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運波
摘 要:語文情感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條件。由此看來,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情感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情感,語文教師需苦練內功、轉變觀念、鼓勵評價、包容學生。另外,從課堂的方面來講,還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沒有疲勞感,并且在語文課堂上能獲得成就感。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 轉變觀念 鼓勵評價 節(jié)奏 成就感
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語文情感、語文習慣、語文積累、語文技能、語文知識等內容。如果要對語文素養(yǎng)的內容進行排序的話,排在第一的應該是語文情感,學生喜歡不喜歡語文,熱愛不熱愛語文,癡迷不癡迷語文,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高低的首要標志。語文情感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條件。學生對語文有感情了,就會積極地進行語文積累,主動地去建構語文知識,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應有的語文技能。
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感情是學生語文習慣、語文積累、語文技能、語文知識的基礎,是學生語文學習成功的重要條件,有利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情感呢?筆者認為有以下三條途徑:
一、要培養(yǎng)學生對教師的感情
孟子的學生樂克正在《樂記》中說:“夫然,唯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也不返也?!币馑际钦f只有這樣才能安心學習,親近師長,樂于與同學交朋友,并深信所學之道,盡管離開師長的輔導也不會違背所學的道理。這里提出一個重要的教育原則: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對老師是親近的是有感情的,才會相信老師所傳授的道,學生喜歡那位老師,就會特別喜歡他所教的學科,這種愛屋及烏的心理在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喜歡某位教師,不僅喜歡教師所教的學科而且教師的批評學生也樂意接受。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教師的感情,語文教師首先要苦練內功,廣泛閱讀教育理論和學科的專業(yè)知識。語文教師最后拼的就是底蘊,而底蘊是書堆出來的。底蘊是語文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獲取學生認同進而產(chǎn)生感情的前提條件。其次要更新理念,使自己的課堂彌漫民主、自由的空氣。讓學生在一種輕松、舒暢的氛圍中學習,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贊可夫就認為,要努力使課堂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師生在課堂上能自由呼吸,民主自由課堂的核心是心靈的自由,這是真正的自由。具有了這種自由。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會怕什么,不會顧及不當言論的后果,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自由地展開討論爭鳴,真正使語文課堂成為放飛心靈的場所。第三,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以鼓勵評價為主,善于包容學生的錯誤,新課標明確強調:“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1]贊美之于人心猶如陽光之于萬物,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學會傾聽,善于傾聽,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這樣學生會獲得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另外,語文教師應該有博大的胸懷,海納百川,有容為大,包容那些富有個性的學生,包容那些曾經(jīng)傷害過教師的學生,尊重學生的多元解讀,包容與你不相同的觀點,包容學生的錯誤,日本有句名言:學校是什么,學校就是學生犯錯的地方。做到這些,學生才會打心眼里認可教師,才會對教師產(chǎn)生感情。
二、隨時體驗成就感
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情感,就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隨時體驗到成就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成就感體驗多了,就會增強學生的語文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認為,個體從事某項活動的動機,在很大程度上與個體對自己從事該項活動勝任與否的判斷有關,他把這種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勝任某種任務的判斷和知覺稱為“自我能效感”。[2]語文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就會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就需要語文教師根據(jù)學情來設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太高,學生多次跳起來都達不到,必將挫傷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產(chǎn)生挫敗感;目標定得過低,學生不用跳就能達到,也會挫傷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學生會感到語文學習太簡單,因而產(chǎn)生無所謂的感情,不愿參加到語文教學的活動中,或者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不愿聽、不想做,因為學生認為已經(jīng)懂了,沒有再聽的必要。這種方式也不利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正確的做法是利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來確定教學目標。維果斯基認為,學生有兩種發(fā)展水平,一種是現(xiàn)有水平,一種是即將達到的水平,兩種水平之間的區(qū)域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域,所以教學目標的設定,應該在學生現(xiàn)有水平的基礎上確定,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最好的狀態(tài)是通過一定的努力就達到;就像摘蘋果一樣,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
另外,要讓學生體會到語文課堂的成就感,語文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上,一定要有層次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解決適合自己的問題,進而都獲得成就感。某位教師在《小石潭記》教學設計中,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描寫了景物的什么特點?滲透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這樣的問題設計有淺有深,有難有易,照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都能獲得成就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理,它可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世的。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無疲勞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的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又叫隨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有目的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集中的時間不會超過20分鐘。無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產(chǎn)生的注意。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都有很大的作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理論指導下的課堂節(jié)奏應該是按照“松——緊——松——緊”的節(jié)奏進行的,剛開始教學時應以無意注意引入,引入后要以有意注意進行教學,但有意注意集中的時間不會超過20分鐘,20分鐘皮后學生就會感到疲勞,這時就需要無意注意的調劑,調劑的目的是讓學生放松,放松后又需有意注意的參與,這種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交叉進行,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節(jié)奏,使學生不致疲勞,只有學生在課堂上不感覺疲勞,才會有興趣學語文,有語文學習的興趣,才會對語文產(chǎn)生感情。
總之,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感情,從語文教師的方面來講,需困練內功、轉變觀念、鼓勵評價、包容學生。另外,從課堂的方面來講,還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沒有疲勞感,并且在語文課堂上能獲得成就感。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梅 陳明立.中學教育心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