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張勇
【摘 要】本文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以“壓強”為例,通過以教學內容為載體,以情景、問題為引導,以探究活動為主體,具體表述如何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進行教學設計,并對教學設計思路和設計建議進行闡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教學設計;壓強;教學建議
2016年9月,我國正式發(fā)布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這個研究成果推動著我國的教育變革,使得我國的教育重點轉為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只有將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學科的教學和課堂中,學生的素養(yǎng)才能真正地得到發(fā)展和提升。因此“如何在教學設計中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成了教學領域中討論和研究的重要話題。下面筆者就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初中物理“壓強”內容的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并針對活動的設計思路和設計建議進行了表述。
一、新課引入
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演示用吸管的圓頭去插飲品封膜,吸管插不進去。
師:同學們,老師有些口渴,可是我的吸管插不進去,誰能幫助一下老師嗎?
生:(用吸管的另一尖頭插入吸管)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而且生活經驗豐富,但是同學們知道這樣做是為什么嗎?這小小的生活常識中蘊含了怎樣的科學知識嗎?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這個知識“壓強”。
設計思路:該設計在引入部分采用了情境導入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插吸管,學生雖然可以很容易憑借著生活經驗解決了問題,但在進一步的提問中,學生遇到了知識盲區(qū),從而引出課題——壓強。
設計建議:利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來引起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與認知的沖突,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究和獲取新知的興趣以及求知欲。因此引入的生活情境設計應該選取身邊常見的,但卻容易忽略其原理的現(xiàn)象。讓問題從日常生活中來,知識在生活經驗中展現(xiàn),最后再應用于生活中去。
二、新課教學
任務一:認識壓力
教師多媒體展示圖片:
思考:請畫出物體重力和接觸面所受彈力示意圖。
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作圖,學生針對三位同學作圖情況,進行糾錯。教師進行總結和講評,錯誤的要進行糾正。
問題1:以上圖中物體對接觸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點?
問題2:接觸面受到的彈力方向和大小與物體重力方向和大小一致嗎?
啟發(fā)學生回答:三個彈力方向都是垂直于接觸面;三個的彈力大小和方向與重力的方向和大小不總是一樣。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分析結果,歸納出壓力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作壓力。
繼續(xù)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1.方向: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受力物體。
2.作用點:在受力物體的接觸面上。
3.大?。簤毫Σ豢偟扔谥亓?在水平面上等于施力物體重力。
設計思路:壓力是學習壓強的基礎,因此壓力概念是本節(jié)的首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沒有采取直接的概念傳輸,而是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壓力是彈力”引導學生畫出不同情況的壓力示意圖,再引導學生對三種力進行分析和綜合,獨立得出壓力的概念以及壓力特點。
設計建議:學會學習是中國學生發(fā)展必備的素養(yǎng)之一,學生只有具備學習能力才能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去面對社會的發(fā)展與變革。概念學習設計的目標應該是在確保學生順利獲取概念知識的前提下,在概念形成過程中,使學生形成獨立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獲取新知識能力等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概念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中可以采用信息情境創(chuàng)設,給學生一定的相關信息,學生通過分析綜合等邏輯方法進行信息歸納,進而表述與理解概念,完成概念的學習。
任務二:探究壓力作用效果
1.提出問題——感受壓力作用效果
教師多媒體展示圖片:
問題1:為什么父子倆在雪地上行走會留下腳印呢?
問題2:為什么父子同行,腳印卻深淺不一呢?
教師引導:雖然上述現(xiàn)象都是由于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作用效果引起的,但是作用效果卻不同,那么現(xiàn)在,你最大的疑問是什么呢?
引出探究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進階體驗,做出猜想
讓學生用兩根手指同時抵住鉛筆的筆尖和筆尾,認真體驗兩手指的感覺。并不斷增大手指抵住鉛筆的力度,體驗手指感覺的變化。
問題1:為什么手指會感覺疼痛?
問題2:為什么抵住筆尖的手指會更痛?
問題3:為什么增大力度后,兩個手指的痛感增加?
引導學生作出合理的猜想,并完整地表述猜想。如:“力越大產生效果越明顯,因此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關”等等。
3.設計實驗——談論交流,解決問題
可選實驗器材:小桌子模型、鉤碼、砝碼、裝有細沙的容器、裝有適當水的瓶子、小木板、海綿、橡皮泥、磚塊以及身邊物品等。
問題1:如何體現(xiàn)出壓力作用效果的大?。?/p>
問題2:如何改變壓力大???
問題3:如何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
問題4:能否同時改變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應采取哪種實驗方法?
學生交流討論以上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結果,總結研究方法。轉化法和控制變量法實驗方法。
4.進行實驗——合理分工,共同參與
組織各小組從已備好的器材或身邊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選擇器材,來驗證實驗猜想。教師巡回查看,并適當做出指導。
5.得出結論——分析信息,完善結論
觀察、記錄并分析實驗現(xiàn)象,驗證實驗猜想,定性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系。
6.評估與反思——總結實驗方案優(yōu)缺點
請各小組代表表述該組實驗過程與結論,全體同學對各組實驗情況進行評估,并提出改進建議。設計思路: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活動為探究實驗。本實驗設計思路:從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任務出發(fā),通過創(chuàng)設“父子雪中同行,留下不同的腳印”情境,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其次利用體驗教學,讓同學體驗到壓力作用效果的不同與改變過程,從而作出合理猜想;再利用層層問題的設置,來細化研究內容和體現(xiàn)研究方法,進而幫助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和選擇實驗器材;最后學生獨立實驗,得出結論,并就實驗情況進行交流評估和改進創(chuàng)新。
設計建議: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的實驗教學應重視學生科學精神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升,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應巧妙的利用多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遞進問題的設置和知識方法的正遷移,引導學生獨立完成知識的獲取,將教師教學過程轉變?yōu)閷W生學習過程,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形成理性思維和問題意識,以及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吉林師范大學,吉林 四平 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