看,各種各樣的方法都應用其中,這時教師可做出總結,提出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也就是算式計算的方法。學生在研究以后會像“游戲中”一樣,被教師的想法所吸引,認真聆聽教師的講解,教師就可將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減法算式(不退位)的相關知識展示出來,帶領學生參與到知識探究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專注度,將算式的計算過程在黑板上演示出來。
(四)課堂知識總結與練習
教師在當堂示范以后,要對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如寫豎式時,數(shù)位要對齊,應由右到左、先從個位上的數(shù)字開始計算。之后再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獨立進行計算,并檢查學生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計算過程是否準確,在課堂中進行匯報交流。為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教師可準備相應類型的習題,讓學生訓練計算能力,多次練習豎式計算的方法,如本節(jié)課課后的57頁2、3題;58頁第3題,需要學生獨立計算,教師進行批閱,以檢查學生的練習水平。問題引導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增添了更多的樂趣,在《收玉米》一課的學習中,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的豎式計算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把握教學進度,將“教學”與“練習”結合起來,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shù)學《收玉米》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切合時宜的引入相關教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對學生的學習形成指引,促進“學”與“思”的結合。更為重要的是,當代素質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興趣,構建更富有內涵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盛云.關于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69.
[2]米曉政.淺談小學數(shù)學“問題導學”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4(05):86.
[3]喬自源.小學數(shù)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實施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