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華
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中,小組合作學習一直是被推薦的一種學習模式。首先提供了高效開展小組學習的案例演示,讓大家直觀了解什么是小組合作。再通過演示的案例,總結開展小組合作的基本流程。最后結合各部分流程,提出了在開展小組合作時提高效率的方法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關鍵詞:合作學習;基本流程;高效方式
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是感受數學的樂趣。數學也是根源于現實,取材于生活。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貫徹教學生用數學的方式洞察世界、借用數學模型理解世界的理念。數學并不是晦澀難解的代名詞,教師要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多開展探究性的數學活動,消除學生對數學的偏見。小學數學是學生初次正式地接觸數學,也是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基礎的教學。教師要嘗試將數學在學生腦海中留下一個靈活有趣的形象。
一、小組合作案例演示
下面以人教版數學課本五年級上冊“擲一擲”來舉例說明如何高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課堂。課本內容是:老師和學生玩擲骰子的游戲。規(guī)則:同時擲出2顆骰子,看2顆骰子的點數之和。老師選A組:5、6、7、8、9。同學選B組:2、3、4、10、11、12。一共擲30次,總次數多者為勝。
(一)教學準備
1.學具準備
每組準備2顆骰子與一張數據記錄表,數據記錄表橫軸是2顆骰子的點數之和2~12。
2.成員分組
教師結合對班級學生的了解和遵循優(yōu)劣互補的原則將班級學生分組,大致為四到五人為一個小組。小組成員之間要各有所長,例如有的成員擅長推理,有的成員喜愛實驗,有的成員善于記錄。教師要發(fā)揮每個人的優(yōu)勢,積極發(fā)展個人能力,讓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能參與進去。值得注意的是,要平衡每個小組的綜合能力,也就是說每個職能要求都能被滿足,不重復也不缺少。
(二)引出問題
在學生瀏覽完課本后詢問他們“為什么課本中的老師總是贏呢?”然后誘導學生回想生活實際,“同學們都擲過骰子,每次擲之前我們都不知道會出現兩個什么數字,充滿了偶然性和隨機性。課本中的老師總是贏得比賽是不是施了什么魔法呢?”
組一:老師運氣好。
組二:老師有高超的擲骰子技巧。
組三:和老師選5、6、7、8、9這五個數字有關……
(三)動手實驗,自主探究
每個小組都拿出2顆骰子,兩名組員輪流擲骰子,一名負責讀報數據,一名負責在表格中填涂數據,一共擲30次以后結束游戲。最后讓每個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通過匯報發(fā)現兩數和是5、6、7、8、9的組比兩數和是2、3、4、10、11、12的組出現的次數多。老師可以根據實驗結果下結論“看來秘密已經被同學們發(fā)現了,那就是老師選取的數字組有蹊蹺?!毕聜€環(huán)節(jié)就需要教師來引領學生思考,解決疑惑了。師生一起列出擲出各個數字的組合種數,最后列表對比發(fā)現5~9這一組擲出的組合數比2~12這一組的組合數多,也就是擲出兩數和是5、6、7、8、9的可能性大。
(四)教師總結,合理評價
在最后課堂總結中,老師應該聯系實際生活告訴學生要善于利用可能性,發(fā)現生活中各種利用可能性大小設置的游戲抽獎環(huán)節(jié),躲避這些陷阱。并且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分析事物的可能性,對事物的發(fā)展做出合理的推理判斷。一堂課結束時不能忘記對小組與小組成員進行點評,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表揚他們互動中表現優(yōu)秀的地方。
二、基本流程模式
在不同的課程內容中開展小組學習肯定是有區(qū)別的,但是都離不開一個基本流程模式[1]。結合前面的小組合作案例演示,可以發(fā)現基本流程順序為:情境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探究、小組比賽、匯報探討、教師總結、分組點評。
(一)情境創(chuàng)設
數學學習與其他科目相比,本身就比較枯燥、缺乏趣味性。教師對于數學的教學切記不能生搬硬套,要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引入到問題中去。在教學準備階段就事先預備學具。有趣的導入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開端。只有學生把自己引入問題中去思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不要拘泥于一種形式,要多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或者多虛心向別人請教。
(二)小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小組學習最核心的內容,小組學習本身就是希望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自主參與解決問題。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設定實驗活動,沿著解題的正確方向進行探討[2]。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也是影響小組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師作為課堂的把關者,要隨時注意每個小組的動態(tài),看見不和諧的地方就要及時糾正,確保每個小組都職責分明,每個組員都有任務。
(三)小組比賽,匯報探討
合作與競爭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不存在脫離競爭的合作。讓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比賽競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斗志,學生因為競爭的存在會投入更多的努力到學習中去。對于比較難的知識點,學生也能有更大的斗志去挑戰(zhàn)。多個小組為同一個課題做研究,相當于增加實驗樣本,增加結論的科學性與可信性。每個小組得到的結論最后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樣,最后匯總的時候每個小組都能補充到原來沒有注意的方面,讓結論更加完美,增加了結論的多樣性[3]。
(四)教師總結,分組點評
