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寓言故事結構簡短,具有豐富的故事性且蘊涵深刻的道理。寓言故事飽含著生活智慧,充滿哲理情趣。通過寓言故事的教學能夠讓學生領略故事的簡潔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寓言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寓言故事情節(jié)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發(fā)展方向。在寓言故事教學中通過運用群文對比閱讀的方法可以為學生學習寓言找到橋梁,激發(fā)學生學習寓言的興趣。
【關鍵詞】寓言故事;對比閱讀;揭示道理;群文閱讀
寓言故事中存在著矛盾沖突,矛盾即對比,對比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要推手。對比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式,找到這個著力點,引導學生閱讀寓言故事,初步感受寓言的魅力,運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思辨中體悟寓言的道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北疚耐ㄟ^三年級上冊寓言故事《獅子和鹿》一課教學為例,談利用對比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揭示寓意,提升思維品質。
一、抓住對比,凸顯寓意
(一)品味語言,感知對比
寓言故事中的語言是具體的、可感知的,寓言故事往往以生動的情節(jié),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吸引著學生。在《獅子和鹿》這一課中,小鹿對自己的鹿角和鹿腿有著鮮明的對比態(tài)度,小鹿很欣賞自己美麗的鹿角,卻認為自己的鹿腿很難看。通過品味小鹿對自己腿和角的兩處語言評價,感受鹿的態(tài)度。從而引導學生感受鹿的形象,緊緊抓住寓言故事的文本特點,精辟的語言就是感受形象的抓手。
1.他不著急離開了,對著池水欣賞自己的美麗:“?。∥业纳碜佣嗝磩蚍Q,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p>
2.鹿忽然看見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纖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在教學時,利用文本語言的特點,抓住兩個語氣詞和提示語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對比。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認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笔紫龋@兩個句子中含有兩個語氣詞“啊”“唉”。從“啊”這個語氣詞里探究小鹿發(fā)現(xiàn)自己鹿角美麗時的自豪,洋洋得意的心情。從“唉”這個語氣詞中讀出鹿的抱怨,不滿意的心理狀態(tài)。其次,“欣賞”“撅起嘴”“皺起了眉頭”等表示動作的提示語能夠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小鹿對自己角和腿不同的態(tài)度變化。
這一組寓言存在兩種矛盾對比,一是:鹿角美,鹿腿纖細難看。二是:小鹿心情的對比,因為鹿角美麗而自豪高興,因為鹿腿纖細難看而抱怨。凸顯了語言的對比和動作的對比。從語氣詞、動作中概括出鹿對自己角和腿的不同態(tài)度,從而初步感知對比的作用。
(二)因果比較,生發(fā)質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在《獅子和鹿》一課的教學中,當鹿的生命受到威脅時,鹿不敢猶豫,本能地撒開長腿就跑。筆者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引導體會當時鹿逃生時的驚心動魄和九死一生,“有力的長腿”“蹦來蹦去”“甩在后面”“使勁一扯”等關鍵詞語配樂朗讀。體會鹿逃生時的急迫,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是鹿有力的雙腿讓鹿死里逃生,化險為夷,而美麗的鹿角卻在關鍵時刻“被樹枝掛住了”讓鹿陷入了險境。
這是故事情節(jié)中最有張力的段落。美麗的鹿角差點讓鹿丟了性命,難看纖細的鹿腿卻讓它虎口脫險。鹿先前對自己角和腿的不同態(tài)度和后來鹿虎口逃生,故事的起因和結果發(fā)生的對比,這是寓言故事中精妙的地方。故事也因為對比而變得含義深刻。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語言進行品味揣摩,前后鹿的態(tài)度發(fā)生明顯變化,此時引導學生領悟寓意:物各有所長,取長補短。因果比較,引發(fā)學生閱讀思考,同時感知寓意,揭示道理。
二、橫向比較,引發(fā)思辨
(一)喚醒經(jīng)驗,思辨中析寓意
寓言故事中文內(nèi)比較是常見的方法,橫向比較能夠讓學生對不同故事中存在的相同點進行比較,比較點可以是相同的角色,可以是相同的道理。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尋找故事中的對比,多角度分析對比,多組文本感受對比,就能求同求異,打開閱讀通道,直抵寓意之門。這是學習寓言故事的竅門,更是閱讀此類故事的金鑰匙。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教學,要為學生開啟一扇引發(fā)思辨的窗戶。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學生的洞察力和批判力,讓學生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比沖突的寓言故事恰恰蘊含著幫助學生思維訓練的資源,筆者精心設計的閱讀記錄卡,引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喚醒了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學會主動探究、探析寓意。加深了學生對哲理的感悟,從而促進了語文思維的訓練。
