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香
【摘? ?要】? 高中地理學習內容較為復雜多樣,涉及各類地理要素,匯聚多種圖表與數(shù)據(jù),如何在教學中整合各類資源并引導學生將這些知識系統(tǒng)地記錄下來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應帶領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內化與加工課本知識,并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地理素養(yǎng)。
【關鍵詞】? 思維導圖;高中地理;運用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學生運用圖表等地理信息分析的能力,而對于學生如何處理繁雜的地理知識,則沒有更有效的方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幫助學生學習處理地理信息,引導學生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中來。思維導圖由圖表及文字組成,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顏色及重點標記符號來對知識進行框架區(qū)分、因果聯(lián)系。教師應關注課本知識及學生學習狀況,從利用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預習基礎知識、開展實踐解題活動等方面開展高中地理教學。
一、利用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地理學習中,基礎知識的鞏固十分重要,這是學生學會分析地理事物的基礎,同時教師也應意識到圖表內容與地理基礎知識的結合是促進學生地理能力提升的關鍵。但學生在進行地理學習時往往對于獲取知識更為擅長,而對于分析與加工地理知識則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師不妨引入思維導圖這一重要的學習工具,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樂趣,從而認識到地理學習也是可以豐富多彩、趣味橫生的。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時不要一昧向學生灌輸基本知識,而是要給予學生嘗試與探究的空間。教師在進行《氣壓帶和風帶》的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等標示出來,并利用不同的符號及顏色表現(xiàn)它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清楚思考與分析的脈絡。此外,教師應利用思維導圖的分析與建立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三圈環(huán)流與氣壓帶和風帶的關系,并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探究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嘗試建立模型、舉例論證、組內辯論等方式探究這些地理問題,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也隨著探究的不斷深入而日益加深。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思維導圖、加深對于氣壓帶和風帶的理解,教師應將三圈環(huán)流的過程利用思維導圖標示出來,給予學生指導,但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確保學生所創(chuàng)作的思維導圖能夠符合學生的思考習慣、思維方式,讓學生在了解思維導圖、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加深理解。
二、利用思維導圖預習地理知識
高中地理教學中圖表內容與文字理解內容都比較繁雜,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往往迅速講解基礎知識,讓學生集中精力聽講,隨后便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帶領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幫助學生鞏固與運用地理知識的活動上面。這類學習固然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知識,但教師也應意識到此教學方法僅適用于學生的地理知識掌握較少的情況下。但隨著地理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越來越多,如若不對這些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學生就難以系統(tǒng)的理解地理知識,這對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進行預習活動時運用思維導圖來建立一定的知識框架,以加深自身理解,對知識進行梳理。例如,教師在開展《以種植業(yè)為主的農業(yè)地域類型》的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在進行預習時根據(jù)文章的標題類型及內容拓展來建立思維導圖。通過建立簡單的框架聯(lián)系,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系統(tǒng)化,此外,學生則按照知識的重點程度將季風水田農業(yè)與商品谷物農業(yè)進行標注,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與預習時分清輕重緩急,以免遺忘重點。在傳統(tǒng)預習中,學生往往只是大概瀏覽課本知識,做到心中有數(shù)即可。而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學生的預習活動中則給予學生一個探究與整理知識的機會,預習內容不是整段整段的塞在學生的腦海中,而是有序地陳列,形成系統(tǒng)記憶。
三、開展實踐解題活動
在進行高中地理題目訓練時,題目往往由圖示與問題組成,信息量雖大,但對于不會進行系統(tǒng)分析的學生而言不過就是題目與圖形而已,但地理學習總是在簡單的圖表中蘊含大量的信息。因此,學生要在短時間內迅速組織出正確、精準的答案,必須對題目與圖表進行細致分析,揣測圖表中所蘊含的信息,這對學生的分析與整合能力是比較大的考驗。為了讓學生在進行解答時避免遺忘要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思維導圖運用到習題分析中。利用思維導圖將題目進行因果分析與整合,學生在開始繪制思維導圖時可能并不了解本題真正的考察內容,而經過了反復讀題與分析后,學生在推動思維導圖的拓展中逐漸將本題的重難點都標示出來,在進行解題時能夠做到不遺漏重點,且分析過程由淺入深,更能體現(xiàn)本題的實際考察內容。在實踐解題活動中,學生開始嘗試運用思維導圖來設計與整合自己的答案,而不是看到題目之后隨著靈感的涌現(xiàn)而亂寫一通。思維導圖的運用使學生在看到題目后靜下心來根據(jù)所學知識與題目之間的關系進行整合,從而在解題中考慮全面、答題有序。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分析與歸納能力,思維導圖則通過簡單的圖表、上下級關系、因果聯(lián)系等將地理知識以更加直觀、全面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學生在進行理解與記憶時能夠根據(jù)思維導圖的結構發(fā)散思維、全方位復習。因此,教師應從課本知識及學生學習特點考慮,引導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重要性、學會思維導圖分析的方式,并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導圖分析方法的訓練。
【參考文獻】
[1]吳金花.淺談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65):134-134.
[2]趙實君,舒秋貴,賀國富.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地理課程學習研究——以區(qū)域地理(世界地理)為例[J].地理教學,2017(1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