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千源
摘 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并非思想品德教師的專屬,教學生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事的道德標準是所有教師的責任。因此,其他學科同樣能滲透德育,以實現(xiàn)全員育人的目的。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美術知識的同時,受到品德的教育是極為關鍵的。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依托美術教材滲透德育”“利用科技手段把德育形象化、通俗化”“聯(lián)系生活,在啟發(fā)教學中進行德育”“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滲透德育”的教學策略滲透德育,使德育工作與美術教學有機結合。
關鍵詞:美術教學;德育滲透;滲透策略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文明孕育了許多燦爛文化。在我國古代的教育中,禮(德育)就是“六藝”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指出:“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本褪钦f,實行“孝”“悌”等道德修養(yǎng)應先于“學文”。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物質(zhì)的豐沛,人們的思想也隨著發(fā)生了變化,學校的德育工作的時代性也日益彰顯。如何繼承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并結合新時代的特征開展德育工作,讓學生掌握美育知識的同時又能得到品德、修養(yǎng)方面的熏陶,是美術學科的教師當前需要思考并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談談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開展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依托美術教材滲透德育
教材是教師授課的根本,也是指導思想。教師要想上好課,必須得備好課。在美術教材中,重點是闡述課題的重要性以及美術知識,這毋庸置疑。但如果想在教材中發(fā)現(xiàn)德育素材和切入點,對學生開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就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內(nèi)容,以點帶面、以事明理,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目的。例如:在講授“書為心畫”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介紹我國書法家智永的學習書法歷程。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有十幾甕寫壞的毛筆頭,每甕都有幾石那么重。前來求取墨跡,并請他寫匾額的人多得像吵鬧的集市一樣。他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踏出洞來,于是就用鐵皮包裹住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后來智永把筆頭全部都埋了,稱之為“退筆冢”。可以利用這個故事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學習需要勤學苦練,才有機會成功。任何學科的學習要取得進步,沒有捷徑可走,亦無秘訣可言,只有勤學苦練,才是成功唯一的途徑。
二、利用科技手段把德育形象化、通俗化
教育特點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素質(zh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教育特點。在古代,教育者以私塾的方式開展教育,通過口傳心授來傳遞知識,與當今的教學模式相比,就顯得教學手段單一化了。在當今時代,網(wǎng)絡發(fā)達、教育資源豐富、科技先進,這些有利的條件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很多便利。教師在深入研究教材的情況下,用多種數(shù)字化手段進行教學,可以說更形象直觀。如何利用這些先進的教學設施進行德育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在教材中篩選出與德育有關的知識,然后借助科技的手段將其形象化,使學生能通俗易懂地理解德育的知識。例如,在講授“中國傳統(tǒng)雕塑”內(nèi)容時,需要讓學生了解我國不同的雕塑類型,每個優(yōu)秀的雕塑作品背后的故事。特別是講到霍去病墓的石雕群的時候,除了讓學生了解石雕群中的雕塑作品外,還應對霍去病這個歷史人物進行講解。教師用展示雕塑圖片、播放影片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雕塑,了解霍去病在抗擊匈奴時的豐功偉績,讓學生感受到這個偉大的歷史人物的愛國情懷,促使學生樹立保家衛(wèi)國的思想。
三、聯(lián)系生活,在啟發(fā)教學中進行德育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梢?,教育不光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應把教育拓展到生活中去,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領悟所學到的知識——往往是經(jīng)過身體力行后才會刻骨銘心、印象深刻。教師認真挑選出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將它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美術鑒賞課中,教師可以以“客家民居”作為這節(jié)美術課教學的主題,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多媒體技術,在課件制作時融入民居保護方面的教育。教師首先可以通過介紹中國的代表建筑以及客家民居的代表建筑,引導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其次,通過多媒體展示已經(jīng)被破壞的客家民居的圖片,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民居保護的重要性,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論身邊有關民居毀損的現(xiàn)象;最后,教師應順勢引導,讓學生討論如何力所能及地保護名居,具體有哪些做法,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責任意識,通過美術教學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四、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滲透德育
學生在掌握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法后,結合美學思想進行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美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任何生搬硬套抑或是照本宣科的繪畫都不是高級的??v觀古今中外美術大師的作品,無不是對生活有著深刻的感悟。通過欣賞他們的作品,我們不但能學到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畫家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精神內(nèi)涵。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時,除了授予必要的繪畫技巧外,更應多關注對作品內(nèi)涵的把握。比如在創(chuàng)作紅色題材的作品時,教師應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介紹英雄事跡,學習他們與敵人做斗爭時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學生能為這些事跡所感動,理解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時對學生進行德育,不但能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且能讓學生投入更多的感情因素,使美術作品更具內(nèi)涵。
總而言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德育更加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既能在美術課堂中學到美術知識,又能得到品德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