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主體、教學環(huán)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調查發(fā)現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應通過細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思政課人才培養(yǎng)目標、多方協作調動實踐教學主體積極性、多渠道優(yōu)化思政課實踐教學環(huán)境等措施來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新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政課實踐教學 ?立德樹人 ?教學主體
中圖分類號:G62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2(c)-0100-03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Li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52 ?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objective, teaching subject,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should explore the new practice teaching path by elaborating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alents,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in body, 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teac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Main body of teaching
近年來國家一系列文件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指明方向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因其學情等因素的限制和影響,教學效果仍有待提高。在此背景下,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創(chuàng)新就成為破解高職院校思政課理論教學相對枯燥、消化吸收難度大、實踐課教學效果未能發(fā)揮應有作用等難題的有效辦法。
1 ?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及思政課教學現狀
明確掌握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政治素質和思政課教學的基本情況,是開展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研究的前提。為此,該課題組對該省某高職院校一、二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主要圍繞“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狀況”和“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態(tài)度”兩個方面的問題,共發(fā)放問卷2 124份,收回有效問卷2 097份。現對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1.1 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現狀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現狀,從調查結果看,絕大部分學生的價值取向較為積極。其中“你認為現在大學生還需要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嗎”和“你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前景”選擇“十分必要”和“充滿信心”的學生高達100%;也有73.1%的同學認為“大學生應該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在一些日常有助于具體的提升思想政治素質習慣的問題上,同學們的選擇則有一定的差距。例如“你是否有看新聞的習慣?”和“你與同學談論國內外大事嗎?”兩個問題選擇“經常談論”和“關注”或“較為關注”的僅有26.7%和40.2%;關于個人價值追求方面的問題上,同學們的態(tài)度較為端正,在回答“你是否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如當志愿者、無償獻血等)?”時,選擇“經常參加”和“偶爾參加”的占到87.9%;“你對于幸福的定義”選擇“國家強盛生活安定”僅占13.1%,而選擇“自我價值實現”“物質生活優(yōu)厚”“成為成功人士”分別為30.4%、21.4%、36.1%。這些數據表明學生的思想政治態(tài)度總體積極,但綜合素質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也就為高職思政課教學如何通過實踐教學深化學生對理論學習內容的認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1.2 高職院校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態(tài)度
根據高職院校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態(tài)度相關問題的回答,我們可以發(fā)現學生普遍對于思政課和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作用持肯定態(tài)度。對“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一問題,學生們選擇“非常感興趣”和“感興趣”的占78.1%;有90.4%的學生認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實踐教學發(fā)揮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綜合評價”的結果“不太滿意”或“不滿意”的卻占51.2%。關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具體問題,有71.4%的學生認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大的問題”是“教學內容”或“教學手段”問題。可見,同學們在認可實踐教學的作用的同時,也普遍希望能夠豐富實踐內容和實踐方式、改進教學方法。
2 ?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問題分析
2.1 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有待進一步細化落實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總目標是緊密圍繞“立德樹人”這一總要求,幫助學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熟練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進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一教學目標事實上可分解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3個維度來實現。知識目標通常可通過理論教學完成,而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則需要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感知和塑造。從調查結果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與教學目標的要求還有距離,而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可以成為彌補這一差距的有效途徑。
2.2 思政課實踐教學主體積極性有待進一步調動
