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以生為本成為教師日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理念,以生為本理念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初中物理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物理教師應該重視以生為本理念的貫徹落實進而打造高效物理課堂。
關鍵詞:以生為本;初中物理;理想課堂;構建策略
生本教育理念在物理中的應用,要求物理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用正確的教師觀、教學觀、學生觀充實教學課堂。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感受到物理學習的快樂,從而促進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融入物理課堂中,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進課堂參與
在新的教育時期,情境教學法能夠為學生融入課堂,促進師生互動提供平臺,學生們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中理解物理問題,提升物理能力。物理課堂也因充滿活力的教學情境而充滿快樂和愉悅,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思維參與
物理是一門抽象性極強的學科,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思考都以學生的思維為基礎。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實施以生為本理念,應該立足于教學內容,巧妙的設置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們在有趣的問題情境中感知物理問題,提升思考興趣,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思維能力。另外,通過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促進學生加深知識記憶,提高物理能力。
例如:在《光的折射》這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部分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以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有一年暑假,調皮的小剛非常想吃魚,于是他拿著魚叉去河邊叉魚,小剛遠遠地就看到了一條條的魚向自己靠近,這時小剛將自己的叉子直沖魚插了過去,但是很遺憾,小剛并沒有如愿插到魚。同學們,如果你是小剛,你會拿著魚叉直沖魚插過去嗎?你知道小剛為什么沒有插到魚嗎?通過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物理思維,這時學生們便會思考,有可能是小剛的眼睛花了,有可能是魚叉太軟,有可能是魚太過敏捷,游的很快,還有可能是河水太渾濁,影響了小剛的判斷,在認知沖突中激起了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有助于促進學生們的課堂融入,當學生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融入物理課堂中,他們的注意力將會更加集中,有利于實現物理課堂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
(二)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提升課堂效果
初中生雖然已經是青少年,但是故事這一教學元素是任何一個年齡段都喜歡的,在物理課堂中,如果教師只是給學生講授專業(yè)的物理知識,便不能引起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刺激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課堂教學質量也不會很理想。因此教師應該在物理教學中融入故事情境,在故事的情境中擴展學生的物理知識面,并且通過故事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同時隨著故事的課堂融入,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
例如:在有關牛頓的物理知識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牛頓的故事,年紀很小的牛頓,有一天在蘋果樹底下睡著了,突然有一顆小小的蘋果,砸到他的頭上,這時小牛頓被砸醒了,但是他的小腦袋靈機一動,為什么這個蘋果會往地上掉?而不是升到天上?經過小牛頓的反思思考,積極探索,他善于發(fā)現,善于探究,終于產生了影響后世的萬有引力定律。通過故事的講解,讓學生們受到牛頓探索精神的啟發(fā),能夠以物理學家的故事為學生們樹立榜樣,更能用形式多樣的故事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們的情感需求和知識需要。
二、 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主體
以生為本理念強調學生課堂主體性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因此,物理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擺脫單純的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摒棄課堂上單調無趣的知識傳授模式,要利用新時代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優(yōu)化教學課堂,轉變教學觀念,精確自己的教學定位,自己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進步的引領者和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思考的主人,發(fā)展的主人。教師還要在課堂上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fā)揮,促進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練習中,能夠提高個人能力,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例如:在《靜電現象》這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進行自主預習,在新課講授中,教師可以實施小先生制的授課模式,任意選派一名學生,讓其以教師的教課形式在課堂上講授本課內容,當這位學生講完之后,再讓其他學生做補充,最后教師做課堂的總結。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并給予學生課堂中的發(fā)言權,更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中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可以作為知識點的擴充和課堂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另外,當學生們講完之后,教師要對學生加以肯定和鼓勵,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切實提升學生的自主預習效果,當學生們從單純的聽課變?yōu)檎驹谥v臺上講課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三、 與信息技術整合,培養(yǎng)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生本理念的影響下,為了實現學生積極的課堂融入,教師必須要以趣味性的因素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夠為課堂融入更多的趣味性、生動性、時代性的教學元素,當課堂上除了簡單的文字,又增添了圖片、音頻、視頻等視聽資料時,課堂教學氣氛便被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激活。另外,信息化教學具有直觀演示、圖文并茂的教學優(yōu)勢,能夠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yōu)橹庇^的圖片文字,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在信息化教學中增強學生物理學習的信心和自豪感,真正實現學生物理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杠桿》這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微課視頻,視頻的內容為杠桿的運動原理,微課視頻為課堂增添了活力,通過視頻的展示,促進學生直觀的了解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理解,并能夠將靜態(tài)的物理教材文本變?yōu)槔L聲繪色的短視頻,有助于最大限度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又如:在《信息的傳遞》這一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視頻播放人與人之間信息傳遞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也將枯燥死板的物理知識通過視頻短片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四、 教學生活化,促進知識理解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需要物理知識來解釋,為了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積極地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用生活中的事例和生活體驗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在不斷地物理知識簡單化,生活化中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例如:在《物態(tài)變化》這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部分給學生講述生活事例,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組圖片:在夏天吃雪糕時,雪糕會冒白色的氣;在冬天天氣嚴冷時,窗內屋內的窗戶上會有美麗的窗花;嚴寒的冬天,手如果接觸鎖等金屬物體時,有可能手會被粘在鎖上面;春天到了,河水融化;堆好的雪人漸漸變小;剛剛拖完的地面變干了;讓學生在圖片的感知中分析原因,教師提出問題,這些現象可以用物理知識解釋嗎?從而讓學生在圖片的感知和問題的引導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地投入物理新課的學習中。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這樣的生活情景:小強拍了小紅一下,不僅小紅被拍的地方疼,小強的手也會疼,從而促進學生對于此節(jié)課教學重點的理解;在《摩擦力》這一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視頻短片播放,同樣是騎自行車,在冰面上騎就會打滑,而在馬路上騎就會暢通無阻,從而促進學生記憶接觸面粗糙程度與摩擦力的關系。
通過生活中事例的融入,有助于將專業(yè)性較強的物理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也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和學習,讓學生在生活元素中感受到物理知識的親切感,從而愿意學習物理知識,主動投入到物理知識的探究和學習中。
五、 優(yōu)化師生關系,營造良好氛圍
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在物理課堂中的落實,強調學生的積極課堂參與和主體性的發(fā)揮。因此,為了促進學生以更加積極性、主動性的態(tài)度融入物理課堂中,學習物理知識,發(fā)散物理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應該營造民主、和諧、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快樂感、趣味性,讓他們學得快樂而更愿意學習,學得開心而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融入課堂中來。
初中生處于青春叛逆期,他們的心思細膩,師生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課堂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每一位學生更多的關心、關愛、耐心、恒心等,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讓學生從內心愿意和教師親近。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期許時,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被激活,探究欲望會更強烈,由此更喜歡這門課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融入物理學習中來,與教師積極互動,從而打造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六、 結語
初中物理教師應該重視生本理念的教學作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課堂參與,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主體,與信息技術整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將教學生活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優(yōu)化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且將這一理念貫徹落實在教育教學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真正實現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棟.以生為本視角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對策探析[J].學周刊,2019(24):41.
[2]楊發(fā)林.高效,源自以生為本之理念的始終貫徹——以初中物理《磁現象》的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246-247.
[3]楊述強.略論初中物理課外實驗應“以生為本”——以《分子熱運動》的實驗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9(5):108.
[4]吳麗萍.堅持以生為本,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從培養(yǎng)初中生物理思維能力談起[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175.
[5]戴敏.小組合作構建初中物理生本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176.
作者簡介:
沈冬梅,江蘇省鹽城市,江蘇省濱??h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