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莉
摘 ? 要: 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對高校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很難滿足社會和企業(yè)對英語人才的需求。由文秋芳教授創(chuàng)建的產出導向法,是兼具國際視野與中國特色的最新外語教學理論,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類英語教學實踐中。本文以高職英語課程一個單元教學為例,探討在目前“互聯網+”的背景下,如何運用產出導向法設計教學任務,展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產出導向法 ? 高職英語 ? 混合式教學
近年來,由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簡稱POA)理論,強調語言應用的實踐性,主張以用促學、學用結合,克服了傳統(tǒng)英語課堂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用脫節(jié)的弊端,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學者發(fā)現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對POA的適應存在困難,POA對其教學效果不顯著。(張伶俐,2017)改進教學方法,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旌辖虒W(Blended Teaching)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增加了學習投入,為學生提供了高質量語言輸入,實現了個性化教學,促進了語言習得和自學能力的提高。本文將探討在POA理論框架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
1. POA理論概述
POA是文秋芳教授團隊歷經十余年探索研究,融合中國傳統(tǒng)教育經典和西方二語習得理論的精華,創(chuàng)建的符合中國學生外語學習特點的教學理論體系。整個理論體系分為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三個主要部分。
“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構成了POA理論的主要教學理念。根據這些理念,英語教學的焦點應該是“學習”本身,一切教學活動應該圍繞有效學習展開;教學活動要與語言運用緊密相連、學用結合;教學目標不僅是體現語言課程作為工具性的一面,還要考慮人文性的一面,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fā)展。POA理論教學假設由“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性學習”和“以評促教”四部分組成,將傳統(tǒng)語言教學中的“輸入——輸出”的順序變?yōu)椤拜敵觥斎搿敵觥?,以產出性的任務為教學起點,通過驅動(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評價(Assessing)三個教學流程,實現學生知識和語言更高水平的產出。
2. POA理論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案例
2.1教學設計思路
本單元教學設計理念是根據建筑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堅持學以致用、育人為本,培養(yǎng)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實現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fā)展。具體思路為:1.做好學情分析,了解建筑類專業(yè)特點及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建筑類工作面試的情景設計教學任務;2.重組和重構教學資源,自編教材和試題庫,建成形式完備的網絡教學資源庫;3.根據POA理論設計教學任務,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實現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使用教學平臺和網絡資源實現個性化自主學習;4.在實現英語課程工具性目標的同時,挖掘和發(fā)揮人文屬性,將智德融合、“全人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學過程。
2.2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本單元教學針對的是建筑類專業(yè)大一學生。教學目標涵蓋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方面。知識目標:了解參加面試需要準備的材料及注意事項,學習英文面試的常用詞匯、句式和表達。能力目標:能夠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包括與建筑類專業(yè)相關信息的英語介紹);回答面試中常問的問題。情感目標:遵循社會禮儀(包括尊重、守時等)、弘揚個性、誠實守信、正確面對挫折等。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有:1.英文面試的常用詞匯與表達;2.面試中常見問題及回答;3.通過面試培養(yǎng)學生注意傾聽、尊重他人、禮貌應答等良好的職場禮儀。教學難點為在英文面試中如何正確、合適地表達。
2.3教學實施過程
本單元一共4個課時,根據產出導向教學法設計原則,以英語語言的有效產出為目標設計學習任務,結合建筑類專業(yè)今后崗位真實場景將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核心環(huán)節(jié)融入教學,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教師提供學習資源、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引導學生邊學邊評,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實現教學目標。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1,2課時課前驅動。教師通過教學平臺發(fā)布情景交際任務:Suppose you'll graduate from the major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need to attend an interview, prepare an English self-introduction.(假設你從建筑業(yè)專業(yè)畢業(yè)需要參加面試,準備一篇英文自我介紹。)學生需要利用資源庫資源完成英文自我介紹,并參加小組談論,選擇一篇最優(yōu)作業(yè)拍攝視頻上傳作業(yè)平臺。教師在線上平臺上提供英文自我介紹的相關參考視頻、口語表達評價標準及主題題庫。學生可以根據學習情況完成題庫中的拓展練習。
第1,2課時課中促成。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設置了小試牛刀、精益求精、深入拓展3個產出任務。任務1小試牛刀:口頭表達Self-introduction。教師在課堂上播放個人介紹的音頻材料,要求學生聽音,記錄應聘者重要個人信息并上傳線上平臺;再與小組討成員討論,用完整的句子口頭復述上述信息。學生需要掌握速記法,了解如標志詞、邏輯關系詞、重要的動詞等在聽音中的重要性;并且能連詞成句,用英文口頭正確表達個人信息。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組織集體討論,歸納聽音速記的方法及連詞成句的方法。通過線上平臺即時評價。任務2精益求精:口頭展示與討論Common expressions of self-introduction。教師播放學生課前拍攝的自我介紹視頻,組織學生集體討論評價,指出語法和表達上的典型錯誤;并歸納總結英文自我介紹正確表達。學生通過發(fā)現錯誤,學習并掌握正確的英文自我介紹的表達。任務3深入拓展:口頭討論Common Interview Questions。教師播放面試示范視頻,要求學生觀看視頻,與小組成員討論,合作記錄面試中的常見問題;思考并討論這些常見問題可能的回答。在此項任務中,學生進一步強化聽音速記能力。
課堂上的3個教學任務以更好的語言產出為目標,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斷深入。每項任務都能很好地實現實時評價,學生先做任務,在任務學習中發(fā)現問題,例如出錯等,通過自學、討論和教師的講評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加以修正,實現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這些學習任務不是教師的一味“輸入”,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互助合作,利用學習資源有選擇性地自主學習,學生的參與性更強。
