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萍
摘 要: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是小學語文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不僅僅體現(xiàn)在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包括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思考與解答。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學生運用自身所學對閱讀內(nèi)容理解,感悟,開拓思維,辨別是非的工具。因而,本文將從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后實踐兩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課堂教育
引言:
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語文學科在眾多科目中有了越來越顯著的地位。提高閱讀能力既影響著語文科目,也影響著其他學科,所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每位從事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探索的。
一、課堂閱讀教學
由于學生在課堂的活躍度與對課堂內(nèi)容的吸收效率是判斷課堂呈現(xiàn)結果的準則,所以要以學生為本,始終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
(一)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拓展其思維性
學生的思維能力影響著他們對課堂閱讀的接受性,聽課、說話、閱讀、默寫、背誦,都緊緊依靠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并對學生做統(tǒng)一的,明確的要求。
一節(jié)課的好壞并不是取決于是否完成了閱讀的六大項,雖然教學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但是每位老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個性是不同的,重要的是要能夠教給學生方法。教師只有培養(yǎng)學生主動調(diào)動思維的能力,并協(xié)助學生將其實踐,才能達到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如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己去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引導學生從文章標題入手,只要有一點能夠在課堂中體現(xiàn),就能達到一堂好的“思維引導課”的要求。
教師就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將相和》該篇文章進行教學時,則可積極地提出問題,推動學生思考問題,專注于課文閱讀。例如提問:為什么要把寶玉稱為“和氏壁”,進而使同學們以問題為導火線思考、分析課文,在閱讀過程中積極尋找答案,分析問題,逐步提高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堅持“當堂所學、當堂消化”
很多時候,教師在上完一堂課都能感受到課堂氛圍是活躍的,但是,學生是否有將課堂內(nèi)容吸收,對重難點的理解達到怎樣的高度,似乎是需要探究的。教師在課前對講課內(nèi)容有重點的梳理,將重點作為學生當堂消化的目標,在課堂上最大程度的完成它就是所謂“當堂所學、當堂消化”。當老師在課上講解某篇作文時,那么就要把講解時的重點作為既定目標。不管是內(nèi)容的閱讀,還是情感的分析,或者是對主旨的把握等,只要能夠將其中的某一項根據(jù)課程安排和難易程度定向去完成,就能夠使學生很大程度的接受當堂所學。當然,要讓此次課堂達到最大效益,必須將一個目標進行深入的理解,辨析,并且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將此次課堂效益作為辨別學生是否當堂消化的標準。
教師就《落花生》該篇敘事散文進行教學,教師則需要確定教學目標,進而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學習新字詞“翻、播、澆,榨、榴”等等,則可設計識字游戲,推動學生自主利用字典查找文字拼音,通過該方法則可使同學們高效學習字詞,更好地掌握新字詞。其次,教師就文章的教學,則可推動學生以“花生”為線索,給各個段落分層,這不僅可提高同學們學習積極性,也可使同學們深入掌握課文中心意思。
二、課后實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熟讀內(nèi)容,劃分閱讀層次,對內(nèi)容進行深入剖析。無論是哪一種文本體裁,都要先教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明確文本情感,找準文本主題,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完成閱讀問題。
1.明確文本體裁。一般在作文要求中不會限制學生寫作體裁,看起來像是不重視寫作體裁,事實上是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用自己本身熟悉的體裁作文章,而不是不重視文本體裁。文本體裁是一種較長時間寫作后浮現(xiàn)的規(guī)范。在寫作時要以此規(guī)范做標準,才能作出好文章。
2.明確主旨。提高答題準確率的關鍵是要先搞明白,弄清楚文本到底在描述什么,其表達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答題準確率低,無非是因為學生對文本的掌握程度低,也就是不明白文本內(nèi)容,不理解文本題目,沒有明確的中心語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多花時間在文本的解析上。
(1)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主解析。教師要引導學生靠近答案,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學內(nèi)容,縮短教學時間,將一篇閱讀快速略過。要讓學生在課堂中細細閱讀,深刻理解,做分析,做總結,還要將不同文本中價值較大的作為范本,提高閱讀質量。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和分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分析文本的中心思想和表達情感。要求學生慢一點,認真一點,細細閱讀。將重點字、詞、句深刻理解,從不同角度辨析。如果學生無法全面的辨析內(nèi)容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用鋪墊的方法配合學生靠近文本所表達的中心。在課堂中要把學生思考作為重點,不需深究學生所答的準確性。
3.明確題目要求。在做閱讀理解之前,要先將問題帶進文本,再做理解。要搞清楚題目的要求,在題干里抓重點。很多學生拿到題粗略閱讀就進行答題,殊不知很大程度上混淆了題目要求,這是學生主觀行為的缺失,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細讀題目再答題的能力。
4.明確答題標準。學生用準確的,精練的語言將答案明確。在“應試教育”中,學生做的最多的是要參加考試,這就要求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導者幫助他們作出正確的、準確的答案。這樣不但能夠幫助老師提高閱讀教學的能力,也可以讓學生把握答題邏輯,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是小學語文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開拓思維,辨析事物,同時也能提高語文教學效果。而提高閱讀能力,保證語文教學效果,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時刻探索的事情,這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也是他們責任。只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發(fā)現(xiàn),一定會有更多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 唐啟俠.才智.2012(06).
[2]如何創(chuàng)設高效語文課堂[J]. 溫玉娟.成才之路. 2013(11).
[3]淺析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于蓉.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