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影
摘 要:中國文化涵養(yǎng)極深,語文知識更是汗牛充棟般的存在。如何讓學生熟悉中華文化,如何讓學生存儲更多的漢語知識和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作文能力是當代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育目的,高中語文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怎樣改變,怎樣增強課堂效果,這些問題急需解決。本文作者針對高中語文教學和上課模式表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以便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育 管理實踐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育的剖析
1.學生對語文學習認知不到位
高中的語文教育中,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分辨、理解及寫作水平。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沒有基礎,想蓋一幢高樓是不可能的。語文的學習是個不斷積累,不斷吸收,不斷練習寫作的過程。如果不具有一定的積累量、閱讀量、寫作量,就不會有突破性的進步。第一,老師和學生在認知上未達成相同的目標,老師也未曾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任務,它需要持續(xù)的積累、鍛煉、閱讀、寫作;而學生也未體會到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的目的,僅僅只是單純的聽老師講課,并沒有進一步的領悟和啟發(fā)。即使是那些學習認真,態(tài)度良好的學生,也只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學習語文知識就是上課好好聽課,獨立自主認真完成作業(yè)就可以提升語文能力,這些都源于學生對語文認知的不完整或者不夠重視。[1]
2.老師領導能力不足,學生自我調節(jié)適應水平不高
如今,高中階段對學生來說是最忙碌的時候,甚至從高一一入學,老師就告訴學生高考的重要性,無形中給學生施加壓力,要求他們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用大量習題來保證對課本知識的熟悉程度。然而,因為過早接觸緊張的生活方式,學生普遍存在不適感,再加上青少年本身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強大,一部分學生由此步向叛逆。這種機械式教學,雖然也能提高成績,且成效也很快,但會讓學生普遍認為學好語文只需要做大量習題即可。這種機械式教學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但很顯然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沒多大好處。語文是區(qū)別于數(shù)理化的存在,數(shù)理化可以通過大量做題來提高技巧,而語文的學習更多的是閱讀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和感知。這些具體體現(xiàn)在考試中,比如數(shù)理化答案有標準,而語文答案卻沒有那么標準。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未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正確的帶領,導致學生在適應這種學習狀態(tài)以及學習內容上出現(xiàn)問題。[2]
二、通過綜合管理實踐掌握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1.改變教育觀點
老師在教學上觀點老舊,一定會使課程教學枯燥、無聊、效率過低。在教學上,老師應適時拋棄一些迂腐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即使在教學上也要與時俱進,不能落后。老師要建立引導地位,以學生為主,把傳授和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教學觀點。
若想真正改變教學觀點,就要求高中語文老師具有高尚道德水平的同時更擁有過硬的語文專業(yè)知識及涵養(yǎng)。在語文課程中,老師要透徹的認識到,教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若沒有學,教就沒有意義了。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要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學習為目標,使學生能真正跟隨老師的步伐,參與課程進行。[3]
2.改變教學方式
改變教學方式是基于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如今的普通教學課堂存在許多問題,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如今的課堂教育并未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并未展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學習也是呈現(xiàn)一種消極狀態(tài)。雖然高中老師都很負責任,會認真?zhèn)湔n,收集資料,總想把課堂利用率提升到最高,以解決課時逐漸減少導致知識點沒講透的情況。如此一來,課堂全部的時間都被老師利用,學生只有聽講的機會。時間久了,老師激情越來越高,學生越來越困頓,這種情況下,課堂已然成為老師演講的會場,而不是學生與老師的積極互動場地,在沒有興趣和氣氛的情況下,提升學生語文水平簡直是天方夜譚。[4]
(2)多媒體課件過多使用,降低了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能力水平
自從教學課程改革后,新課改更多的是激勵老師使用各類教育資源。因而多媒體設備在高中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多媒體的使用,在45分鐘教學課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不僅增加了課堂內容,而且使上課成為了一種樂趣,老師愿意講學生愿意學。然而長此以往,只要上課就用多媒體課件,并未根據(jù)上課進度進行播放和學習,老師們也由于忙著制作課件和講授課件,而沒有過多的挖掘知識內涵,且未對講課形式做具體設計。所以課堂的枯燥無聊又逐漸向浮夸過渡,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所下降。
依據(jù)課程改革出現(xiàn)的此類問題,教育工作者在貫徹《課程標準》具體要求時,應積極主動的調整老師自己的教學模式,并在教學過程中持續(xù)改進,持續(xù)思考,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教育新政策。因而,老師們要積極主動的維護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使課堂真正的“形象”開來。[5]
高中語文教學,不要刻板的只傳授內容,而是要技巧性的設計講課模式,適當提問,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自身產(chǎn)生一種思考的感覺。語文課堂進行的是否順利有趣,關鍵不在老師準備了多少知識,而是在于學生吸收了多少。這就是對傳統(tǒng)“全盤接收”教育模式的否定。
三、改變學習方法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說的是把學生以往單一、被動的學習模式逐漸轉向主動積極。自主學習、合作討論都是很有意義的學習方法。老師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己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主動發(fā)展意識,把老師的領導作用完全表現(xiàn)出來。學校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課堂中要融入合作討論,以提升學生道德水平。
學生對知識的汲取不是被動的吸收老師課堂上所講的內容,而是應該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互動,且能獨立思考、研究、深入學習。老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不可出現(xiàn)偏頗。老師要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并且會巧妙的講授,能讓學生直接吸收知識。但如果只是一直關注老師講授知識,也會使老師的課堂逐漸無趣枯燥,學生學習起來也沒多大興致。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知識對思維方式的開發(fā)極具好處,然而若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整節(jié)課一直處于混亂狀態(tài)。因而,高中語文老師要積極起主導作用,在可控前提下,把學生的積極主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能提升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而且能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做到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而且要起到領頭作用。高中知識的學習關系著以后學生的發(fā)展,而語文知識體現(xiàn)在另一個方面就是文化涵養(yǎng)。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時,老師要充分發(fā)揮領導地位,正確帶領學生,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的必要性并且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興趣,并學會如何提升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羅德輝.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索及實踐[J]. 文學教育(下),2012,05:48-49.
[2]方坤合.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 學周刊,2012,23:132.
[3]吳君.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 科技視界,2015,13:215+227.
[4]樂軼君. 高中語文有效課堂的教學與實踐[J]. 文學教育(下),2014,04:48-49.
[5]霍寧麗. 高中語文課堂活動有效教學實踐[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3:65-66.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