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浩國
摘 要:傳統(tǒng)應試教育框架下的學生向來被人誤解為“高分低能”的人才,這一觀點帶有一定的誤解,但是也說明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缺失了部分生活化教學,進而導致知識與生活脫軌,無法讓知識為生活服務,其也無法從生活中不斷學習和創(chuàng)新。小學數(shù)學課程就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以實際生活為背景,把書本上的知識高效地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把數(shù)學知識帶進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養(yǎng)成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科學學習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更好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shù)學;激發(fā)共鳴;強化實踐;方便記憶
針對生活化教學的探索廣大教師總結出了很多有效方法,但是生活和知識都是無限的,在進行生活化教學之前將二者能夠帶來的影響進行明確分析,則更能夠充分利用其中規(guī)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不同方面的素養(yǎng)。小學數(shù)學課堂如果忽視了生活化教學的巨大作用,就會使學生在實際學習的時候失去一個十分有效的學習模式。在本篇文章中,筆者通過分析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能夠帶來的多重效果,論證了其在實際操作過程的有效性,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教學參考。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共鳴
產(chǎn)生學習共鳴是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保持高度學習熱情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方法,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學生已經(jīng)開始接觸較為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如果無法使這些概念具象化,學生便很容易產(chǎn)生疲倦心態(tài),進而對數(shù)學學習喪失興趣,而生活化教學正是把抽象概念具體化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公頃和平方千米》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初次接觸到了比較大的面積單位,認識了“公頃”這一普通生活中看似不太常見的概念。由于初次接觸“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陌生概念,學生并不能真切理解到底多大的面積才能用這兩個單位來度量,在這樣沒有共鳴的學習模式中,學生就不能牢牢掌握這兩個知識點。解決這一問題就可以用到生活化教學的方法,比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yè):在生活中找到一塊一公頃大小和一塊一平方千米大小的土地。這樣學生能夠根據(jù)所學知識,按照一百米乘以一百米等于一公頃的等式在操場上找到答案,也能通過手機地圖軟件量出來一平方千米的面積里能包含多少幢建筑物。這樣生活化的教學把枯燥的加減乘除映射在了有趣的生活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便能夠在共鳴中牢牢掌握數(shù)學知識。
二、強化知識實踐應用
實踐是把理論知識和具體實際聯(lián)系起來的橋梁,生活化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之外把學會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這樣能夠使其大大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也能讓學生感受到來源于生活的應用題型,這對學生提高應試成績也有積極作用。
例如,在對《位置與方向》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接觸到了生活中常見的辨認方向、表述方向的知識,也能慢慢記牢“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句口訣,綜合來看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難度較小,學生足以解決平常的考試題目。但是僅僅讓學生完成題目是不夠的,像辨識方向這樣貼近生活的知識只有當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真正應用起來,才算學會了這些知識點,不然學生很可能題目能做對,但是生活中卻分不清東西南北。而生活化教學正是書本與生活的橋,教師在教會學生應對試題之外,還要引導其在生活中進行知識實踐,比如讓學生分辨“上北下南”在實際生活中是否指的是上面的天空是北方,下面的地面是南方;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手機定位軟件進行互相尋找的游戲。通過生活化教學,小學數(shù)學知識便能夠與生活緊密結合,讓知識與實踐相輔相成。
三、方便學生理解記憶
小學學生處在對多學科的基礎學習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基礎概念、抽象關系,一般來說這些知識許需要反復記憶,但是根據(jù)遺忘曲線來分析,與其死記硬背,不如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知識在生活中反復出現(xiàn),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記憶,方便學生理解。
例如,在《四則運算》這一節(jié)課的實際教學中,學生對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會比較熟練,但是在對加減法和乘除法連續(xù)運算的時候學生往往會分不清計算順序,在分辨“0”作為除數(shù)和被除數(shù)的時候學生也容易分混淆。這種問題的原因就在于學生自己很難憑空創(chuàng)造一種牢固記憶知識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利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對此,教師就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解決上述問題,在“四則運算”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發(fā)問,用生活中生動的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探索答案的欲望,比如可以模擬讓一個學生拿一百塊給五個人買來單價五元一支的鉛筆,再讓學生求解每個人能分得幾支鉛筆,使其熟悉連續(xù)運算;還可以讓學生把手中的“0”支鉛筆分給兩個人、把兩支鉛筆分給“0”個人,讓學生體會“0”作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這樣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法能夠迅速地把抽象變具象,能夠讓學生從更多的角度更加牢固地記憶知識點。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對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具有獨具特色的作用,其一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共鳴,保持學習熱情;二來有助于學生強化生活實踐,讓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再來還可以讓學生調動多重感官體驗,不斷強化對知識點的記憶。
參考文獻:
[1]劉秀明.關于小學數(shù)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
[2]馬斌.小學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