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我國現代教育家夏丏尊為中國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做了大量的實踐貢獻和理論研究,本文主要借由分析其語文教育思想中的教材觀、閱讀觀、寫作觀來探尋其教育思想的價值及對當代語文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夏丏尊 語文教育 閱讀 寫作
夏丏尊(1886~1946)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在他工作的近四十年里,為中國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做了大量的實踐貢獻和理論研究,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關于語文的教育思想體系。他強調教育者應以人格感化學生,踐行“愛的教育”。他指出學校教育的任務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身心能力,完善其人格。他編訂《開明國文講義》《國文百八課》等語文教材,力圖追求語文學科建設的科學化。他撰寫《文章作法》《文章講話》《文心》等多部著作,創(chuàng)辦《中學生》雜志,以期幫助青少年學習國文。相較與其同出一時代的教育名家葉圣陶、朱自清,國內關于夏丏尊語文教育思想的研究較少。夏丏尊的教育思想繼承了中國傳統也吸收了西方理論,是在新舊教育方式變革的時代背景下、站在本國的語文教育的實踐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具有民族內涵、時代特色和個人風采,對處在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對當代的語文學科建設仍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一.夏丏尊語文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
(一)教材觀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藍本,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都由教材體現出來”。夏丏尊在教材編寫上的探索從上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1934年,他同葉圣陶、陳望道、宋云彬合編出版了《開明國文講義》,采用“文話”形式,講授了關于閱讀、寫作、鑒賞等方面的知識,目的是讓學生根據“文話”結合選文,幫助自學。1935年,他與葉圣陶又合作出版了《國文百八課》,把文話(即文章做法常識)、文選、文法或修辭、習問這四項按照教學目標,分單元配置,強調聽說讀寫并重、講練結合,形成一個螺旋式提高的語文知識與能力訓練系列。這套教材對我國語文學科建設的科學化意義重大,影響了對后世語文教材編寫。
夏丏尊提出兩條編寫教材的標準,即滿足教學的需要和教學的可能,教學的需要就是要明白國文科的特性和功能,教學的可能就是要顧及教學時間的限制?!堕_明國文講義》注重“內容完美,形式精美”,選文講求系統,從編排來看,每篇選文后都附有解題、作者詳略和語釋以及練習題?!秶陌侔苏n》體例上教學目標明確,文章語言的編撰形式決定選文的內容,文章的選編采用文章學的系統,還考慮到要便于學生自學。
(二)閱讀觀
《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對“閱讀”做了定義性的界說:“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閱讀也是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這種技能是取得學業(yè)成功的先決條件,它是由一系列的過程和行為構成的總和?!毕膩D尊所處時代正是中國白話文與文言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轉型時期。當時爭論的焦點問題包括語文閱讀的教育應該側重文言還是白話,課堂閱讀教學采用默讀還是誦讀,閱讀書籍是為了什么等。
1.閱讀目的
夏丏尊首先肯定了閱讀的重要性,他“我們生存在今日,要求知識,最普通、最經濟的方法還是讀書。”但是,他并不認同甚至反感讀書的“實利實用主義”,而是更看重教育、讀書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他認為閱讀是為了理解、鑒賞和觸發(fā),要求學生掌握駕馭材料的能力,譬如作品中涉及的一些數據、背景或是例子等材料,閱讀時首先要了解字面的意思,進而再思考字里行間的內在含義。
2.閱讀范圍
針對學生如何選擇課外讀物,夏丏尊在閱讀教學方面首先從閱讀范圍上給予指導。國文課的選文必讀,此外課外可以閱讀書籍大致有三種:因選文而旁及的、中國普通人該知道的、全世界所認為常識的。圍繞國文學習可以閱讀的書籍又有三種:關于文字理法的書籍,理解文字的工具書籍,文字值得閱讀、內容有益于寫作的書籍。
除了學生,針對青年、普通大眾夏丏尊也給出了閱讀范圍的建議,即一是關于自己的職務的,二是參考用的,三是關于趣味或修養(yǎng)的。
3.閱讀方法
夏丏尊結合當時的中學課程標準,針對閱讀范圍區(qū)分了精讀和略讀這兩種閱讀方法。他認為,略讀目的在于理解,在收得內容;而精讀目的在于揣摩,在鑒賞。
他還區(qū)分了一般科學的教科書、語言文字的教科書、參考書、關于趣味修養(yǎng)的書的閱讀方法。他認為,一般科學的教科書偏重閱;語言文字的教科書偏重讀,需要心眼口耳并用,有目的理解性的誦讀;而閱讀參考書時,要顧到自己所參考的題目,注意序文、目錄,便于將來再次翻閱查檢;關于趣味修養(yǎng)的書種類不在多,選擇要精,不求效率,盡可能多翻閱相關參考書籍,把書讀明白通透。
(三)寫作觀
寫作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它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還能夠促使學生更細致敏銳地捕捉生活中的點滴,總結生活中的經驗教訓,感悟生活中的道理。
1.寫作態(tài)度
