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茜茜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文本閱讀是影響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F(xiàn)如今,絕大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沒有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展開教學,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下降,不利于學生語文閱讀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提高。本文針對文本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策略展開了討論和分析。
關鍵詞:文本閱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094
文本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有效的閱讀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增強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促進學生整體語文水平的提高。而小學語文作為學生接觸語文知識的初級階段,學生的整體思維都十分積極活躍。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從興趣入手,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閱讀能力的提高。接下來,對文本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策略做了詳細的闡述。
一、注重閱讀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一堂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安定學生的情緒,讓學生進入上課的狀態(tài),還可以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更加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并且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充分準備。因此,教師應注重閱讀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
現(xiàn)如今,絕大部分初中生都處于好奇心和探知欲十分強烈的學習階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適當?shù)奈谋鹃喿x情境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進入情境中,激發(fā)其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和視頻等媒介來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首先利用多媒體將秋天的場景呈現(xiàn)在屏幕上并且伴隨著小雨淅淅瀝瀝的聲音,這時,教師應在一旁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出來,讓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開展豐富的想象,使其成功進入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使學生自覺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達到課堂導入的效果,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其身臨其境地進行感受和體會,沉浸在學習的情境中。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扁鵲治病》為例,教師應先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神醫(yī)扁鵲的一些經典故事向學生講述,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教師應進行有效的引導,“扁鵲治病救人的故事還有很多,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閱讀這一篇文章吧”,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為后面文章的閱讀教學做好充分的鋪墊。這種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導入閱讀課堂教學的方法,不僅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通過進入具體的學習情境,豐富自己的情感,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采用提問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進一步激發(fā)文本閱讀興趣
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交流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并且采用提問的方式來進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發(fā)文本閱讀興趣。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采用提問的方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增強學生參與,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閱讀這篇文章,告訴老師文章中涉及了幾個人物,主要講述了什么事情?”學生在聽到問題后,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文章的閱讀學習。在閱讀結束后,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上臺進行發(fā)言,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鍛煉其語言組織能力。緊接著,教師應對文章進行細分化閱讀,提出第二個問題“晏子在到達楚國后,楚王為難了晏子幾次,晏子又是如何巧妙化解的呢?”讓學生再次細細閱讀文章,找出問題的答案,提升其閱讀能力。在找出答案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就近組成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與每一個小組進行充分的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遇到的問題并引導其進行解決。然后,教師可以讓每一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將得出的答案與大家分享,共同學習,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小組進行合作,共同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完成對文章的深入閱讀。
三、注重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愛上閱讀
在語文文本閱讀教學中,豐富多彩的課外讀物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能力,豐富其語文知識體系和閱讀體系。因此,教師在文本閱讀教學中,還應注重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愛上閱讀,大大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采取“主題式”閱讀的方法,將課內和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連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中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等文章為例,這幾篇的主題為“愛國”,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主題開展課外文本閱讀教學。首先,應先讓學生自己瀏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篇文章,讓學生感受周恩來同志的愛國之心。緊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這一故事用圖片和文字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在屏幕上,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其他的愛國人物事跡,比如屈原,岳飛,劉胡蘭這些著名英雄人物故事,將其講述給學生,將課內和課外閱讀有效地結合起來。教師在講述的時候還可以配上一些符合愛國故事的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增強文本閱讀興趣。
總而言之,文本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積極采取各種方法和措施,開展系統(tǒng)的、有規(guī)律的閱讀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大荊鎮(zhèn)第三小學東林校區(qū)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