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令
摘 要: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生的作文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語文應用等綜合能力。小學高年級是學生提高作文能力的關(guān)鍵時期,基礎打得穩(wěn)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中學的作文能力。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培養(yǎng)興趣;即時作文
怎樣才能較好地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能力呢?結(jié)合幾年來的工作實踐,作者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立足生活,培養(yǎng)興趣
對小學生而言,寫作是語文中最不容易得分的部分,它集中體現(xiàn)了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想象力以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開始。只有讓學生知道寫作是什么,寫作源于什么,寫作有什么意義之后,他們才會逐漸地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理解寫作,為什么要有寫作這個環(huán)節(jié)。以四年級學生課后練習的作文“身邊的快樂”為例,這就是一篇典型的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回憶,讓學生回憶有沒有課間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樂,有沒有認識新朋友的快樂,有沒有幫助陌生人的快樂等。讓學生展開討論,互相訴說這種快樂,教師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多引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來給作文增色。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首先要擁有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美,傳遞美,做學生的榜樣。缺少對生活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很難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缺少對生活的愛和熱情也難以對寫作產(chǎn)生多大的興趣和熱情,所以,老師要用心去感染學生,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大量閱讀,積累材料
一個學生的作文水平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其實就是閱讀水平的反映。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高年級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60篇,這就給學生提出了一個明確的閱讀任務。那么,這些閱讀總量的材料從哪里來?怎么讀?讀什么?教師必須心中有數(shù)。因為小學生的是非分辨能力畢竟有限,教師要有目的、有選擇地給學生推薦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讀物,例如訂閱報紙、雜志、科普讀物等,向圖書室借閱,也可網(wǎng)上閱讀,把一些名家名篇推薦給學生。當學生拿到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時,要給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主要寫了什么?在寫作方面有什么特點?讀后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想法等。向他們推薦的作品,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讀完,寫出內(nèi)容梗概,心得體會等。這樣學生就有明確的讀書目的,他們會邊讀邊想,也可摘抄優(yōu)美的語句段落,熟讀成誦,大量閱讀,廣泛積累寫作素材,這樣才能厚積而薄發(fā)。
三、注意觀察,即時作文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指導好學生作文,就要求學生必須時時刻刻細心留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家庭、學校路上、公共場合、自然環(huán)境等都是寫作材料的來源,那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只是學生平時不留意,對身邊的事物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不去觀察、不去思考,讓一些好的寫作材料在眼皮底下溜之大吉。教師必須時時提醒學生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要有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每次學校組織集體活動之前,都要提出明確要求,活動結(jié)束后寫觀察作文。
有一次在冬季里的一天正上著課,天空慢慢地暗下來,隨之飄下雪花,雪越下越大,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窗外白色的世界所吸引,已無心聽課,于是我當機立斷:停課!這不正是觀察景物的絕好機會嗎?提出要求,三五個同學自由組合,走出去看雪景,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邊看邊討論用哪些詞語來描寫眼前的景象最恰當,我也參與到學生中間,邊欣賞邊指導。雪一停,又把學生趕到操場上去玩雪,打雪仗、堆雪人,學生玩得盡興。再上課時,讓學生再現(xiàn)當時的景象,邊說邊討論,進行口頭作文,然后再寫下來。這樣有的學生的作文超過千字,就連平時討厭作文的同學也寫出了很好的片段,我從中體會到,只要能正確引導,把握時機,學生的作文是有很多話可說可寫的。
四、寫前指導,寫后講評
每次習作前,教師都要精心備課,吃透教材,配合每組的訓練重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重點、有目的地去指導學生作文,動筆前,先列一個提綱,選取哪些材料,怎樣做到詳略得當、層次分明、中心明確、前后照應等,都要精心布局,然后圍繞提綱去作文。指導時,教師可讀一些范文或自己寫的“下水文”,讓學生可以模仿。寫完后,認真修改,然后同學之間互改,直到都認為滿意時,再謄抄到作文本上。
講評是指導作文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以課堂上教師應該做到少講多評。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在講評過程當中可采取自評、師評、互評等多種方式。其目的在于要抓住學生存在的共同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讓學生從自己的作文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中找出不足。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轉(zhuǎn)換角色,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我們將會一同看到生活之源的“半畝方塘”和“天光云影”,學生將學會觸摸感悟,體驗生命賦予的平凡與感動,最終獲得寫作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韓淵源.小學語文高年級體驗式作文教學分析[J].學周刊,2019(12):120.
[2]蘇進.學會交流 樂于分享: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探析[J].甘肅教育,2019(3):10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