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英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有自身學科特點,教師要有融合意識,將語文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勢必能夠獲得豐富學習感知體驗,以形成堅實學科認知。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整合教學實踐活動內(nèi)容,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形式,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契機,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豐富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社會生活;動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9-0152-01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需要展開多種形式的教學調(diào)查,對文本教材內(nèi)容進行深度解析,對學生展開心理干預,幫助學生克服畏學情緒,建立積極、向上、健康的學習意識,熱情投入到學習實踐活動之中,以提升學科學習綜合能力。實踐出真知,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思”活動中學習學科內(nèi)容,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完善學習認知基礎。
1.啟動教學活動機制,進行多重心理干預
“聽說讀寫思”是語文教學活動設計的基本取點,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適時引入教學活動,以有效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學生學習心理存在許多問題,教師對此需要有觀照干預意識。由于學業(yè)成績的壓力巨大,學生學習出現(xiàn)更多競爭局面,教師需要對學習心理有更多把握。如果有需要,教師不妨深入學生群體,與學生形成多重互動交流,了解學生所想,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矯正學習心理。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有更多向往,但其實踐能力基礎較低,教師要給以熱情的支持和引導,讓學生順利進入實踐活動之中,促使學生學有所得。
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時,需要體現(xiàn)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教學活動設計覆蓋面,激活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都能夠體現(xiàn)教師的心理干預意識。教學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課文時,教師為學生布設了實踐性活動: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景色可以描繪,如果平時沒有關注意識,不妨現(xiàn)在就觀察一下周圍,看看有哪些景色是比較有特點的,講給同桌聽聽,要注意借鑒課文的說法,將景色特點說清楚、說生動。學生聽教師這樣安排,自然快速給出回饋,積極行動起來,開始觀察周圍環(huán)境,抓住一些景點展開思考,并嘗試講給同桌聽。課堂學習氣氛濃重起來。教師跟進指導,課堂學習互動呈現(xiàn)活躍性。教師利用活動設計推開教學程序,激活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顯著。
2.優(yōu)化實踐活動操作,提升課堂教學品質(zhì)
在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時,教師需要跟進指導,對引導方式方法進行優(yōu)化處理,以提升課堂教學品質(zhì)。實地觀察、生活調(diào)查、社會走訪、公益宣傳、親子活動、信息搜集、課外閱讀、文化活動等,都帶有鮮明的社會屬性,教師需要做出科學篩選,還要給出方法引導,確保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高效運行。網(wǎng)絡交互平臺的建立,給學科社會實踐活動設計提供更多選項,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利用多種信息交互平臺展開教學活動,以激活學生學習思維。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則童話故事,為提升學習感知品質(zhì),教師為學生布設了實踐活動任務:利用多種信息手段,搜集一些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信息,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大家可以回家咨詢家長、查閱教輔材料、上網(wǎng)搜集信息,并對這些童話故事進行生動講述,看誰講述童話更為生動。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開始實踐操作,很快就搜集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課堂展示階段,教師讓學生先小組輪流講述,由小組成員評選出最佳童話故事,提交到班級,準備參與公開展示活動。學生根據(jù)教師布設展開相關操作,童話故事搜集整理講述活動順利推進,課堂學習效率顯著提升,學生學習思維獲得更多歷練。
3.豐富教學活動訓練,塑造學生社會認知
語文學科教學訓練設計時,教師有意識引入一些實踐活動內(nèi)容,無疑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閱讀學習感知機會。接軌社會生活展開教學布設,教師需要對學生學力基礎和思維特點有充分認知。課堂辯論、角色演繹、語言鑒賞、讀寫活動、電子作業(yè)、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即興作文展示等,都能夠?qū)W生形成助學幫助,教師需要作出合理布設,以提升學科教學品質(zhì)。
教師為學生布設語文訓練活動,需要注意操作條件和環(huán)境。例如,教學《海濱小城》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學習,然后讓學生以“我的家鄉(xiāng)最美”為主題,寫一篇作文,并錄制成誦讀音頻材料,而且要有家長評價意見,提交到班級網(wǎng)絡交互平臺。學生按照教師規(guī)劃展開學習操作,認真處理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很快就收到學生傳遞過來的學習信息,并展開篩選,挑選一些精彩的內(nèi)容在班級內(nèi)播放,課堂反響十分強烈,學生受到的觸動也更為劇烈。教師利用一個電子作業(yè)展開教學發(fā)動,給學生帶來全新學習感知。電子作業(yè)是全新學習形式,學生對此有更多參與興趣,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展開教學布設,符合教學實踐需求。
小學學生直觀思維比較發(fā)達,教師針對學生學力基礎展開教學布設,可以成功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特別是為學生設計一些實踐性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可以對學生多種感官帶來更多觸動,全面提升其生活社會能力。
參考文獻
[1]周麗娟.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面向社會實踐[J].教師,2018(11):32-34
[2]林霞.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語文品位[J].語文天地,2019(02):36-38
[3]鄭小斌.動手操作—語文訓練課的有效實踐[J].名師在線,2019(0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