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潔
摘 要“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核心概念,要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闭Z文綜合性學習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有利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探究,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 綜合性學習;語文素養(yǎng);拓寬內容;學科融合;社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3-0151-01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的一個熱詞。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認為“語文素養(yǎng)”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yǎng)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yǎng)?!比欢从^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仍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知識產生的過程,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這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那么,應該如何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呢?
一、拓寬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W生有注意持續(xù)時間較短,“滿堂灌”或“填鴨式”教學模式很難引起他們長時間的專注,導致學習效率低下。而綜合性學習注重語文實踐,內容相對開放,形式多種多樣,呈現形式自主選擇,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個不錯的選擇。比如,在上《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一課時,我早在寒假就布置學生閱讀了《城南舊事》,帶領學生觀看由這本書拍成的電影,組織學生開展“同讀一本書,共享數思想”好書分享會,讓學生談讀后感想或心得。有了這樣的綜合性學習,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得到增強,文化視野得到拓展,優(yōu)秀文化得到積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覺得語文很好玩,從而激發(fā)起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巧用課前演講,提升語言能力
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我根據每個單元的學習主題,開展綜合性學習,提前安排學生收集關于該主題的素材,讓學生課前上臺演講。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的主題是“愛國”,學生通過綜合性學習,有的分享了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有的講述了愛國科學家錢學森的故事,有的朗誦了愛國詩歌,有的分享了祖國的世界之最。通過課前演講,學生由不敢講、不會講到勇于講、樂于講的轉變。潛移默化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上了一個臺階。
三、踐行“1+X”模式,推動課外閱讀
新基礎教育倡導者朱永新教授說:“讀書不但可以提升個人精神生命的質量,而且對于民族和國家具有特殊意義,因為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蔽覀円獙⒄n堂閱讀教學延伸到課內外,課堂上要精講多讀,踐行“1+X”的閱讀模式,以一篇帶多篇,以節(jié)選帶全書,教會學生一些獨立閱讀的方法,使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比如,在學習《蟋蟀的住宅》一文時,我提前準備了法布爾《昆蟲記》里的其他選段,在學完課文后,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去閱讀這些選段??蓯鄣男游稂c燃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我順勢推薦學生課后閱讀《昆蟲記》全書,并特意利用一節(jié)課舉辦讀書分享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分享讀后心得,并輔之以獎勵,學生的閱讀熱情一下子被激發(fā)。
四、探究學科融合,提高寫作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在于跨學科、跨領域學習。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我將語文與音樂、美術、綜合實踐等其他學科相融合,更好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五、結合生活實踐,鍛煉綜合能力
語文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習空間,讓學生有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比如,五年級下冊的綜合性學習中,有《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這一專題。我結合“低頭族現象”和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走進社區(qū)進行采訪,了解各個年齡階層、各個工作領域人群使用手機的情況,再通過分析原因和查閱資料,提出相關的建議。
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落實到學習和生活中,以綜合性學習為依托,拓寬學習內容,巧用課前演講,探究學科融合,踐行“1+X模式”,結合生活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寫作水平,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使語文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內,還可以延伸至課外,探尋生活中真實的美景。通過創(chuàng)新的綜合性教學模式,讓學生不斷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積累更多的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