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雄
摘要: 繪本是圖文并茂的課外讀物,與傳統教材相比較,繪本具有形象直觀、情感豐沛、故事有趣、難易適當、哲理豐富的特點。閱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基礎條件,是學生接觸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媒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繪本,英語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原版英文繪本,發(fā)動家長督促學生課前預習;課上首先讓學生看圖略讀了解故事概貌,再精讀學習詞句,最后做朗讀或寫作練習;課后再請家長與學生討論當天的繪本,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積累詞匯量,還能了解西方文化,獲得閱讀的樂趣。
關鍵詞: 繪本;小學英語;英語閱讀;英語教學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繪本教學已成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新潮流。合適的繪本和合理的教學,能活躍英語閱讀的課堂氣氛。圖文并茂、情節(jié)曲折的繪本,還能激發(fā)小學生閱讀英語的興趣,發(fā)散小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小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 繪本的意義
繪本是融合了圖畫與文字的、利用故事情境吸引小學生閱讀的課外閱讀資源,它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形式直觀。繪本中的故事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或想象,表現形式較為形象,能夠吸引小學生瀏覽閱讀,在引發(fā)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向他們傳遞語言和西方的文化知識。第二,情感豐沛。繪本中的每個章節(jié),情節(jié)都多姿多彩,情感豐沛,主旨也十分多樣。學生閱讀到不同的情景,會體會到不同的感情和有趣的人物性格。第三,故事有趣。由于年齡原因,很多學生并不愿意為了積累英語詞匯而主動閱讀英文材料的,但如果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不是枯燥地背單詞,結果就會變得不一樣。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就是這樣有趣并且貼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產生共鳴,所以能吸引其閱讀興趣,并激發(fā)想象。第四,難易適當。小學生處于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詞匯量小,繪本語言簡單、重復、上口,有圖畫輔助理解,如《典范英語》這樣的繪本還有難度梯度供讀者選用,適合不同級別的學生閱讀。第五,哲理豐富。繪本故事雖小,卻都蘊含哲理,能夠教育小學生,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另外學生也能從不同的故事中受到相應的啟發(fā),對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引導作用。
二、 繪本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選擇合適的繪本
英文教師選擇的繪本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語言程度及與主教材的相關性,不可過于簡單或者生詞過多影響閱讀。故事要通俗易懂、貼近生活,或者屬于童話、神話或寓言故事;劇情要輕松愉快,引人入勝;語言要基礎,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積累豐富表達;故事中的詞匯和句式要適合教學。比如三年級繪本要以圖為主,詞句少而精,簡單基礎;高年級的繪本中,句子或段落可以包含比較簡單的語法知識。此外,繪本故事可以含有豐富的角色,方便教學中分角色扮演和朗讀。比如《典范英語》的故事主要角色是一家人,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故事情節(jié)妙趣橫生;這個系列的繪本根據內容難度設有不同分級,由淺入深,適合不同年齡和層次的學生學習。
(二)家長督促課前預習
為提高繪本教學的課堂效率,對于高段學生,由于繪本難度較大篇幅較長,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完整地自主預習繪本。首先,通讀繪本,標記生詞和不懂的句子,培養(yǎng)動筆讀書的預習習慣;然后,聽繪本錄音,跟讀生疏的詞匯和句子,嘗試理解整個故事;最后,猜測生詞的意思,然后查字典檢查是否正確;如果生詞有多個義項,還要與同學討論生詞在繪本中的意思。在課上,教師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對于認真完成預習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低年級剛剛接觸英語不久的學生,繪本內容相對簡單,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配音模仿等方式體會人物語氣和性格,并通過圖片了解故事大意。
(三)看圖略讀,了解故事概貌
