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南 黃麗娜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的發(fā)展,社會對口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口語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口譯人才,從而為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服務。語言經濟學是一門橫跨語言學和經濟學的學科,它是理論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語言經濟學視角下的口譯教學就是從語言經濟學角度下對口語教學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語言經濟學;語言的基本屬性;口語教學思考
語言經濟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門跨經濟學、語言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經濟學分支學科。語言經濟學采用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及工具,把言語行為和語言行為作為社會廣泛存在的經濟現(xiàn)象加以理論探討和研究。從具體方面來說,語言經濟學主要研究語言的形成、發(fā)展、演變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一、語言經濟學理論概述及其應用
語言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具有它自身獨特的理論意義。同時,語言經濟學作為一門具有理論指導意義的學科,對于其他學科的發(fā)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一)語言經濟學的學科起源和研究范疇
率先提出語言經濟學這一概念是著名經濟學家Marschak。他認為作為經濟活動中無可替代的工具,語言也和其他資源一樣,具有經濟特性,即效用、價值、收益和費用。但是在社會發(fā)展的今天,他提出的這一理念沒有充實的經驗和大量理論支持,僅僅被社會大眾認為是一種純凈的語言經濟學思想。直到1996年Grin才對語言經濟學進行了最早的定義。Grin認為語言經濟學屬于理論經濟學的范疇,他還提出了如此定義的基礎不在于它研究的話題,而在于研究話題所使用的方法。這樣也就不難看出,Grin對語言經濟學概念界定的核心在于經濟學方法、理論和工具的運用。經過不斷的發(fā)展演變,語言經濟學的內涵和外延也逐步增大,形成了當代更從廣義上所說的言語經濟學。當代意義上的語言經濟學不僅僅從語言問題研究經濟,而且還從經濟學的角度研究語言。語言經濟學的這些研究視角可以對口譯教學進行有效的規(guī)劃。
(二)經濟學視角下語言的基本屬性
語言作為人類社會社交的重要工具,它是基于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存在,并鎖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發(fā)展。因此,語言具有不一樣的屬性。于經濟學視角下,我們著重研究探討關于語言的公共產品屬性以及人力資本屬性。
1.人力資本屬性
語言的人力資本理論認為:需要對語言進行一定的投資,投資后才可能獲得相應的收益。如果缺乏語言技能,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或者投入更多的資本。對教育進行投資是語言人力資本的核心。因此,口語作為一種跨國際的教育,也可以看作是對教育資本的一種投資。
口語技能受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口語政策。大多數(shù)情況下,口語教育政策決定著一個地區(qū)或一個國家的口語政策走向,未來社會口語的產出即由它所決定。長時期以來,由于我國推行應試教育,導致口語技能與口語教學被忽視,而且學習口語教學一直存在著耗時長和效率低的弊病。因此,將口語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本構成來進行測量,是突破現(xiàn)在口語教學困境的一個重要視角。
2.公共產品屬性
公共產品屬性是經濟學視角下語言屬性的一種,語言作為公共產品,它具有“網絡效應”。網絡效應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個人因為加入某種語言社群產生的潛在能力得到的回報是其第一個表現(xiàn);第二個表現(xiàn)是這個社群中所有的成員因為加入社群獲得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所得到的相應回報;第三個表現(xiàn)是因為在社群中交流的擴大和知識共享范圍的擴大,給社會成員以及口語教學帶來的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口語群體的擴大不僅會給個人帶來收益,而且還會給群體和社會帶來收益。因此,口語價值的發(fā)揮不在于口語技能的稀缺或者稀有,而在于口語技能的普遍使用。語言網絡效應依賴于外部條件的另外一個表現(xiàn)就是,當前口語學習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會對未來的口語市場供需產生影響,就會使未來口語教育的回報不能被確定。因此,為了節(jié)約資源;為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為了與國際市場更好的接軌??谡Z教學規(guī)劃要考慮語言政策的長遠影響。
二、語言經濟學視角下的口語教學思考
為了更好的進行口語教學,在經濟學視角下,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口語教學進行規(guī)劃。
(一)勞動力收入關系和口語技能與口語教學的思考
基于語言作為人力資本這一屬性,從而對語言技能和勞動力的關系進行研究。口語作為一種特殊的技能,與其他的技能一樣,對勞動力收入既有促進作用,又有阻礙作用[1]。
Grin對北歐的多語種的國家的口語能力和經濟收入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其中,以瑞典為典型代表。他采用的方法主要為抽樣調查法,對瑞典的普通民眾的口語能力和經濟收入進行了調查研究,主要方法是利用信件或電話進行溝通交流獲知,然后運用經濟學的方法計算出口語能力與經濟收入的相關性。進而得出了經濟收入與口語能力的關系是正相關的關系,而且它們的這種正相關的關系又因地區(qū)、行業(yè)的不同而產生變化。因此,經濟學視角下口語技能教學與勞動力的關系是成正比的。口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口語與語言經濟學關系的認識,學習口語實際上是一種投資活動,既是對個人的投資,又是對集體的投資和社會的投資[2]。
(二)語言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理論與口語教學思考
對經濟學中的“供求”進行研究需要將其概念轉移到語言問題中來。進而對語言供需與語言活動的關系進行研究。我們將學校或者政府視作語言的主要供給方,所以,社會及國家、個人也就是需求方??谡Z教學就是實現(xiàn)口語的“需求”與“供給”的有效銜接。
關于受教育者與社會的供求關系,相關學者提出了“社會需求”與“目標情景需求”。那就是高校學生學成畢業(yè)以后實際的工作環(huán)境,或者說社會對其口語能力與技能以及知識的需求。同時,口語技能與知識也是口語人才需求分析中最不能忽視、也是最關鍵的兩個方面。例如,我國對口語種類的需求主要是英語,但是隨著國際化的交流越來越強,英語已經不能滿足許多用人單位與國際的需求了[3]。因此,基于語言經濟學視角下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教師進行口語教學,特別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對學習知識的運用,語言的學習是用來與人交流的,特別是與國際接軌的口語的學習,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有效的方法對學生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進行訓練。
(三)語言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與口語教學
“成本——收益”就如“需求、供給”一樣,語言公共產品屬性也是其建立的基礎?!俺杀尽找妗蓖ㄟ^建立經濟學與語言學的變量關系,進而從經濟學的角度對語言政策的優(yōu)點與缺點進行評估,經過評估制定出口語教學最合理的教學規(guī)劃。相關學者從經濟學角度對語言政策進行了研究評價,對語言教學成本與學生的學習機會成本,收益等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口語教學規(guī)劃應該使口語帶來的社會市場價值和社會非市場價值最大化,這樣才能使口語教學語言經濟學視角下發(fā)揮價值。
在語言經濟學視角下的口語教學中,基于對語言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者作為口語教學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口語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在語言經濟學視角下,教師在成本、收益理論指導下,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與實際溝通與交流能力。要轉變教師的培養(yǎng)模式,采取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進行各種口語交際活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言經濟學作為語言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它的形成、發(fā)展與完善對其它學科的發(fā)展與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在經濟全球化與世界一體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口語教學作為一門與國際社會掛鉤的學科,它的發(fā)展與教學重新引起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思考與總結。
參考文獻:
[1]楊勝剛.高校體制改革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湖湘論壇,2013(02):45-51.
[2]冉永紅.新形勢下的本科口譯教學[J].中國翻譯,2013(05):44-48.
[3]丁兆明,胡丹娟.語言經濟學視域下的ESP上午英語口語教學[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4(04):91-93,99,226.
[4]李智.語言經濟學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育及改革[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