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蘭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教師要了解新課改內容,深入了解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
對于道德與法治這門比較有深度的課程,激發(fā)學生興趣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根據(jù)班級學生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利用現(xiàn)代先進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轉變觀念,深挖教材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不僅內容更加完善,而且教材的設計更加符合當代學生的需求和時代特點,教材的內容與結構、立意與框架都做了適當調整。教師在備課時,應深入研究課程主題根據(jù)所教授班級的學生具體情況,準備教案和設計教學活動。有效利用教材中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知識點,通過先進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從而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模式情境化
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內容更加豐富,涉及的知識面更廣,教學的知識點更多。不僅涉及情感、情緒、意志等心理學知識,而且包含法律、法規(guī)方面的知識,還涉及經濟、政治、環(huán)境和民族等政策知識,更包含人文道德等知識。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通過直觀、可感的教學場景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帶動學生情感,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將傳統(tǒng)的機械式記憶方法轉化為理解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教學內容生活化
小學生處于成長發(fā)展的基礎性階段,缺乏生活經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開展生活化教學,結合生活案例講解不良習慣帶來的危害,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本內容,提高教學效率,不斷培養(yǎng)、糾正學生的行為習慣,抵制不良誘惑,確保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念與法治思維觀念。
四、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
現(xiàn)在,網絡信息技術被不斷廣泛、深入應用到社會各個領域,小學教學中教師也要學會合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運用互聯(lián)網資源的豐富性和獲得資源的便捷性,利用微信、QQ等平臺群聊功能,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在課堂以外的時間開展更深、更寬的內容討論與交流。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教師要及時了解新課改要求,更新教學觀念,深入了解學生階段性學習發(fā)展情況,將教材內容與現(xiàn)代生活實際有機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造情景化的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更加深刻、知識范圍更加廣闊,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孫曉礪.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