學習數學能給人提供縝密的思考能力和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現,它的終極奧義是來解決生活難題、提供方法的最優(yōu)解[4]。所以教師在進行總結時,一定要聯系學生生活,把數學拉下高不可攀的神峰。數學不再是存在課本中的題目,它是實際生活的組成部分,要把數學實際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小組點評。點評是對小組學習模式的一種肯定,讓小組成員有歸屬感與成就感。小組成員能感受到自身是被重視的,自己的付出是有人看得到的。同時又不能簡單地把小組當成個體,對小組內成員的評價也不能忽視。只對小組評價,可能會造成小組內成員松懈的心態(tài)。只有面面俱到,才能徹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高效方式
根據上述的開展合作學習的流程,可以提出許多優(yōu)化各個流程的方式方法,提高每個流程的效率。
(一)保證小組的競爭性
合作學習是以組為單位展開的,開展高效率的課堂就要保證每個小組的競爭性。即每個小組的成員要分配合理,有成績好的學生也要有成績相對差一點的學生,教師要確保每個小組之間的公平。此外,成員之間還要能心理相容。只有成員之間彼此認同才能形成一個團隊,不然就是一盤散沙,毫無競爭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要幫助學生進行團隊建設,提高團隊的凝聚力。例如教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的除法(二)”中,教師讓每個小組充分使用已有的資源,利用折紙折出送給其他小組的禮物,這時小組就需要分工合作了。可能有的人不擅長折紙,有的不擅長溝通,有的不擅長分配,這時候就需要發(fā)掘組員的特點,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任務。擅長溝通的學生先在組內確定所折物品,然后跨小組協(xié)商每個小組最后的選擇,避免重復;擅長分配的來確定領取多少折紙,每個成員應該完成的任務量;擅長手工的組員可以教其他人怎樣做,小組一起完成制作。
(二)合理選取合作學習的內容
并不是小學中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挑選內容也要具有針對性。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的問題就不適合小組學習,如果強行進行合作學習只會適得其反,達不到教學的目標,學生既不能掌握知識,教師還浪費了教學資源。例如低年級的認識數字就沒有必要小組一起學習了。只有開放性強、探究性高的課題才適合小組合作學習。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時,這一課就適合合作探究如何計算圓的面積,讓學生結合之前已經學過的圖形計算面積公式,自己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比起直接死記公式,學生自己推導公式的過程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容易接受,探討的過程也復習鞏固了之前所學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三)正確引導
數學是很講究邏輯體系的學科,小學生因為年齡的關系在思維這一方面存在不足,還是需要教師在合作活動中加以引導,保障活動有效正確地開展下去。引導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之間的引導,另一方面是課題有效性的引導。教師要關注每個小組的進度,當小組組員發(fā)生矛盾,教師要立馬去制止,調節(jié)矛盾。老師處理問題要公平不能偏袒,讓每個人都有發(fā)表意見的權利。如果學生對課題有不同看法,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多聽取其他人的意見,多聽多思考,尊重每個人的想法,對于存在偏差的想法進行適當的點撥。當小組活動遇到困難,老師要及時答疑解惑,發(fā)現學生的疑難雜問題,幫學生梳理思路。還要舉一反三,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確保以后遇到類似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
(四)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
評價是對成果的一種驗收,也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認可。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不能吝嗇表揚,也不能羞于批評。有優(yōu)點就要講出來,讓學生繼續(xù)保持,別的小組還可以以其作為榜樣來學習。存在的缺點更要說出來,這樣學生才有進步的空間,才知道自身的問題所在。教師對個人點評時要多留意平時性格偏于內向、不積極主動的學生,要對這一類學生多鼓勵多關注,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小組內的相互點評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老師有時候不可能所有方面都了解到了,評價可能會有失偏頗。但是小組之間就不一樣了,成員都親身參與,對每個人的表現情況都很了解,能做出客觀的評價。所以小組互評的分值應該大于老師的評分分值。學生的自我點評是教師了解他們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首先學生能通過自我點評進行反思,總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教師能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掃除學習中的障礙。自我評價可能會涉及一個敢不敢說實話的問題,教師要營造輕松的氛圍,解除學生的思想包袱[4]。
綜上所述,對于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想要開展好高效率的課堂,就要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只有基本框架打好了,才能結合課本具體內容具體分析,以此來展現教師教學的獨特性。
參考文獻:
[1]林瑤.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5.
[2]王建強.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及意義探尋[J].學周刊,2016(25):47-48.
[3]李曉男,高珊珊.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9):65.
[4]何福娜.基于合作學習模式下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68.
注: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小學生數學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編號:PTJYKT1809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