夏丏尊強調寫作態(tài)度的重要性,寫作技巧必不可少,但注意寫作態(tài)度更加重要。在他看來,文如其人,文字是一種人格的表現,冷刻的文字不是浮熱性格的人所能效仿的,要作細密的文字,必須具備細密的性格。一個人寫作上的毛病大多出在思想習慣和言語習慣上。對待寫作學的這種態(tài)度也是夏丏尊“以人為背景”的教育思想的反映。
在《作文的基本的態(tài)度》里,夏丏尊明確地提出,寫作前必須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為什么要做這文?二,在這個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三,誰在做這文?四,在什么地方做這文?五,在什么時候做這文?六,怎樣做這文。寫作前思考清楚了寫作的目的、中心思想、作者地位、應用環(huán)境、時代觀念、寫作技巧等核心問題,是寫成一篇好作文的必備的條件。
2.寫作內容
文章是反映生活、表情達意的手段,寫作就要善于從生活中提煉素材。夏丏尊建議學生,首先要注重觀察生活,收集寫作材料,學會提煉,學會歸類。具體來說,觀察要從總體到局部,要講究順序,要抓住特點以及最能體現特點的部分。其次,確定選擇題材的標準,即“事物的新奇的意味”。但,這中間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本來就是不常見的新奇的事物,另一種就是寫作者觀察角度的新奇。最后,要對新奇進行分析推敲,發(fā)掘它的特點和找準表現角度,這樣才能精選出恰當的材料。
3.寫作方法
關于怎么寫,夏可尊認為,最關鍵關鍵的是怎樣將意思更好地表達給讀者。寫作者要立足于真實,然后進一步磨煉自己的言語、思想和情操。學生要注重以讀促寫,加強運用語言和篇章結溝能力的訓練,在《文心》中夏丏尊強調要從基礎入手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先記述描寫,后議論說明,再綜合運用。
在選擇語體,把選擇好的材料組建篇章結構方面,夏丏尊認為要遵循“秩序、聯絡、統一”的原則,即把材科排列成適當的次序,從頭至尾順當的連續(xù),統體一致的意思情調。
寫作要達到調理順暢、開闔得體,夏丏尊認為在平時寫作時,就要從寫作目的出發(fā),思考應該選取哪些材料、詳寫什么、略寫什么、怎么開頭、怎樣展開、怎樣收束。構思好了,再往下寫,邊寫要邊讀、邊看,反復推敲,及時修改、調整。把這種思考用在平時交流、讀書中,逐漸形成習慣,寫作才能下筆自如。
二.夏丏尊教育思想對當代語文教學的啟示
對夏丏尊語文教育思想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找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歷史經驗,得到了一些頗具借鑒意義的啟示。
夏丏尊處在新舊變革的時代,既沒有一味求古、墨守成規(guī),也沒有拋棄傳統、全盤西化。他的教育思想既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有對西方經典理論的吸收。在他看來,教育的目標是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還有塑造學生的人格,使之成為善良的變通自在的藝人,成為氣象崢嶸、思慮周到、和藹可親的人格者。這種把讀書作為為己之學的觀點,在今天看來也依然熠熠閃耀。
夏丏尊對學生閱讀的重視,提倡除了教材以外,要多涉獵其他類型的書籍。合理安排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時間,不追求書的種類多少、讀的速度,但是要精選細讀,多本書相互參照,把書真正讀懂。既要默讀,也要誦讀,發(fā)揮不同閱讀方法的優(yōu)勢,培養(yǎng)語感,以讀促寫。而寫作,夏丏尊先生強調了應該來源于生活。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該指導學生關注生活、體悟生活,把生活作為寫作的素材,用寫作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在寫作訓練中積累方法、養(yǎng)成習慣、發(fā)展身心、塑造人格,把做人與作文相交融,培養(yǎng)出專業(yè)能力過硬、道德情操高尚、綜合素質全面的人才。在教學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求知欲,讓學生獲得參與感,教與學之間架起了對話的橋梁,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多次強調文化自信。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文化的弘揚和繁榮。語文教育作為繼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既要重視課程內容的中國特色,也要重視方法的中國特色。夏丏尊的教育思想還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還需加強理論研究,并應用于教學實踐,在辯證取舍中,實現語文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夏丏尊.夏丏尊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夏丏尊.文心[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3]王繼坤.現代閱讀學教程[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9:374-388.
[4]馬妮娜.夏丏尊語文教育思想述評[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6.
[5]裘曉磊.夏丏尊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4.
[6]汲安慶.夏丏尊語文閱讀教育思想研究[J].大理大學學報,2017,(5):84-94
(作者介紹:葉婧,江西醫(yī)學高等??茖W校人文社科部助教,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主要研究高職語文教學,對外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