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
【摘要】高中物理習題教學可幫助教師很好地檢驗物理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物理水平。在物理習題教學中,多倡導使用分組討論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物理綜合素養(yǎng)。文章先簡要分析了初中物理課程中實施分組討論法的意義,然后結合物理教學實際,對教學法的具體實施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分組討論式教學法;高中物理;習題教學
一、引言
對高中物理這門學科而言,開展習題教學時必須結合物理課程實際,關注其中的重要知識點,對每道習題進行精心的設計,以引導學生思考與自主探究。在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分組討論式這一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使得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如此不但能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切實提高高中生的物理解題能力。
二、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應用分組討論式教學法的意義
分組討論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方法強調(diào)學生間的交流互動,以幫助學生對同一問題形成一致的認識,此外在教學法的具體實施上,還要求相關教師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與提示,提高學生解題能力[1]。分組討論式這一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對于學生批判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幫助,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及互動合作。
高中物理這門學科融合了科學知識、科學過程及科學文化等知識內(nèi)容。在實際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相關知識,教師可采用分組討論這一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主體驗及創(chuàng)造過程中掌握物理相關知識,同時還可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幫助學生體驗及創(chuàng)造物理知識[2]。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重難點知識,顯著提升物理綜合素養(yǎng)。
三、分組討論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對于高中物理這門學科而言,在開展習題教學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對習題進行分析及解答,在此過程中相關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引導[3]。分組討論法對學生的小組討論有效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達到有效討論的目標,在進行分組時不能讓學生采用自由組合的方式,而是需要結合學生的成績,采取高低搭配的方式進行分組,確保每一組中不但包括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且包括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采用合理設置小組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間達到優(yōu)勢互補。如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層次較高的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能夠提高對問題的理解程度;而層次比較低的學生可從高層次學生的表達及討論中,調(diào)動動學習積極性,從而增強學習自信心。
本文選取高中物理“電磁學”這一版塊為例,對分組討論式教學的實施進行探討。電磁學屬于當前高考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出題點,習題側重于考查學生對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應用。此類題目常常較為復雜,且覆蓋了大量的知識點。學生想要解決此類問題,需將大量時間及精力集中在探討問題中的情景上,將抽象的物理情景轉變?yōu)楹唵蔚哪P?,繼而獲得對物理題目的實質認識。
(一)交流電產(chǎn)生問題
這一問題是高中物理電磁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在分組討論式教學法的具體實施上,教師在課堂中確定應用這一方式后,需要做好備課工作,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4]。在進行討論問題的設計時,需充分考慮學生特點,如在班級中有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好,但是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喜歡表達自己的見解及看法;有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又活潑好動,喜歡發(fā)言,可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鑒于學生的這一情況,在準備討論問題時可豐富問題層次。
B中繞垂直于磁場的對稱軸以角速度勻速轉動。如圖1所示,ab同cd的邊垂直紙面,轉軸為O,推導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表達式。
學生在合作討論的時候,需要解決如下問題。
(1)線圈同中性面夾角的大小是多少?
(2)ab邊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ab邊能夠產(chǎn)生多大的感應電動勢?
(4)線圈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是多少?
(5)如果線圈有N匝,則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是多少?
(6)如果回路外的電阻大小為R,線圈電阻大小為r,問回路中的電流以及R兩端的電壓最大值與瞬時值的大小是多少?
(7)線圈若從垂直中性面進行計時,瞬時值可用怎樣的形式表達?
針對這一物理例題設置多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其中對問題求解有幫助的內(nèi)容。學生組成小組后選擇問題進行討論,可順利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
(二)簡單磁流發(fā)電問題
電磁發(fā)電也是高中物理課程的重點內(nèi)容,針對這一內(nèi)容的解答,教師需為學生安排情境合理的題目,通過學生間的相互討論以形成對相關內(nèi)容的實質認識[5]。
例2:如圖2屬于一個磁流體發(fā)電機原理,在高溫下,等離子體中涵蓋大量帶有正負電荷的粒子,此類帶電粒子呈現(xiàn)為中性,金屬板A、B位于磁場分布?,F(xiàn)需將等離子體噴到金屬板中,下面正確的說法為(? ?)。
A.A板帶有正電荷。
B.存在從b經(jīng)由電阻流至a的電流。
C.金屬板A與B之間存在向下的電場。
D.等離子體發(fā)生偏轉的主要原因為離子受到的電場力要比洛倫磁力更大。
該題情境簡單,可用于課堂引入教學,通過良好引入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到物理學習狀態(tài)中,同時為后續(xù)電磁發(fā)電的習題解答提供良好的鋪墊。在習題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讀圖及讀題,且引導學生討論[6]。學生經(jīng)過討論,提出如下的觀點:該題主要涉及磁場中帶電粒子運動,要想獲得正確答案,需明確粒子運動方向及磁場方向。還有的學生補充:應用方向可判斷帶正電粒子的受力方向,相較于帶有負電荷的粒子,運動方向相反,可形成帶正電及帶負電的狀態(tài),繼而讓兩極間形成電場,最終獲得問題的答案。
隨著討論的進行,學生對題目認識更加深入,從而逐漸生成不一樣的想法。通過討論,部分學生提出如下觀點:選項C中指出,兩個極板均存在聚集的電荷,為何不可出現(xiàn)像選項D中所說的某時刻粒子受到的電場力大于洛倫磁力的情況?對于這一質疑,若組內(nèi)的成員無法第一時間提供正確答案,教師就可以給予學生適當引導,主要是引導學生退一步思考以下內(nèi)容:已知電場力逐漸增大,那么電場力若同洛倫磁力大小相同則會發(fā)生怎樣的狀況?通過這樣的思考,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討論,讓粒子仍舊按照原本的方向持續(xù)運動,所以粒子不會繼續(xù)偏轉,極板電荷可保持動態(tài)平衡,如此整個系統(tǒng)均可穩(wěn)定,不會出現(xiàn)像選項D的問題。采取這樣的方式,可幫助學生加深對題目的理解,減少學生質疑。
四、討論
總之,在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分組討論式教學法的實施對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在教學法的具體實施上,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合適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刻的理解。此外,在分組討論中,教師還需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以使物理習題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周佳.基于“拋錨式”教學模式的高中物理習題課教學研究[J].新教育(海南), 2016,18(14):31-32.
[2]王晶.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組織分類討論[J].新課程(下),2015,23(01):14.
[3]黃玉舉.物理課堂“分組討論,相互解疑”教學實踐嘗試[J].中學教學參考,2014,6(14):52-53.
[4]唐瑤.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5]孫渭川.新課改下物理教學設計探究[J].高中生學習(師者), 2013,6(12):103.
[6]談敦麗,徐自福.“分解交流式”教學模式教學案例——《自由落體運動》教學片段[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旬刊),2012,22(09):232.
[7]王勇.分組討論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4(1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