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麗
【摘要】《帶刺的朋友》是一篇生動有趣、情感真摯的文章。本文作者通過追述的方式,講述了教授這類以情感為中心的課文時,如何多角度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們通過入情入境地反復朗讀,體會作者對小動物的關注與喜愛之情,值得借鑒。
【關鍵詞】情境教學? 感情朗讀? 思維訓練? 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048-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這類與動物有關的課文,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一般都較高,如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的意識?下面我以《帶刺的朋友》的教學來簡述做法。
一、制定教學目標,把握教學方向
根據(jù)中年段兒童的學情特點,結合年段目標、單元語文要素,教學目標定位為:
1.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如何把刺猬偷棗本事高明寫得生動有趣的,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偷棗刺猬的喜愛之情。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法悟情
(一)讀中回顧,重溫文本
通過有趣的活動回顧導入,引導學生在《“帶刺的朋友”小檔案》的介紹中回顧舊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回顧文中突出刻畫刺猬偷棗本事高明的句段,重溫課文的語言特點,直奔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
(二)創(chuàng)設情境,突破重點
語文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受。”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多角度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兩大主線,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教學:
1.移情體驗,積累動詞
我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展示,讓學生變身成作者,模仿當時的情境,體驗作者藏在角落里親眼目睹小刺猬偷棗的全過程。直觀的動畫展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的閱讀體會,讓孩子們入情入境地感受到刺猬爬樹搖棗、落地歸棗、打滾扎棗、馱棗快跑的偷棗過程。
接著,學生同桌兩人練習復述刺猬偷棗的過程,指名片段填空,運用關聯(lián)詞語進行有順序的表達。在匯報交流中總結并積累了動詞“爬、停、搖、掉、歸攏、打滾、扎、馱、跑”等。
2.巧抓“爬”字,品味語言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細致觀察、描寫生動的寫作手法,我順勢引導“同學們,作者抓住刺猬動作的描寫,把它偷棗的過程寫得活靈活現(xiàn),看看這幾句話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們很快就找到了動作關鍵詞“爬”,發(fā)現(xiàn)作者同樣是描寫刺猬爬的動作,卻在動詞“爬”前加入了“緩慢地”“詭秘地”“匆匆地”“急火火地”這些修飾詞語,一只機靈可愛的偷棗小刺猬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接著,我請同學們自讀、同桌互讀,適時進行補白想象,“你仿佛看見了一只怎樣的刺猬?”幫助學生角色轉化為刺猬,自悟感情朗讀語氣。在讓孩子們自己嘗試朗讀后,我也融入到他們的朗讀中。在有趣的師生合作表演讀后學生們更加容易理解到在動詞前加上修飾詞會使詞語變得更加豐富,使句子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生動的語言描寫,使教學重點落到了實處。
3.以讀促思,體會情感
朗讀是加深學生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匯報交流文中作者對刺猬不同稱呼的句子。教師朗讀示范進行補充,讓學生在我的朗讀中感受語氣的變化,引導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發(fā)現(xiàn)作者利用多變的稱呼表達自己對小刺猬的喜愛之情,所以稱偷棗刺猬為“朋友”。我再次引導學生齊聲朗讀全文,孩子們有了作者、刺猬的雙重角色體驗,自然有了情感共鳴。
(三)聯(lián)系生活,遷移運用
語文教學要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好奇和猜測,出乎意料,更加激起學生的樂趣,在歡樂的課堂氣氛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動作“藏”,以“這個可愛的小家伙,捉迷藏的本事可真高明?。 睘殚_頭,試著說一說。結合說的情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內容寫一寫。通過本次練筆訓練,激發(fā)了學生片段練寫的興趣,同時將本課積累的詞句、習得的方法得以運用,使教學難點得到有效的落實。
三、反思提升,總結方法
讓學生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熟練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學科的專職,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語文課程同時也承擔著思想、情感、審美教育方面的任務。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這些任務滲透在語文知識教學和語文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結合在聽說讀寫的實踐過程中。反思整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以“境”激情,在情境中引導學生走進了作者與偷棗小刺猬;以“讀”悟情,在融入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作者對偷棗刺猬的喜愛之情;以“拓”促趣,在語言實踐中感受到了作者巧妙的寫作方法,有效的落實了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是希望他們留心生活,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對于小動物的關注與喜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宗介華.帶刺的朋友[M].湖南: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
[3]周一貫.小學語文文體教學大觀[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