第1,2課時課后,同時是3,4課時的課前任務驅動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fā)布情景交際任務Role-play,要求學生觀看The Nanny Diary影片片段,討論女主角面試失敗的原因;小組討論完成模擬英文面試的角色扮演任務,并拍攝視頻上傳作業(yè)平臺。教師在作業(yè)平臺上提供與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源和題庫。此項任務除語言知識訓練外,還能通過對面試失敗原因的討論,引發(fā)學生對守時、禮貌等職場禮儀的思考。
第3,4課時課中促成。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分3個逐步深入的產出任務。任務1小試牛刀:口頭表達Questions & answers in interview。此項為信息溝(Information Gap)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為提問小組和回答小組,分組準備英文面試常用問題及回答;提問小組提出問題,回答小組回答,然后角色互換。任務2精益求精:口頭展示與討論Common 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interview。 教師在課堂上播放學生課前拍攝的英文面試角色扮演視頻,組織學生集體討論、評價,指出語法和表達上的典型錯誤,歸納總結英文正確表達。學生通過發(fā)現錯誤,學習并掌握正確的英文表達。任務3深入拓展:口頭討論How to succeed in an interview?。教師組織頭腦風暴,通過假設不同情景,引發(fā)學生思考面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相應的處理方法,并歸納總結成功面試的要素。此項任務是課程思政很好的切入點,旨在培養(yǎng)學生注意傾聽、尊重他人、禮貌應答等良好的職場禮儀;通過對面試失敗案例的討論,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挫折,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本單元主要教學任務完成,教師總結本課學習重點,進一步拓展學習主題相關語言表達;評價本次課學生學習情況,表揚學習積極的同學和任務完成較好的小組,給出本單元學生學習積分,鼓勵學生,增強學習自信心。最后,教師利用線上作業(yè)平臺布置單元相關線上隨堂10分鐘小測驗,幫助學生自查本單元學習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第3,4課時課后促成。教師在學習通平臺上布置本單元拓展學習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知識掌握情況選擇不同的自主學習任務,包括語言基礎知識訓練、聽力能力訓練、文本閱讀(個人簡歷與自薦信)訓練、重點表達翻譯練習、分角色扮演訓練等。課后任務旨在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通過大量練習強化基礎知識,能力強的學生能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實現更高的學習目標。另外,導入個人簡歷與自薦信的讀寫任務,很好地銜接下個單元的學習內容。
2.4教學效果
POA理論使教師不再受以學生為中心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問題的困擾,更加關注有效學習的發(fā)生,教學目標更加清晰。輸入性學習和產出性運用緊密結合、邊學邊用、學用結合的理念,克服“學用分離”的弊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最大的收獲是認識到英語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門語言;學英語不是進行枯燥的詞匯句型訓練,而是在實際交際情景下應用英語。這種從“學”到“用”學習觀念的改變,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有意識地運用英語,而不是提到英語學習就機械地讀背單詞。學生從原來的不能張口、不敢張口、張口就錯到能自信地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在階段性測試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其次,個人學習與小組學習、個人展示與小組展示、線上答題與線下討論等豐富多彩的學習任務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學習積極性更高;用英語完成各種任務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的成就感,學習興趣更濃厚。再次,POA理論倡導的“全人教育說”,提出教育要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服務,需要顧及人的智力、情感與道德等各個方面。根據POA理論設計的教學任務不僅提高了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還重視辯證思考、團隊合作、自主學習、職場禮儀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最后,POA理論指導下的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更加全面。即時評價對學習任務完成較好的地方進行即時肯定和鼓勵,學生能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增加英語學習信心。對課外拓展任務的延時評價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發(fā)現和研究”,經歷自悟自得的創(chuàng)新過程,更好地發(fā)揮以評促學的作用。
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形成互補,課前,教師通過教學平臺發(fā)布預習任務,很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的翻轉;課中,根據學生學習進度發(fā)布學習任務或隨堂測試,教師能通過平臺實時數據掌握學生此項任務的學習情況,并據此適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后,在平臺上布置相關拓展學習任務,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既能利用在線平臺資源庫里相關學習資源完成學習任務,又能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拓展學習。線上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內容,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拓展學習資源和試題庫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可以自由地探索感興趣的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對掌握不牢的知識進行反復訓練;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選擇相似性的交際學習任務,實現遷移性學習。
3.結語
采用POA理論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高職英語教學的積極嘗試,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了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1.根據POA教學理論設計的教學任務在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方面效果明顯,在閱讀能力如語篇邏輯關系判斷、作者寫作意圖推測等訓練任務上有待進一步研究。2.教學情景交際任務的設計可以更加細化,切近學生工作生活實際,教學任務的類型更加豐富,每個任務的邏輯聯系更加明晰,教學內容與時俱進,體現實時性、科學性和趣味性。3.教學資源庫可以在通識性語言文化素材的基礎上,體現各個專業(yè)的特色,如建筑類專業(yè)可以提供世界著名建筑英文介紹等。4.混合式教學線上線下學習任務的比例還應考慮得更加細化,根據實際學情動態(tài)調整。另外,混合式的教學方式對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熟練掌握、大膽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58.
[2]文秋芳.“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現代外語,2017(3):348-358.
[3]張伶俐“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有效性研究[J].現代外語(雙月刊),2017(5):369-376.
[4]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驗[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2):106-114.
[5]邱琳.“產出導向法”語言促成環(huán)節(jié)過程化設計研究[J].現代外語(雙月刊),2017(5):38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