(二)群文比較,遷移運用
利用對比總結寓意,筆者巧妙地設計了群文對比閱讀,對學生進行一組寓言故事對比閱讀策略指導。在《獅子和鹿》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兩個寓言故事《螞蟻和屎殼郎》《太陽和風》。這兩篇寓言故事都存在對比,螞蟻的勤奮,屎殼郎的懶惰,他們最后的行為和遭遇產(chǎn)生對比,這是凸出結局的對比。通過凸顯群文閱讀中的對比,引導學生用之前學習的方法總結寓意。
(三)從讀到寫,嘗試用“對比”
從“對比”入手,筆者通過給寓言補白這一開放式教學設計,讓學生自主閱讀實踐,通過發(fā)現(xiàn)對比,想象補白。讓學生不僅關注文本的內(nèi)容,更親近故事情節(jié),體會“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運用,讓學生自主閱讀實踐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學生言語智慧。在寓言故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筆者依托文本,立足學情,抓住情節(jié)的空白點,引導學生依文設計故事結局,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理。
以語言為核心進行想象補白是閱讀教學的策略。在嘗試用對比進行補白這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筆者在課堂上出示《騎兵和馬》寓言故事:一個騎兵和他的戰(zhàn)馬,在沙場上歷經(jīng)百戰(zhàn)。戰(zhàn)事持續(xù)的時候,他很重視他的馬,當作一切危難中的救星,用稻草和谷物,小心地飼養(yǎng)它。等到戰(zhàn)事結束之后……結局留白,讓學生想象用對比給寓言故事加個結局。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想象給寓言故事加個結局,學生在探究合作中給故事加了這樣兩個結局。第一種結局:騎兵小心的伺候馬,戰(zhàn)爭結束了,不再喂馬,馬餓死了。第二種結局:馬由原來的膘肥體壯到后來的枯瘦如柴,當戰(zhàn)爭再次來臨的時候,馬再也不能和騎兵馳騁戰(zhàn)場了,最后騎兵戰(zhàn)死沙場。這里學生緊緊地抓住了騎兵對戰(zhàn)馬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這一對比,給故事加的結局也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總結出寓意:不要只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才善待別人,事情過后就苛待別人。
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補白,使故事更具有張力和魅力。學生通過課堂上學到的言語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找到生長點。從認知對比、理解對比、到運用對比,對寓言的理解落到深處,有效達成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三、指向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通過語文教育獲得的最具終身發(fā)展價值的人格修養(yǎng)與關鍵語文能力。其內(nèi)涵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在用對比閱讀解讀寓言故事道理這一課例的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落腳點在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
在揭示寓意中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分析思維能力。抓住寓言故事中的對比解讀寓意,給學生搭建理解寓意的腳手架。筆者在課堂上出示學習對比閱讀記錄表,寓言故事中存在的對比表現(xiàn)手法,是訓練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契機。小組合作閱讀故事,根據(jù)表格找出故事中的對比,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會發(fā)現(xiàn)如《獅子和鹿》《陶罐和鐵罐》《螞蟻和屎殼郎》《太陽和風》等語言故事中采用了不同的對比方式,有的凸出語言對比,有的凸出動作對比,有的凸出結果對比,有的凸出行為對比。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對寓言故事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領悟道理上,也要調動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欣賞寓言的表現(xiàn)手法。在探究分析中,通過默讀、配樂讀、以讀促悟、比較等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分析的能力,同時進一步領悟寓意。
四、結束語
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寓言故事因具有豐富的故事性和深刻的哲理性而散發(fā)著無窮的美麗。對比法只是寓言故事教學中的途徑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寓言故事都可以用對比閱讀揭示寓意。經(jīng)過這一課對比閱讀的教學,相信學生下次在閱讀寓言故事時能夠有意識地主動分析,領悟文本,在思辨中提高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周潔瓊,單位:安徽省淮北市首府實驗小學,職務:教師,職稱:二級,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