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禮祥
摘 要:歷史圖片是歷史教材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有效途徑和手段。歷史圖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快速準確地獲取歷史信息,有助于理清歷史線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靠緊主題,精挑圖片;解讀圖片,引導學生找出要點及相關線索;利用歷史圖片創(chuàng)設問題。
關鍵詞:歷史教學;歷史圖片;作用;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0-0077-02
歷史圖片是歷史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輔助教材的作用。 “圖”與“文”互相配合,相輔相成,成為歷史教材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有效途徑和手段。教師要重視歷史圖片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正確使用歷史圖片,以培養(yǎng)學生從圖片中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本文對歷史教學中歷史圖片的作用和運用進行論述。
一、歷史圖片的作用
1.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圖片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學生對形象、生動、具體、直觀的東西比文學更易接受,也更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生正處于興趣活躍期,但是自主性學習還是比較缺乏,學習依賴性強,抽象邏輯思維正在發(fā)展,所以,用形象、生動、具體、直觀的圖片來輔助教材的文字內容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歷史場景圖、事件發(fā)展分析圖、人物圖、繪畫圖、藝術作品圖等圖片都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目的。
2.有助于學生快速準確地獲取歷史信息
歷史知識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相對于現在的生活存在著很大的時空差異、思維差異,用文字來表達過去的事情,對于學生來講很難準確把握信息,也會感到枯燥、乏味而導致厭煩,難以調動學習興趣。歷史圖片以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表達出豐富的歷史信息,能把復雜的歷史現象或事件,以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既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也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能使學生更準確更快速地獲取歷史信息。
3.有助于理清歷史線索
歷史線索是歷史知識網絡體系中的“經線”。歷史線索就是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它既包括人類社會歷史總的發(fā)展線索,也包括某個歷史發(fā)展階段或某一個重大歷史發(fā)展的線索。抓住基本的線索,不僅能貫通歷史的來龍去脈,而且能揭示歷史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利用歷史圖片來理清歷史線索,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基礎知識,而且能提高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例如,根據日本侵華的形勢圖,學生可以了解到日本侵華的過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逐步侵略全中國)。
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實際要求是明確史實的基本含義,與相關史實的具體關系,及其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處的地位,進而掌握某具體史實的概念。學生記住歷史基本知識(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這一層次比較容易,但是要運用基礎知識做進一步的分析和判斷難度就比較大。很多學生難以理解,而使學習興趣大為降低?,F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對圖像信息的接受速度遠比文字等其他形式快得多。因此,歷史圖片是最好的幫助記憶的工具。記憶有利于理解的提升,理解力的提升反過來影響歷史知識的記憶。在這反復的過程中,學生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力大為提升,正得益于對歷史圖片的綜合運用。
二、歷史圖片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1.靠緊主題,精挑圖片
靠緊教材的內容,挑選突出的歷史圖片是歷史教學的先決條件。在圖片的選擇上應做到精益求精,精選出的圖片應具備以下特點:其一,與教材的內容相一致;其二,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其三,具有典型性。精挑出來的圖片靠緊知識要點,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教材內容,從而更準確、更全面掌握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近代史“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內容時,教師讓學生先熟讀教材中的有關內容,再給學生呈現一張列強瓜分中國的漫畫圖。教師可以通過“‘黑熊代表誰”“‘老鷹代表誰”“這些國家占據了中國哪些地方”“這時的中國情況怎么樣”等問題,解決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
2.解讀圖片,引導學生找出要點及相關線索
想要使圖片“活”起來,關鍵在于教師對圖片進行解讀,歸納出圖片中與教材內容相呼應的信息,并歸納出要點來,接著梳理出相關線索,以便于教學。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取圖片,獲取圖片的信息。學生的認識有限,思維能力也存在差異,部分學生在回答圖片中的相關信息時,很難一下子就解決。因此,課堂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都懂,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目的。在引導學生讀圖片時,教師應盡可能創(chuàng)設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給學生以時間和空間,調動其積極性,進而進行歸納總結,有目的性地加強圖片信息與教材內容的聯系,形成相關的線索。線索一旦理清、形成,學生再回頭讀課文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兩萬五千里長征”時,教師可以挑選幾幅典型的圖片讓學生解讀,如“工農紅軍長征圖”“紅軍過草地圖”“紅軍過雪山圖”“飛奪瀘定橋圖”等。以“工農紅軍長征圖”為例,里面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歷史信息。由于當時的場景離現在的生活很遠,學生面對一張干巴巴的地圖很難理解紅軍長征的艱難。教師必須幫學生識圖,通過說明地圖紅色部分代表什么地方、綠色部分代表什么地方、紅色箭頭的走向、經過了什么地方等,讓學生明白長征路途遙遠、危險重重,這是從表象去理解。但想要引起學生對艱險的共鳴,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出經過的相應地名,結合“過草地圖”“過雪山圖”“飛奪瀘定橋圖”,讓學生深刻感受所經過的地方環(huán)境的惡劣,更突出路途的艱難、紅軍信念的堅定、意志的堅強。此時學生會對紅軍產生崇高的敬意。教師再歸納相關信息,如時間、起點、終點、路線、所用時長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利用歷史圖片創(chuàng)設問題
利用歷史圖片創(chuàng)設針對性、邏輯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優(yōu)于教師對歷史圖片的全面講述及解釋。教師應該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苯饣笠簿褪菐椭鷮W生解決問題,跟新課標要求的教師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是異曲同工的。但教師所提的問題應具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起到鍛煉思維、提高能力的作用。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首先應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圖片,引導學生獲得相關信息之后,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要求學生做出歸納解釋,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教師作為“裁判者”對學生所做出的回答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并靈活解釋,盡可能挖掘圖片的內涵,透過現象了解本質,用概括性語言整理出重要知識點,形成相關線索,使學生易于接受。
總之,歷史圖片對歷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充分利用歷史圖片資源,并靈活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溫唯明.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妙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02).
[2]程祥平.運用歷史圖片輔助初中歷史課程教學[J].時代教育,2013(20).
[3]沈正彭.圖片資源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18).
[4]姜平.淺析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5(33).
[5]王惠.有效利用教材圖片 促進初中歷史教學[J].中國農村教育,2018(20).
[6]張新民.初中歷史教材插圖教學的意義及措施[J].甘肅教育,2018(12).
[7]林芝.歷史地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8.
[8]王洪燕.用圖片資料進行初中歷史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