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平
摘 要: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和掌握某種事物或技能的一種積極心理。它是探求知識的動力,更是點燃智慧的火花。記得莎士比亞也有這樣一句話: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孩子們對某門學科感興趣,才會自覺地孜孜不倦地用功,進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傳統(tǒng)觀點認為:數學這門學科索然無味,學起來枯燥困難。甚至部分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消極厭倦、畏懼以及依賴老師的心理。那么,就如何著手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粗淺地談談一些體會。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和專業(yè)素質
教師無疑是學生學習的榜樣,老師的人品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良好的人品是令學生敬佩的根基,因為教師與學生直接接觸,教師的德行對學生今后的價值觀有著長遠的影響;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當今,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對教師的教學技能以及專業(yè)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一句話:“空無一物的袋子是難以站得筆直的?!蓖恚處熑绻麤]有廣博的知識,不注重吸納時代活水,創(chuàng)造力無疑是一句空話。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的知識,教師自己起碼要有一桶水的功底。要想具有豐富的數學專業(yè)知識,就要去嘗試閱讀一些數學課外讀物,諸如,李毓佩的《奇妙的數學王國》、談祥伯的《好玩的數學》、吳正憲的《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黃愛華的《黃愛華與智慧課堂》、吳亞萍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視野》、李烈的《我教小學數學》等。長此以往,不但可以拓寬自己的數學視野,還可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加深對數學學科的根本認識,從中去感悟數學學科煥發(fā)出的無窮無盡魅力,自己的數學修養(yǎng)提升后,便可以靈活地運用在教育教學之中。
二、用數學學科內在的美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睋{查,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很多并不是對數學的重要性有多少認識,而是被自己的數學老師所感染、帶動,體會出數學看似是一門枯燥乏味很難學的科目,其實很美很玄妙很有樂趣。每當老師給出一種精辟的方法,一種數學的美便立竿見影。每當學生解決一道難題時,心中的成就感便會驟然提升。數學之美來源于數學思想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學的美有:簡潔美、對稱美、周期美、統(tǒng)一美、極限美等。教師要想在數學課堂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完全有必要將數學之美滲透于教學當中,要善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從不同角度去提煉和萃取數學中的美育元素,創(chuàng)設出最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去感知、感悟。比如,教學循環(huán)小數時,教師可將全班同學分為6組,每個組的同學分別算出一個分母是7的真分數的循環(huán)小數值,再把這6個循環(huán)小數一起展示,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并領略到數學中特有的周期美;若要把任意一個循環(huán)小數化為分數,其過程能很好地體現數學的統(tǒng)一美;教學生用爬樓梯法填寫單階幻方時就體現出數學的規(guī)律美;而教學生填寫四階幻方(16宮格),無疑能體現出數學的對稱美;再如,曾經看到過這樣一道題目,摸襪子游戲:取4雙顏色不同的襪子(僅顏色不同),放在同一口袋里,閉上眼從中任意摸出兩只穿在腳上,恰好配成顏色相同的一雙,可能性是多大?此題若用給襪子編號配對的傳統(tǒng)方法來解答需要較長時間,而用乘法原理來解決則能很好地理解。第一步:任意穿上1只襪子;第二步:從余下的7只襪子中任意選一只來穿,只有一種可能配成一雙,所以答案為■。數學的簡潔美就這樣使你瞠目結舌!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卻最能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無盡的興趣和欲望。
三、把課堂教學和生活緊密聯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學生的學習理應回歸生活的實踐與活動中去,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實際中去找尋、發(fā)現、探究和掌握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實際問題。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看到數學的實用價值,激發(fā)其學習動機。例如,我在教學“圓的面積”這一課時后,讓學生回家觀察與圓有關的事物,并給學生布置一個問題,設置一個懸念:“自然界中,為什么絢麗多彩的花都是圓的,而不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呢?”孩子們帶著這個問題去走訪,去詢問長者,與同學相互討論,終于揭開了這個奧秘。因為在周長一定的情況下,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幾何圖形,圓的面積才是最大的。所有的花都長成圓形,就能以最少的養(yǎng)料來接收最多的陽光和雨露,更快地生長。這樣,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密不可分,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無處不在,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
四、課堂語言力求生動、形象、幽默
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較差,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緊貼學生生活實際而又風趣幽默的語言來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小學生的學習活動化繁為簡、化簡為趣、化趣為道,在愉悅而活躍的課堂氛圍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進而達成教學目標。比如說:“乘法分配律”是小學生最容易犯錯誤的知識點,也是簡便運算中的難點,為了讓學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讓學生這樣來理解:字母表達式a×(b+c)=a×b+a×c,等式左邊,可把括號外面的a看作是一個老師,括號里的幾個數看作是學生,老師在給幾個同學集中講課或集中輔導;而等式右邊:則可看成老師輔導完后分別給括號里的每一位學生批改作業(yè),和每個學生都要單獨見面,單獨批改作業(yè)。這樣來讓學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練習25×(100+2)這道題目時,有學生錯誤地變形為25×100+2。在幫助學生改錯時,可以反問學生:“25”這個老師只給“100”這個學生批改了作業(yè),怎么沒有給“2”這個學生批改作業(yè)呢?我想這種形象生動的理解一定對學生大有幫助吧!又如:在理解乘法當中0的作用時,為了強化記憶和正確運用,可編一個順口溜:“0在乘法中就像原子彈,誰遇上都完蛋;又如:在教學“倒數的認識”時,不妨用現實生活中的夫妻關系來體現倒數相互依存、一一對應的關系。一句話,課堂語言準確精練固然重要,而做到巧妙地啟發(fā)、形象地讓學生理解,用生動的生活實際來引導學生理解枯燥的數學道理,使他們在輕松的環(huán)境和無窮的樂趣中內化和理解知識更是一名優(yōu)秀數學教師的必備素質。
五、精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痹囅?,教師一味地以嚴厲的姿態(tài)出現,動不動就大動肝火,或者對學生不予理睬,長此以往,必將削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厭學情緒隨之而來,教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學生對該任課教師必然會產生畏懼或者抵觸的心理,對所教課程產生厭惡的心理,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本無從談起。古人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可以這樣說,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高或低。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理應關愛每一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的好朋友、貼心人,亦師亦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真心給予熱情的幫助和激勵,獲取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從而讓學生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情感總是相通的,一個能尊重學生、體貼學生的教師,同樣也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和喜歡,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他們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有了這種良好的環(huán)境和心理狀態(tài),學生的思維才會更敏捷、更開闊,想象力才更豐富,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內因,才能更樂意地主動學習。這就印證了教育心理學家羅杰的理論:學生在自身感覺“心理自由”或“心理安全”時,才最利于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開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要努力提高自身品行修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覺運用幽默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舉、創(chuàng)設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多彩的課堂氣氛,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孩子們的潛能。
參考文獻:
[1]張立芳.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J].學周刊,2013(2):105.
[2]肖利.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J].知音勵志,2016(4):164.
[3]蘇翠霞.淺談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1(1):128.
編輯 杜元元