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摘要:在新課程深入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并在教學中應用合理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方式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初中英語是學生在這一階段進行學習的重要基礎科目,但由于農村教學資源較少,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等得影響使得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較低,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身英語能力基礎較低等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對學生未來的英語發(fā)展極為不利。本文主要對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師生互動的策略進行研究,以此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相應地參考。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師生互動
1合理應用創(chuàng)新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互動興趣
相較于城市初中英語教學而言,農村初中英語在教學過程中的相關教學資源、先進的教學設備尚不完善,而教師若是在這一情況下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則會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降低。因此這就要求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并結合英語教材內容的特點合理應用多種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氣氛,從而激發(fā)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的積極性和興趣[1]。在學習仁愛版英語教材中《What color is his hair?》這一課程時,在展開教學之前,教師可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不同顏色的英語單詞進行認識和掌握。例如教師制定不同顏色的物體,并讓學生搶答的方式快速說出英語對應顏色的英語單詞并進行拼寫,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與教師積極進行互動。通過這一創(chuàng)新化的游戲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英語互動過程中得到相應地學習體驗,從而產生積極地互動興趣,同時在游戲互動教學中完成了教學目標,提升了學生對顏色英語單詞以及相關句式的掌握。
2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強化學生互動參與效果
提升農村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參與效果和積極性,教師需要為學生合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引導學生進行互動的同時,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學習的自信心,并對英語知識深入思考。但由于不同學生之間的英語學習能力、英語基礎以及英語理解能力等存在較大差別,因此教師應掌握合理的提問技巧,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等向學生分層提問,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在學習仁愛版《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這一課程時,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時,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合理對學生進行分組,并且保證各小組英語綜合水平相同,實現以優(yōu)帶差,并為學生構建合理的問題情境,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展開提問。對于英語綜合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在做出“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這一提問時,要求其能夠準確做出回答完成與教師的教學互動即可。而對于英語中等學習水平的學生則可加大相應地提問難度,如“Such as rice、noodles、dumplings and vegetables,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讓學生有選擇的進行回答,使學生參與到問題互動教學中提升學習效果。而對于英語綜合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要求其對自己喜歡的食物或者東西結合所學英語知識進行簡單概括說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知識運用能力以及英語綜合素養(yǎng)[2]。通過這一提問方式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水平英語的學習需求,對提升農村英語俄課堂互動效果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3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升學生互動積極性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指教師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建立平等教學關系。同時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保持公正公平的態(tài)度,在學生的學習中和生活中積極與學生交流,解決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對初中英語學習中出現錯誤的學生,教師應保持良好的教學態(tài)度和耐心,并積極發(fā)現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從而強化學生對英語知識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并對教師產生較高的信任和認同感,激發(fā)學生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互動的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互動教學的良好課堂氛圍。
4結語
總之而言,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能合理應用多種教學資源合理采取教學策略應用互動教學模式,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參與英語課堂互動的積極性,還需要在教學中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參與到英語課堂互動的效果,不斷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朱鈺涵.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策略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9(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