繪本的封面提示著故事的概貌,里邊的圖片提示著故事的情節(jié)。教師可以采取圖文結合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觀察封面,大膽猜測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增強閱讀興趣;接著翻開繪本,通過圖片以及略讀繪本中文字,感知故事大意。教師可以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來檢查學生是否大致理解了故事。這就是略讀。這一步不要求學生猜對陌生詞匯、句子的意思,甚至可以完全不涉及詞句,只要學生能答出關于主要故事情節(jié)的問題即可。比如《典范英語》1a的Lesson 2 Six in a Bed略讀教學中,前5張圖片除了標題都沒有文字。因此,學生即便一個詞都不認識,也能看圖說出這是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上爸爸媽媽床看書、最后連狗狗Floppy都上床了的故事。教師逐圖可以提問“Who is in the bed?誰在床上呀?”來檢查學生對圖片的理解,狗狗上床后,再問學生記不記得題目是什么,從而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
(四)聯系教學,精讀學習詞句
略讀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深入繪本故事,精讀繪本文字,根據故事情節(jié),仔細思考每個詞和句子的意義。方法還是先自己根據故事情節(jié)猜測,再與同學小組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這就是精讀教學。精讀教學中,學生一定要搞明白所學繪本中的所有詞句了。仍以《典范英語》1a的Lesson 2 Six in a Bed為例,學生回答“Six in a bed”后,教師要求學生看下一頁,猜測6個數字和標題的意思;教師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的猜測討論成果,訓練反應速度;再看下一頁的答案,認讀數字0到10。接著,如前所述,故事中的詞句要適合教學,也就是與課本有所聯系。精讀繪本之后,學生應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本節(jié)課本中的詞匯和句型了,這時教師可以強調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較低年級的小學生要從看圖記單詞開始,逐漸過渡到簡單的短句;較高年級的小學生可以學習較為復雜的句型、基礎的時態(tài),并鍛煉閱讀能力。比如讀過《典范英語》1a Lesson 17 The Pet Shop,教師要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學習動物的名稱,并利用歌曲等將生詞進行提前鋪墊。高階思維的訓練繪本故事情節(jié)豐富,容易引發(fā)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思考,在繪本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討論、辯論等,引導學生根據故事情節(jié)表達自己的立場,發(fā)表個人觀點并說明原因,讓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問題,而不是僅限于故事本身的情節(jié)。
(五)朗讀與寫作練習
朗讀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繪本可以用來朗讀。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仔細聆聽原版錄音,也可示范朗讀,注意語音、語調、節(jié)奏的變化,用繪聲繪色的朗讀將小學生們帶入故事情境;但也不要過于夸張,以免學生只注意到教師的腔調,而忽視了朗讀的內容。示范之后,可以讓學生齊聲朗讀片段,也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扮演。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教師還可以開展寫作練習,比如根據繪本來分小組續(xù)寫和改寫故事,然后讓學生在班級中表演自己寫的故事,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對故事和英語知識的理解。比如,《典范英語》6a Lesson 1 The Power Cut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故事情節(jié)很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此為題目,如:在家庭旅行中你會帶哪些東西或者做哪些活動,四人一組練習創(chuàng)編對話或小語篇。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習作表達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六)課后的家長配合
目前,小學生家長大多數是80后,大都受過一些英語教育,對學生英語的學習具有一定幫助和輔導的能力。因此,在繪本閱讀英語課后,可以通過與家長與孩子討論課堂所讀的繪本,或者孩子回家將課上學到的故事進行復述,從而了解和檢查孩子的學習成果,以便進一步加強閱讀等英語練習,比如閱讀一些相關話題的繪本,用英語討論繪本的話題等。由于課后的補充練習與課上所學相關,學生不會感到太難,還會覺得自己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鞏固課堂知識的同時,也給了學生成就感,增強學生繼續(xù)閱讀英語的意愿。
三、 結語
總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加入繪本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水平。英語是一種語言,需要大量的輸入積累。小學生接觸的英文都比較淺顯,生動活潑的繪本能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幫助小學生理解故事情節(jié),便于他們自主學習,加深其對英語詞句的記憶,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云琬,李欣凝.中國英語學習者詞匯量與閱讀能力相關性研究[J].林區(qū)教學,2018(6).
[2]吳翠.淺談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策略的培養(yǎng)[J].校園英語,2018(24).
[3]黃海琳.繪本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科普童話,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