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前沿科技,被很多領域廣泛運用。近年來,我國教育院校也嘗試性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初步看來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一定提升。教師可以高中數學教學為例,對高中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進行研究。首先,闡述我國現有教育體制下,高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意義所在;其次,從三個方面探討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重點和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數學;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14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35
信息技術被運用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本身就是一種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嘗試。以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知識主要來自課本,信息量相對較少,教學要點間關聯性也不夠突出,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缺乏學習熱情,學習效率相對低下。因此,將信息技術運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很好地規(guī)避上述狀況,并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信息技術如若能科學高效的推廣普及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中,將大大提高課堂知識容量,增加課堂知識性和趣味性,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成績的同時,增進師生感情互動,是對原有教育模式的補充。
一、高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意義所在
(一)促進數學課堂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
教育歸根結底是對人的教育,信息技術融入高中數學課堂,很大程度上能促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進程。長久以來,教師控制著課堂節(jié)奏,主導教學過程中的一切,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到抑制,限制了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想象力的提升,更不是核心素養(yǎng)教育所樂見的。而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后,既豐富了學生的數學課堂體驗,增加新鮮活躍的教學元素,又提高了教學效率,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1]。
(二)增加師生情感互動,消除隔閡,提高學習熱情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具有嚴謹的邏輯推理性是十分重要的。也因此,多數學生覺得數學晦澀,不易掌握。而將信息技術介入高中數學教學中無疑是解決上訴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有了信息技術的加入,打破了原有課堂上的沉悶格局。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你來我往互動頻繁,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熱情,學習能力也有所提高[2]。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重點和策略
(一)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融洽課堂氛圍
教師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將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逐漸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過渡。學生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得到全新體驗,探索欲和求知欲得到滿足,全情投入的學習勢必會大幅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氛圍。另外,教師通過信息技術,也能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習慣,更是向學生傳遞出愿意接納、和平友好的信息。
(二)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
一直以來,數學學科備受重視,表現在高考中則是數學成績所占分值比重非常高。因此,數學教師及學生更是把主要教學精力及學習精力投入到了課堂基礎知識的傳授與接收中。每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學內容也是有限的,學生的吸收能力更是有限的,教學安排頻繁,課堂內容滿滿當當,密集緊張的課程并不能確保知識接受的有效性[3]。反之,由于課堂教學內容過滿,導致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可見,數學教學實踐中需要一種新穎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優(yōu)化教學。而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介入無疑是優(yōu)選。數學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信息技術在其授課中的占用比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點。例如,我們在學到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章節(jié)時,數學教師就可以使用軟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形象直觀的呈現三者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學生理解了點、直線、平面在空間上的關系后,能為以后相關章節(jié)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解決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
年級的提升,數學學科學習難度亦逐漸提升,邏輯推理、空間演算等對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都是相當大的考驗。我們以學習圓錐曲線章節(jié)為例,以往教師通常是在黑板上畫圖來演示和講解橢圓、離心率之間比較抽象的關系。教師講解得很賣力,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卻不理想。現在有了信息技術的介入,教師可以借助軟件,更直觀地為學生展示離心率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雖然在高考中,該部分多以中等偏難地題型出現,但是只要學生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規(guī)律,圓錐曲線題型的邏輯性還是比較簡單的[4]。這樣一來,再抽象的難題也迎刃而解了。
三、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相結合,意義非凡,既擴展教育渠道,豐富教學資源,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促進了高中數學學科的優(yōu)化進程。
參考文獻:
[1]楊麗.如何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數學教學初探[J].西部皮革,2016(12):160.
[2]張偉.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專業(yè)課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策略[J].現代交際,2014(11):182.
[3]柴軍應.論合理的課堂教學容量[J].中國教育學刊,2014(6):53.
[4]高峰.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J].信息記錄材料,2017(11):136.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陳正功(1971.7— ),男,甘肅武威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