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核心主體是思政課教師和學生,根據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態(tài)度并結合高職院校近年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情況,師生雙方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性的發(fā)揮程度已經成為影響學生獲得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從教師主體的角度來看,承擔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政治素質、人格魅力以及教學掌控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主體參與實踐教學的效果;而學生主體的獲得感一方面要通過參與實踐實現對思政理論的消化和吸收,并外化于身行;另一方面則是學生自身對學習目標進行主動積極的內化與踐行;此外,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規(guī)范的思政實踐教學實施體系仍有待完善,如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仍不健全,經費、物資等保障機制仍不充分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師生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因此,調動師生主體的積極性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獲得感,進而增強實踐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3 思政課實踐教學環(huán)境有待優(yōu)化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雙向努力, 也需要構建符合高職學情的教學環(huán)境。高職院校學生的最突出特點就是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但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在這種情況下實踐教學中就需要更多地為他們提供發(fā)揮他們優(yōu)勢的項目。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們“最喜歡的社會實踐方式”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校外走訪;而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們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能夠實現全員參與的校外實踐項目非常有限且保障機制不充分。因此,加強思政課教學相關部門的協調和配合,各方共同努力優(yōu)化拓展實踐教學環(huán)境,將大大有助于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
3 ?構建符合高等職業(yè)院校特點的新型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路徑
3.1 圍繞“立德樹人”進一步明確并落實實踐教學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yǎng)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边@一講話精神為我們指明了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根本目標和改革方向,即圍繞“立德樹人”抓好思政課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重。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學情,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進行細化明確。首先,在“立德樹人”總目標的統領下,根據時代背景、主流價值觀要求以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訴求,制定總體思政課教學目標;其次,結合各門思政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將總體教學目標分割細化,逐一任務化并加以完成。思政課教師以此教學目標為指導,具體設計實踐教學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并不定期更新,通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使實踐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3.2 多方協作調動實踐教學主體積極性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關鍵取決于師生雙方參與的積極性,而各教學相關方面的協作有助于充分調動這一積極性。從教師角度看,負責實踐教學的教師應增強主體意識,根據不同專業(yè)學生的需求設計多樣化實踐教學方案,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努力提高自身把控實踐教學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教學中,準確地接受其在實踐過程中發(fā)出的要求并加以完成,實現實踐教學效用最大化;從學生角度看,學生需首先應把自己對實踐教學的興趣和需求通過合適的渠道反饋給教師,使教師能夠以此為根據來設計符合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實踐項目;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在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后,以積極的姿態(tài)融入實踐過程中完成任務,學有所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也會實現其對教師主體的反作用,從另一個角度激發(fā)教師主體作用。此外,教輔部門需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師生評價機制,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并重,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并舉,提高師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激發(fā)師生雙方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還可以通過組織活動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成果進行匯總展示評獎,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信心。
3.3 多渠道優(yōu)化思政課實踐教學環(huán)境
教學環(huán)境是思政實踐教學的客觀保障,各高職院校首先應將國家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相關規(guī)定落實到位,在保障思政課實踐教學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經費的前提下,團委、學工、后勤等各相關部門要對實踐教學提供充分的物資和政策保障。其次校方應充分挖掘社會資源,開發(fā)建立更多與實踐教學目標相契合的實踐教學基地,滿足學生走出校門參與社會實踐的需求。再次協調思政課與專業(yè)課之間的關系,把思政課的實踐教學與專業(yè)實踐相結合,實現思政教學與專業(yè)教學之間的相互支撐、相互滲透;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開放平臺、展館作為實踐教學基地,突破地域限制,開闊學生視野。最后高職院校尤其是同一地區(qū)的高職院校之間應做到優(yōu)勢互補,實現實踐教學資源的共享。通過以上措施,高職院校及其思政課教學部門可以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覆蓋思政課不同課程和學生不同專業(yè)領域的全方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實踐教學載體,實現社會實踐教學項目全員覆蓋,構筑起高職院校思政立體化實踐育人模式,促進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
今后,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應緊密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著力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之根本問題,從實踐教學的目標、主體、環(huán)境等多角度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路徑,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提升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并外化為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積極行為,“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保瑸閲遗囵B(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 張伏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的構建與應用[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合學報,2017(9):24-27.
[3] 黃玖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銅仁學院學報,2018(2):68-73.
[4] 呂春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探究[J].大學教育,2019(3):131-133.
[5] 儲水江,高順起,尹家德.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轉型升級”[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0(1):51-55.
[6] 張有武,顧德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實踐教學的價值、原則與路徑[J].教育與職業(yè),2020(6):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